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2024-01-16 11:29
关键词:八八战略陆海浙江

叶 芳 曹 猛 高 鹏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发展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22)

发展海洋经济是“八八战略”的第六个战略,是发挥浙江山海资源优势,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形成浙江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1]3自2003 年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实现了从“陆海一体化经济”“全域陆海统筹经济”到“全省域海洋经济”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延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时期,浙江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港航强省建设逐步推进,海洋科教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洋经济示范作用更加突出,使浙江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海洋示范区。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人民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子是正确的,“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是正确的,坚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先行、突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的实践是正确的。全面总结“八八战略”实施20 年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不仅有利于厘清浙江海洋发展的政策变迁与道路轨迹,更有利于彰显“八八战略”的实践伟力和真理力量,实现以“浙江海洋发展之窗”展示中国海洋之治。

一、“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

2003 年以来,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突出解决陆域资源小省的发展掣肘与海域资源大省的潜在优势间战略支撑不对称不充分的问题,由此我省海洋经济呈现陆海一体化经济、全域陆海统筹经济、全省域海洋经济的梯度演进历程,从而实现了由海洋经济强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跃升,为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浙江方案。

(一)2003—2007 年:陆海一体化经济阶段

浙江是一个陆地资源小省,也是一个海洋资源大省,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补足陆域发展的不足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摆在新一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2002 年曾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他下海岛、进渔村、访渔家,考察浙江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情况。根据浙江客观实际,他创新性地提出“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1]216。2003 年8 月18 日召开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2]同年,制定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系列政策举措,系统部署了陆海一体化经济的空间布局和联动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不懈抓好落实。[3]在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布局下,习近平同志对推动陆海一体化经济作出了更深刻更富前瞻性的部署,他强调,要依托“山海并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山区资源,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推动海岛、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4]由此可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陆海一体化经济”更多强调的是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框架下,将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生产力联动布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治理。[5]“四联动”深度破解了浙江产业发展资源束缚、空间布局紧缩、环境条件约束,开启了以海带陆、向海发展的新世纪序幕。

这一阶段,浙江省委将实施海陆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并列入“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强调辩证性看待陆域资源小省与海洋资源大省的关系,强化认识优势论、理解优势论、用好优势论,利用好“港、渔、景、油、涂”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二是找到了一条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推动山海协作,带动山区与海岛两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着力将海洋经济培育成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6]

(二)2008—2020 年:全域陆海统筹经济阶段

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陆海一体化经济的战略思维基础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2007 年6 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深度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调“海洋资源是我省的优势所在,海洋经济是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7]。2011 年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浙江省第一个涉海国家战略。该规划强调以海带陆,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勾画了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及其附近海域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海洋经济空间格局,这标志着浙江陆海统筹经济正式步入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6 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主要任务”。[8]2012 年颁布的《浙江省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统筹推进浙江海洋事业发展。由此,浙江省全面开启了全域陆海统筹经济发展新阶段。

此后,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利用自身海洋资源优势,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家涉海战略落地,将海洋资源优势化为推动国家涉海战略浙江试点的制度成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积极实施‘5211’海洋强省行动,深入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9],从而形成了以海带陆、陆海互动的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浙江出台了《浙江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涉海发展规划,确立了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发展格局。

这一阶段,浙江强化了陆海统筹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步伐,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核心,以港口带动环杭州湾和温台海岸带两翼发展,突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释放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实施系列涉海国家战略,从而实现浙江由海洋经济强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跃升。

(三)2021 年至今:全省域海洋经济阶段

为更深入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海陆联动发展,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强化全省域海洋意识、沿海意识、开放意识,坚持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10]2021 年5 月出台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系统提出“全省域海洋经济”的发展概念,勾画了“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的新蓝图,为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创新性方案。2021 年9 月,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进一步落实了“全省域海洋经济”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依海富民、向海图强、人海和谐、开放共赢”的新时代海洋强省发展理念。2022 年6 月召开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要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11]。2022 年9 月召开的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全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地,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八大行动”。

从强化全省域海洋意识到全省域海洋经济格局的形成,浙江正在将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为具体的战略行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创新性推动全省域海洋经济的关键举措。浙江大湾区建设突出环杭州湾经济区,联动发展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成为打通陆域货物出口难和海域港口好的“最优解”。建设大花园将浙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构建了全省域生态廊道,构筑了山海资源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大通道是浙江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构建海陆空多元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举措。其中,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是宁波舟山港与内陆经济紧密联系的桥梁,充分利用了浙江江、海、河、铁路、公路、航空等六位一体的多式联运资源。大都市区建设主要依托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实现陆海区域城市联动发展。

