基于绿地八类感知属性的城市公园场所依恋影响机制∗

2024-01-16 09:23卢一苇刘志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场所绿地

卢一苇 刘志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存量提质的形势逐渐凸显,绿色空间的提质增效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关键因素。 城市公园、 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市民休闲、 社交互动以及精神愉悦的场所, 彰显着城市的品质与活力。 但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绿色空间面临景观面貌日益趋同单一, 缺乏文化特色等困境, 从而导致居民使用频率不高或情感认同不足等问题。

场所依恋是游憩地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着重研究人与地方之间情感联系的问题, 旨在解决人地互动、 地方情感认同等方面的课题。 近年来, 场所依恋理论已被国内外相关学者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 社区邻里关系以及景区旅游地等空间内的人地互动关系方面的研究[1]。 场所依恋作为个体与环境的情感联结, 可以为个体带来积极的影响, 使个体在环境中舒缓压力, 放松心情,从而促进大众健康[2-3]。 同时, 场所依恋在提高游客忠诚度[4]、 游客环境责任行为[5]与公园活力性[6]等方面也起到促进作用。 大多数研究表明,个体对环境的场所依恋程度与景观价值[7]、 场地文化、 社会交往[8]和活动频率[9]等社会维度的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也有学者认为场所依恋是物质环境特征与个体在场所进行的活动和体验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0], 个体对环境的场所感知和游憩体验等能够影响场所依恋的形成。 然而, 当前从场所感知体验角度探讨场所依恋影响机理的研究鲜见报道, 相关研究对个体在环境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知的分类还不够深入。

研究发现, 可以从个体感知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环境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 将游客在环境中的感知体验划分成不同的属性特征[11]。 在此基础上, 瑞典学者Grahn 和Stigsdotter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 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具有的八类感知属性(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PSDs): 1) 自然性(nature), 像大自然一样的环境, 植物自由生长, 有一些天然的小径; 2) 文化性(culture),绿地与人造景观相结合, 环境中富有当地文化或历史的氛围; 3) 眺望性(prospect), 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 4) 社会性(social), 在环境中可以进行社交互动, 常有聊天、 运动, 或进行其他娱乐活动的人群; 5) 庇护性(refuge),提供安全感和隐私感的空间, 可以在此进行娱乐活动或独处; 6) 空间性(space), 由植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空间和布局的变化, 可以供人进行活动; 7) 物种多样性(rich in species), 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8) 平静安逸性(serene),环境有着安静、 舒适的氛围, 没有嘈杂声和令人烦闷的因素[12]。 该方法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作为城市绿地感知和评价的工具, 国内也有学者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城市绿地中的适用性[13]。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结合了社会文化、 空间特征、 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强调人在绿地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总结了个体在城市绿地中的不同感知属性, 有助于建设真正“以人为本” 的宜居环境。

构建绿地八类感知属性与城市公园游客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模型, 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朝阳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 探究绿地感知属性对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 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城市居民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关系,还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设计与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以实现更宜居、 可持续、 社会互动丰富的城市愿景。

1 研究方法

1.1 模型假设

1.1.1 场所依恋的二维结构

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 是指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 认知和实践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结关系[10]。 该理论最早由丹尼尔•威廉姆斯和约瑟夫•罗根巴克[14]于1989 年提出, 其经典二维结构包括场所认同和场所依赖两个维度。场所依赖是指人对场所的功能性依赖, 反映了场所的景观环境、 公共服务、 独特资源等可以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场所认同是指人对场所的精神性依赖, 是个体对客观环境有意或无意的想法,并借由观念、 信仰、 喜好、 感受、 体验、 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结合, 所形成的对于该场所的情感依恋[15]。 场所依恋的二维结构在此后的场所依恋研究中得到了普遍认可, 陈浩和肖玲[16]通过研究证明在中国城市公园中场所依恋同样具有稳定的二维结构。 本研究将从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展开研究。

1.1.2 场所依恋与八类感知属性的关系

研究表明, 游客在场所获得的感知体验会对场所依恋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吴安格[17]在对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发现, 场所的物质环境与依托其发生的游憩活动方式会影响场所依恋程度的强弱, 但未对不同的物质环境与游憩活动体验展开探究。 黄思颖等[18]提出场所感知可分为场地要素感知、 场所空间感知、 色彩感知、 场所感感知和地域文脉感知, 并且通过对福州城市绿地的实地研究发现, 游客在城市公园中获得的空间感知、 地域文脉感知和场所感感知可以对场所依恋的形成呈显著积极影响。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与前人对场所感知的分类有相似之处, 并且是对游客感知体验的进一步分类与拓展, 更为全面地概括了游客在城市绿地中获得的不同感知。 此外,在城市绿地感知与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中, 感知体验对场所依恋的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还不够明确。 基于此, 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组假设: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对场所依赖有显著正向影响(H1a-h),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H2a-h)。

