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莹 王沁 姚文艳 张慧东
摘要:“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不仅事关当下,更事关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空间。基于中央政府监管和环境规制下“中央—地方—高排放企业”如何形成合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现实问题,构建三方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模型,设计多元化的命令控制型和市场经济型政策组合嵌入到纵向治理体系中,通过模型求解确定了影响系统主体策略演化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提升系统协同治理的关键演化条件和路径。研究表明,通过激励和约束相匹配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设计,可以增强地方政府积极治理力度,促进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治污减排,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能。
关键词: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政策组合;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3)06-0023-09
一、引言
高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引发的极端天气、生态失衡等问题影响全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阻碍人类发展。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表现出较为典型的高碳排放和高污染的特性,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挑战和国际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均明确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1-2]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堅战,从“坚决”到“深入”,两字之差,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3]碳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是同根同源,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迫在眉睫。[4]我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问题久治不愈,为何许多高排放企业不断进行违规排放,地方政府对于其属地内企业的排放监管也陷入形式治理的怪圈?哪些主体行为和关键因素会阻碍协同治理的达成?
高排放企业的减污降碳绿色转型既需要技术进步的驱动,更需要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和严格监管等手段的引导与帮助。政府的环境政策对企业执行减污降碳有着巨大影响,但同时,企业会因为执行减污降碳带来的额外成本导致收益受损等原因抵制减污降碳技术的应用,这必然会引发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博弈。[5]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环境规制政策存在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监管执行的现实情况;同时,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使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治理过程中受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约束,这必然会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导致传统治理的失败。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碳减排责任分担进入深水区。基于减污降碳的迫切现实需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结合起来,厘清阻碍协同治理的关键因素,处理好三者在减污降碳问题中的协同关系;更需要通过探索,设计有效的多元化政策工具组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真正在中央政府监管和环境规制下让地方政府与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多主体有效合作,尽快达到政府有效治理、企业执行减污降碳的合作状态。这将关系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顺利达成,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文献综述
(一)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能研究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抓手。已有学者分析梳理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并从目标、路径、管理、效果协同等角度阐述了减污降碳协同的丰富内涵。[6]现阶段要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7]协同治理可以避免过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福利,从而实现环境质量优化的良性循环。[8]现有关于减污降碳协同的研究更多是基于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利益相关者动态博弈的过程[9],需要明确博弈主体。设计有效的协同治理政策组合以整合多元主体间分散的利益追求,有助于从追求个体利益向提升集体协同效能转变。
(二)协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主体的地方政府,既处于央地关系的制约之下,又受内部利益关系的影响。[10]明确各主体行为的动机和系统博弈演化机制,是化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矛盾的关键所在。[11]地方政府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受到中央政府政治上的晋升激励,在不健全的制度缝隙中与中央及其他地方政府展开博弈,使得地方政府存在降低环境标准的行为倾向,而多重任务委托代理会限制中央对地方的监管能力。[12]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企业承担治理责任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会时刻影响动态演化博弈的均衡。[13-14]协同治理过程中必须明确协同目标[15],减排必须坚持公平有效、因地制宜的原则[16-17]。