1.1.3 场所依赖的中介效应

研究表明, 场所依赖作为一种浅层次的测量,是对场所的功能性依赖, 这种功能上的依赖能影响个体对场地情感上的认同, 即场所依赖可以影响场所认同, 场所认同能够在场所依赖和个体对环境的态度与行为中发挥中介效应[19]。 刘群阅等[20]在研究中发现了场所依赖在环境偏好与场所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 并且提出深层次的场所认同更有助于游客的健康恢复等积极影响。 为探究场所依赖在八类绿地感知属性与场所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 以提高游客对环境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H3),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可以通过场所依赖的中介作用对场所认同产生间接影响(H4a-h)。

基于以上分析与假设, 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感知对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影响机制模型(图1)。

1.2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在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称“奥森公园” ) 和朝阳公园展开。 奥森公园占地581.88 hm2, 是北京市面积最大、 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朝阳公园占地288.7 hm2, 是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这2 个大型城市公园均具有科普文化、 体育活动、 儿童娱乐、 安静休息、 生态游览以及集散服务等功能,其环境特征与八类感官感知维度相符(图2), 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与活动空间,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代表性。

1.3 问卷设计

问卷包括3 个部分,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量表、 场所依恋量表和基本个人信息调查。 结合具体的公园环境, 设计的八类感知属性量表包括自然性、 文化性、 眺望性、 社会性、 庇护性、空间性、 物种丰富性和平静安逸性8 个维度。 场所依恋量表包括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2 个维度。问卷量表(表1) 均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 用1 (非常不同意) ~7 (非常同意) 来表示。 此外, 基本个人信息调查涵盖性别、 年龄、 学历、家与公园的距离以及访问公园的频率。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在正式发放问卷前进行了预调研。 根据预调研结果, 删除了信效度不达标或因子载荷量较低的5 个题项, 形成本次调查的正式问卷。

表1 问卷量表

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正式调研于2023 年7—9 月展开,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奥森公园和朝阳公园的游客发放问卷。根据相关研究, Barrett[24]认为样本数应大于200个, 但也提出由于SEM 处理数据时一般采用内置的最大似然法, 该方法在样本数大于500 时, 卡方值会严重膨胀, 使模型的拟合度不佳; 张伟豪等[25]提出, 若使用最大似然法样本数应控制在200~500。 因此共累计发放问卷320 份, 排除答案一致或漏答的问卷后, 得到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效问卷163 份, 朝阳公园有效问卷113 份, 共276份, 有效回收率为86.25%。

本研究采用Anderson 和Gerbing[26]提出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两步法对收集到的276 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测量模型验证主要包括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考察测量变量题项内部的一致性以及变量之间的区别, 采用SPSS 27.0和AMOS 26.0 对各验证指标值进行计算。 结构模型验证通过AMOS 26.0 软件计算路径系数及显著性。 为进一步探究场所依赖的中介效应, 采用Bootstrapping 方法步骤[27]进行验证。 Bootstrapping是一种用于估计统计量分布或参数置信区间的非参数重抽样技术, 该方法在确定样本数量后, 通过有放回的重复抽样, 对抽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并基于这些重复的统计量计算置信区间。该方法具有较广的适应性, 可以直接计算统计量的置信区间, 无需依赖对参数分布的假设, 使得置信区间的估计更加灵活和准确[28]。 本研究中介效应的具体检验步骤为: 使用AMOS 26.0 中的Bootstrapping 方法, 进行5 000 次抽样, 设置置信区间为95%, 若置信区间不包含0, 则表示该中介效应显著; 若置信区间包含0, 则表示该中介效应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量模型验证

测量模型信度系数及收敛效度结果如表2 所示, 根据Fornell 和Larcker[29]提出的标准, 所得计算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8,符合信度判断标准0.7, 且组合信度(CR) 均大于0.7, 表明测量题项内部一致性良好。 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 都大于0.5, 表明测量模型收敛效度较好。 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平方根大于其所在列的所有数值(表3), 表明测量模型区分效度较好。