已有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高排放企业之间关系的处理涉及多重共治主体间互相博弈和策略选择。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动态演化思想的演化博弈及系统仿真,对本文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相关博弈研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本文纳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排放企业(以下简称为“企业”)三方主体,构建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过程中多重共治主体间对抗与合作的演化博弈关系,探讨影响系统稳定均衡的关键影响因素,寻找在中央政府监管下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治理和企业执行减排策略的政策工具组合,从而形成合力达到实现系统协同演化均衡。
三、模型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模型基本假设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利益相关者责任划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监管考核地方政府减污降碳治理情况;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负统领责任,承担区域内减污降碳治理工作,具体分解任务指标,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将治理的任务细化落实到企业主体,监督管理企业是否遵守减排规定和是否减排到位;企业是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市场责任主体,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要求,应该承担治污减排主体的责任,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采用绿色、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减污降碳减排到位,按期按质完成和稳定运行,达到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等政策规定的排放要求。
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中,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两个方面,据此设置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经济型两种政策。从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来看,“减污降碳目标责任与考核”“制定碳排放配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限期治理”等,都是各级政府可以采用的政策工具,表明了当前我国以目标责任为导向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思路。市场經济型手段主要包括“财政补贴与惩罚”“专项转移支付”“排污收税”“超标处罚”“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专项转移支付治理资金来补贴地方政府的监管治理成本和企业减排治污的成本;通过征收和调节环境保护税、碳税的分成和征收比例,对地方政府不履责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处罚,对低标排放给予一定的减税优惠,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治理,控制企业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地方减污降碳收益和区域整体环境质量。以上政策工具分析为本文的政策工具组合设计与分析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文将据此进行博弈模型构建并展开数量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三个假设。
假设1:根据演化博弈特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均为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各自策略。三大主体均有两种策略选择,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监管或者宽松监管,其概率分别为x和1-x;地方政府选择积极治理或者表面治理,其概率分别为y和1-y;企业选择减排或者不减排,其概率分别为z和1-z。其中,0≤x≤1,0≤y≤1,0≤z≤1。
假设2:当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治理时,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既有可能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改善当地整体环境而选择积极治理,也存在担心治理力度过大导致地方经济收入降低或不愿支付相应的积极治理成本而选择表面治理的可能。如果地方政府表面治理被上级监管发现,地方政府不仅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且还需要退还拨付的减污降碳专项治理资金,企业缴纳的环保税等收入也将作为罚款上缴。
假设3:当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实行相应的减污降碳策略时,企业既可能选择减排策略,也可能考虑到减污降碳投入过大造成利益损失而选择不减排策略。如果企业选择不减排被地方政府发现,地方政府将收回已经拨付给企业的减污降碳专项治理资金。
(二)支付矩阵构建
根据上述现实背景分析和研究假设,设置博弈模型所需的变量及参数,如表1所示。
基于设定的参数及变量,得到减污降碳三方博弈系统策略选择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计算得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各自策略下的支付收益矩阵如下:
(a1,b1,c1)=(-H3-Q+t(1-β1)S′+αR+(1-β2)(F1+T1),-H1+tβ1S′+R+(1-θ)Q+β2E1,-H2+S′+θQ-F1-T1);
(a2,b2,c2)=(-H3-θQ+t(1-β1)S′+αR1+F1+T1+B,tβ1S′+R1-B,-H2+S′+θQ-F1-T1);
(a3,b3,c3)=(-pH3-Q+t(1-β1)S′,-H1+tβ1S′+R1+(1-θ)Q+β2(F1+T1),-H2+S′+θQ-F1-T1);
(a4,b4,c4)=(-pH3+t(1-β1)S′+αR2+p(F1+T1),tβ1S′+R2-pB+(1-p)(1-θ)Q,-H2+S′+θQ-p(F1+T1);
(a5,b5,c5)=(-H3+t(1-β1)S+(1-β2)(F2+T2),-H1+tβ1S+β2(F2+T2),S-F2-T2);
(a6,b6,c6)=(-H3+t(1-β1)S+F2+T2+B,tβ1S-B,S-F2-T2);
(a7,b7,c7)=(-pH3+t(1-β1)S,-H1+tβ1S+β2(F2+T2)+(1-p)Q,S-F2-T2);
(a8,b8,c8)=(-pH3+t(1-β1)S,tβ1S-pB+(1-p)(1-θ)Q,S-p(F2+T2)+(1-p)θQ).
四、协同系统中博弈主体策略稳定性和演化路径分析
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定理,达到复制动态方程的稳定点应该满足F(x)=0,dF(x)/dx<0这两个条件。据此分析协同系统中博弈主体策略的稳定性和演化路径,探索影响系统中各主体协同达成理想化合作博弈的关键因素,为政策设定提供依据。
(一)中央政府的策略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中央政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为了便于分析,进行如下参数替代,令:
d1=α(R-R1)-(1-p)H3;
d2=α(R1-R2)+(1-p)(F1+T1+B-H3+Q-θQ);
d3=(1-p)(Q-H3);
d4=(1-p)(Q+F2+T2+B-H3).
对F1(x)关于x求一阶偏导,可得:
F′1(x)=(1-2x)[d1yz+d2(1-y)z+d3y(1-z)+d4(1-y)(1-z)](3)
命题1:当0<z*<z<1时,x=1为演化稳定点;当0<z<z*<1时,x=0为演化稳定点。
因此,中央政府的策略演化趋势如图2所示。
命题2: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α、R、B的增大,中央政府更倾向于选择严格监管策略;随着H3的增大,中央政府更倾向于选择宽松监管策略。表明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监管策略的概率与地方环境质量对其他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影响系数、企业执行减排给中央政府带来的减污降碳净收益以及地方政府表面治理被中央督查发现受到的处罚正相关,与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监管时付出的人财物等监管成本负相关。
(二)地方政府的演化策略与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地方政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为了便于分析,进行如下参数替代,令:
k1=R-R1+(1-θ)Q+β2(F1+T1)+B-H1;
k2=R1-R2+p(1-θ)Q+β2(F1+T1)+pB-H1;
k3=β2(F2+T2)+B-H1;
k4=β2(F2+T2)+pB+(1-p)θQ-H1.
对F2(y)关于y求一阶偏导,可得:
F′2(y)=(1-2y)[k1xz+k2(1-x)z+k3x(1-z)+k4(1-x)(1-z)](6)
命题3:当0<x*<x<1时,y=1为演化稳定点;当0<x<x*<1时,y=0为演化稳定点。
因此,地方政府的策略演化趋势如图3所示。
命题4: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β2、R和B的增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积极治理策略;随着H1、θ的增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表面治理策略。表明地方政府选择积极治理策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在环保税收和碳税收中的共享比例、中央政府严格监管且地方政府积极治理时企业执行减排给中央政府带来的减污降碳净收益以及地方政府表面治理被中央督查发现受到的处罚正相关,与地方政府选择积极治理时的治理成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给企业的比例负相关。
(三)企业的演化策略与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为了便于分析,进行如下参数替代,令:
m1=θQ-F1-T1+F2+T2+S′-S-H2;
m2=pθQ-p(F1+T1-F2-T2)+S′-S-H2.
对F3(z)关于z求一阶偏导,可得:
F′3(z)=(1-2z)[m1(x+y-xy)+m2(1-x)(1-y)](9)
命题5:当0<y*<y<1时,z=1为演化稳定点;当0<y<y*<1时,z=0为演化稳定点。
因此,高排放企业的策略演化趋势如图4所示。
命题6: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S′、F2、T2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减排策略;随着H2、S、t、F1、T1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不减排策略。表明选择减排策略的概率与企业选择减排时的综合收入、企业选择不减排策略时交纳给地方政府的环保税、企业选择不减排策略时交纳给地方政府的碳税正相关,与企业选择执行减污降碳时投入的相关成本、企业选择不减排时的综合收入、对企业综合收入征收分成税的税率、企业选择减排策略时交纳给地方政府的环保税、企业选择减排策略时交纳给地方政府的碳税负相关。
五、系统协同治理演化与提升路径政策设计
上述分析明确了影響系统中各主体演化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求解系统形成协同治理合作博弈的关键条件与政策组合,以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企业执行减排,以有效达成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在演化博弈过程中,博弈三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策略选择随时间演变,当各主体选择的学习和修正过程完毕后,整个系统会趋于稳定。令F1(x)=0,F2(y)=0,F3(z)=0,求解复制动态方程组得到了三方博弈系统纯策略的8个局部均衡点分别为E1(0,0,0)、E2(0,0,1)、E3(0,1,0)、E4(1,0,0)、E5(1,1,0)、E6(1,0,1)、E7(0,1,1)、E8(1,1,1)。计算得到系统各均衡点相应的特征值,如表2所示。
由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可知,当局部均衡点的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均有负实部时,此均衡点代表的策略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鉴于篇幅限制,考虑各演化稳定策略的现实含义,本文仅选取3种关键情形对应的系统演化情况展开分析讨论(见表3)。
在之前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即使中央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污染治理,仍不断有企业违规排放,而地方政府对于其属地内企业的排放监管也陷入形式治理的怪圈。情形1中系统的演化稳定结果解释了这种现象久治不愈的成因。当治理系统处于(1-p)(Q+F2+T2+B-H3)>0,β2(F2+T2)+B-H1<0,θQ-F1-T1+F2+T2<S-S′+H2的条件下时,不论初始情况如何,系统的策略最终集合演化到(1,0,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央政府进行严格监管,地方政府仍然选择表面治理,企业最终选择不减排策略。这表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其需要付出的积极履责治理成本大于对企业高排放征收的相关环保税及碳税加上其自身表面治理被中央督查发现受到的处罚时,地方政府会逐渐选择表面治理,较高治理成本的付出会打击地方政府选择积极治理策略的信心,而较低的环保税、碳税无法弥补其付出,最终使得地方政府不愿意与中央政府形成有效合力,反而会包庇企业高污染高排放行为。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减污降碳成本、企业执行与不执行减污降碳带来的收益差值、地方政府的治理力度和中央政府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额度及对企业的拨付比例、企业超标排放的环保税及碳税征收梯度等关键因素,都对其策略演化有着直接影响。较低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资金支持额度对企业不会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对超标排放征收较低的碳税和环保税对企业也不会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尤其当短期内传统高排放生产模式带来的高利润完全可以覆盖排污税收缴纳成本时,企业仍倾向于选择传统的高排放模式,甚至会导致权力寻租或者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谋问题。因此,“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需要竭力避免以上现象。