表2 测量模型信度系数及收敛效度

表3 测量模型区分效度

2.2 结构模型检验

2.2.1 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

为了检验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 本研究采用AMOS 26.0 软件构建绿地感知属性、 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的影响机制模型。 利用问卷调研得到的276 个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 并与Hair等[30]提出的模型拟合指标推荐值进行比较, 计算得到的各项模型拟合参数为: 规范卡方值(CMID/DF) 为2.026, 大于3; 拟合度指标(GFI) 为0.842, 大于0.8; 调整的拟合度指标(AGFI) 为0.801, 大于0.8; 比较性拟合度指标(CFI) 为0.952, 大于0.9; 非规范拟合度指标(TLI) 为0.943, 大于0.9, 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 为0.061, 小于0.08; 标准化均方根残差值(RMSR) 为0.067, 小于0.08。 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认为测量模型拟合指数符合推荐水平,表明样本数据与研究模型拟合良好。

2.2.2 假设检验

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4) 显示: 八类绿地感知属性中的文化性(P<0.001)、 社会性(P<0.001)、 庇护性(P<0.01) 和空间性(P<0.01)对场所依赖有显著正向影响; 眺望性(P<0.05)对场所依赖有显著负向影响; 自然性、 物种丰富性和平静安逸性对场所依赖无显著影响。 文化性和平静安逸性(P<0.05) 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 自然性、 眺望性、 社会性、 庇护性、 空间性和物种丰富性对场所认同无显著影响。 场所依赖(P<0.001) 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

表4 模型路径分析

2.2.3 中介效应检验

标准化的Bootstrapping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5) 显示: 文化性、 社会性、 庇护性、 空间性感知可以通过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产生间接(P<0.01) 正向影响; 眺望性(P<0.05) 感知可以通过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产生间接负向影响; 自然性、 物种丰富性和平静安逸性感知不可以通过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产生间接影响。

表5 标准化的Bootstrapping 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游客在与公园环境互动中获得的感知体验是影响其场所依恋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公园场所依恋影响机制模型中, 绿地八类感知属性的影响方式与程度各不相同, 其中对场所依恋影响最显著的是文化性感知, 其次是社会性感知。 因此,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更新中, 需要充分重视游客在文化、 社会和空间等多维度的感知体验, 有助于唤起游客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连结, 进而打造更具场所依恋感的城市公园环境, 以期实现更宜居、可持续、 社会互动丰富的城市公园愿景。

自然性和物种丰富性对场所依恋无显著影响。经分析, 场所依恋最初源自于对家的情感联系,依恋感与家的庇护与隐私功能相关[31], 具有自然性和物种丰富性的公园环境无法给游客提供类似家的庇护感与安全感, 也缺乏足够强的功能性,因此无法有效地引发游客与公园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 有研究指出茂密的树林可能会引起个体的恐惧和压力[32], 因此自然性和物种丰富性感知对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的形成均无法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 眺望性对场所依恋有负向影响。 经分析, 这可能是由于公园管理需要, 开阔的草地并非游客活动区域, 因此游客在公园中对眺望性的感知较为有限。 关于眺望性感知对场所依恋的具体影响,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本研究基于绿地八类感知属性, 从场所依恋的两个维度揭示了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对城市公园游客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 从单一的社会维度特征或物理环境特征转换到公园环境与游客之间的关系研究, 为城市公园场所依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在实践方面,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更新可以依循“绿地感知属性→场所依赖→场所认同” 的影响路径, 营造有助于增强游客与环境情感联结的城市公园环境, 以期实现城市公园场所依恋的有效提升。

尽管本研究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对场所依恋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仍需进一步修正和优化。 首先, 奥森公园和朝阳公园在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和城市公园建设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代表性, 但仍有必要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其次, 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仅着重于绿地八类感知属性对场所依恋的影响, 未来研究可以将其与社会因素、 个体因素或其他潜在影响因素相结合, 以探究场所依恋更为复杂的机制。

4 结论

本研究以北京市奥森公园和朝阳公园为例,构建城市公园游客场所依恋模型, 探究绿地八类感知属性、 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之间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文化性、 社会性、 庇护性和空间性感知可以对场所依赖产生显著积极影响, 其中影响效应最大的是文化性感知, 其次是社会性感知; 文化性和平静安逸性感知可以对场所认同产生直接积极影响; 文化性、 社会性、 庇护性、 空间性、 眺望性感知能够通过场所依赖的中介效应对场所认同产生间接影响; 自然性和物种丰富性感知对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的影响不显著。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场所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远离不良场所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