在情形1的基础上继续演化,当达到(1-p)(Q-H3)>0,β2(F2+T2)+B-H1>0的条件时,在中央政府持续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自身表面治理被中央环保督查发现后受到的处罚和对企业高排放征收的环保税与碳税之和大于其积极履责需要付出的治理成本时,地方政府会逐渐选择积极治理。然而,由于θQ-F1-T1+F2+T2<S-S′+H2,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选择的策略集合最终演化为情形2(1,1,0),企业最终还是演化到了不执行减排策略。这表明,对于企业而言,即使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都积极行动,但是若缺乏有效的行政命令型和市场经济型政策设计,不能有效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项资金额度及其拨付给企业的比例,对企业执行减污降碳策略不会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如果对超标排放继续执行较低标准的环保税和碳税缴纳政策,对企业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作用,始终无法突破θQ-F1-T1+F2+T2<S-S′+H2的条件限制,企业在该条件下的策略选择具有相对稳定性,系统难以达成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状态。
如何进行政策设计与提升路径优化,才能达到当前推动减污降碳治理需要达成的协同演化稳定策略组合,即在中央政府严格监管下、地方政府选择积极治理、企业选择执行减排,是当前政策设计的重点。研究发现,只有在满足情形3:α(R-R1)<(1-p)H3,R+(1-θ)Q+β2(F1+T1)+B>H1+R1,θQ-F1-T1+F2+T2>
S-S′+H2的条件下,三方选择的策略集合才为(1,1,1)。综合来看,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当严格监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小于严格监管所获得的减污降碳净收益时,中央政府就会倾向于进行严格监管。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要考虑到积极治理的成本和减污降碳的带来的环境收益,还需要综合考虑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及拨付比例、环保税和碳税的征收额度以及地方政府的共享比例、地方政府表面治理时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处罚大小等,适当提高对于超标排放的税收额、提升地方政府对于环保税及碳税的共享比例,地方政府就会选择积极治理。对于高排放企业而言,使用减污降碳技术的投入成本越小、企业减污降碳的效率及收益越高、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额度及对企业的拨付比例、加大对超标排放的环保税及碳税征收梯度,企业就会越倾向于提升减污降碳水平,向执行减排策略演化。因此,在设计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上系统演化条件与关键因素,促使系统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选择积极参与协同治理,形成政策合力促使企业选择执行减排,达成有效的合作博弈,且该条件下的策略选择具有稳定性。
六、结论与建议
“双碳”目标下,碳减排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协同效益。我国高度重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予以执行。本研究探索如何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政策细化落地,真正让地方政府与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进一步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能,有助于“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有效达成。研究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基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排放企业的多主体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将多元化的政策工具进行结构化组合嵌入纵向治理体系中,确定了影响协同治理系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排放企业演化博弈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通过对3种关键情形进行演化分析,明确了系统实现协同合作治理及理想状态的关键演化条件和策略组合,有助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使系统达到地方政府积极治理和企业执行减排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
(2)在影响企业策略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开发使用减污降碳技術的成本和减污降碳效率及效益非常关键。较低的减污降碳专项资金额度及拨付比例不能有效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治理和企业的减污降碳动力,针对超标排放的环保税、碳税较低,对高排放企业不会起到明显的约束作用。尤其当短期内企业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及执行的成本较高,而传统高排放生产模式带来的高利润完全可以覆盖超标排放税收缴纳成本时,企业会倾向于继续选择高排放模式,甚至会导致权力寻租等问题,进而影响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达成。
(3)地方政府是否选择积极治理与其能够获得的环保税、碳税收入有直接关系。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自身表面治理被中央环保督查发现后受到的处罚加上对企业高排放征收的环保税与碳税之和大于其积极履责需要付出的治理成本时,地方政府会倾向于选择积极治理。
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减污降碳绿色技术开发与使用,通过减污降碳专项资金补贴企业减污降碳绿色技术创新开发及使用成本,加大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减污降碳技术推广效率和效益;其次,合理适当地提高对超标排放的环境税及碳税征收额,可以使高排放企业的外部排放成本内在化,降低传统高排放生产模式的净收益,促使企业转向探索减污降碳生产方式,有效激励企业向执行减排策略演化;再次,适当提升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共享比例、提高其表面治理所受到的处罚,能够增强其积极治理力度,中央政府应因地制宜地保障地方政府对碳税、环保税收入的共享比例,加强对表面治理的环保督查和处罚,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治理力度,进而促进高排放企业积极执行减污降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2-16].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EB/OL].(2021-11-07)[2023-02-16].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07/content_5649656.htm.
[4] 王金南,蔡博峰.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J/OL].(2022-05-16)[2023-02-16].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5/16/c_1128649600.htm.
[5] 闫佳彤,黄书培,李文龙.双碳目标下基于演化博弈的高耗能企业节能降碳机制[J].资源科学,2022,44(8):1723-1734.
[6] 姜华,阳平坚,高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部署要求构建减污降碳协同的制度体系[J].环境保护,2021,49(17):4.
[7] Yi H,Zhao L,Qian Y,et al. How to Achieve Synergy between Carbon Dioxide Mitigation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Evidence from China[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2,78:103609.
[8] 田春秀,夏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J].中国经济评论,2021(5):4.
[9] Yang W,Yang Y.Research o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drilateral Evolutionary Games[J].Sustainability,2020,12(5):1756.
[10] Jiang K,You D,Merrill R,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a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trategy under Chines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A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etical Approach[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4:902-915.
[11] 王红梅,谢永乐,张驰,等.动态空间视域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集聚演化特征与协同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3):52-65.
[12] 王欢明,陈洋愉,李鹏.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雾霾治理中政府环境规制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4):621-627.
[13] 景熠,杜鹏琦,曹柳.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府际间信任演化博弈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1,30(5):110-115.
[14] 汪明月,刘宇,杨文珂.环境规制下区域合作减排演化博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学,2019,27(2):158-169.
[15] 胡中华,周振新.区域环境治理:从运动式协作到常态化协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3):66-74.
[16] 王文举,陈真玲.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9,35(3):81-98.
[17] 刘丙泉,王月,孟令奇,等.公平与效率双准则下我国区域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ZSG-DEA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5):10-19.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Reducing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Under the Dual-carbon Goal
MA Yingying, WANG Qin, YAO Wenyan, ZHANG Huid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26652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achiev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resent, but also to the future gree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pace. Based on the urgent practical problem of how "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high emission enterprises" form a joint force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tripartit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s constructed and solved, and a diversified command-controlled and market economy based policy combination is designed to be embedded in the vertic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system strategy are solved, and the key evolutionary conditions and paths for achiev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re clarified. The research has proved that designing policies such as subsidies and taxes that match incentives and constraints can enhance the active governance effor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 emission reduction by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n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Key words: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volutionary game; policy combination; improvement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