这一阶段,浙江强化了沿海意识、海洋意识,强调既“立足浙江发展海洋”又“跳出浙江发展海洋”,海洋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向内陆腹地延伸,实现陆海规划协同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系统构建了“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实现浙江经略海洋实践更加丰富、更加务实,海洋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文明朝着更高标准迈进,海洋强省朝着更高水平建设。

二、“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与成就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12]。2003 年以来,历届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从顶层设计到项目推进,从产业布局到创新试点,持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建设全球一流海洋港口为引领、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驱动、以加强海洋科教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的全省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13],构筑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洋强省建设体系。

(一)海洋经济规模迅速壮大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海洋产业总产值由2002 年的1 082.72 亿元增加到2005 年的2 298.75 亿元,海洋生产总值也由2006 年的1 856.5 亿元增加到2022 年的10 499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7%,高于同期GDP 平均增速4 个百分点,见图1。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占浙江GDP 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从2002 年的7.5%提升至2022 年的13.5%,提升了6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 到5 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 的12%到2005 年的13.5%,浙江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也由2006 年的8.6%提升至2022 年的11.1%,增加了2.5 个百分点。

图1 浙江海洋生产总值和增长率、浙江GDP 和增长率、海洋生产总值占浙江GDP 的比重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2 年的21 36 43 到2021 年的5.3 38.0 56.7,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浙江省继续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海洋渔业、船舶修造业、海洋旅游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港航物流、临港石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其对浙江经济的贡献度。海洋优势产业逐步显现,2022 年临港石化产值达到11 000 亿元,海上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11 万千瓦;2020 年海工装备及船舶工业产值达到115 亿元,海洋经济企业数占全国的9.40%。

从省域比较来看,浙江海洋生产总值在11 个沿海省市中处于第5 位,低于广东、山东、福建、上海,高于其他省市,见图2。在2006—2021 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增量处于第4 位,增加值达到8 105.5 亿元,年均增长506.6 亿元。

图2 11 个沿海省市2006—2021 年海洋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二)港口全球影响力显著上升

浙江充分利用深水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初步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为基础的浙江沿海港口发展体系。沿海港口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2 年的2.3 亿吨增加到2022 年的15.4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由2006 年的714 万标箱攀升到2022年的3 800 万标箱。其中,2022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5 亿吨,连续14 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3 335 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12]拥有集装箱航线240 多条,可连接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 多个港口。

港航服务业快速发展,成立全国首家专业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宁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船舶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发布了全国首个船舶交易指数,2022 年宁波舟山港在新华波罗的海指数排名第10 位。集装箱海河联运量快速增长,从2015 年的36.5 万标箱增长至2021年的122 万标箱,年均增速超21%。

(三)海洋创新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度不断提升,2020 年海洋科研经费达到11.7 亿元,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在3%左右,海洋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目前全省拥有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二研究所、浙江海洋科学院、东海实验室等涉海科研院所,拥有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海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了海上试验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海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等一大批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国内首台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在舟山海域下海发电、并入国家电网成功,标志着浙江省海洋能利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逐步健全,2021 年浙江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比43.5%,同比增长24%,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海洋生态价值逐步显现,宁波象山、舟山嵊泗、温州洞头等地不断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打造蓝色碳汇生态功能区,着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四)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港口码头建设实力大幅提升,建成了梅山集装箱码头1—5 号泊位、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码头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大宗商品储运能力。数字赋能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宁波舟山港“港口大脑”大大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建设航运交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年业务处理量达到了近2 000 万次。

涉海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力支撑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重大涉海铁路建设方面,金甬铁路作为宁波舟山港战略疏港通道、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主干线即将建成;2018 年底甬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19 年通苏嘉甬铁路建设正式启动。重大涉海公路建设方面,建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甬舟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椒江二桥、宁波象山港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等一批重大沿海港口集疏运道路工程;舟山六横公路大桥、甬舟跨海大桥复线、环杭州湾公路等一大批项目已批复或正在建设。

(五)海洋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003 年以来,浙江抓住系列涉海国家战略的先行先试作用,创新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海洋、海域、海岛、海岸综合治理,大大提升了海洋治理现代化水平。[14]在海洋综合管理上,实施《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完善所辖海域开发空间功能布局,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省市县以及涉海管理部门的职权。在海域使用管理上,出台施行《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在国内率先以招拍挂的形式发授经营性用海的海域使用权;出台《关于推进海域使用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探索海域管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拓展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岛屿使用上,发布实施《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对全省海岛实行分类分区管理;出台了《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浙江省无居民海岛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建立了无居民海岛价值评估、使用权出让竞价等市场化机制。在岸线管理上,严格保护自然岸线,首创自然岸线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大大提升了海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三、“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八八战略”实施20 年来,浙江海洋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浙江方案和浙江智慧。从浙江演进历程和伟大成效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必须坚持陆海统筹,将海洋资源优势转换为陆海联动发展效能,走出依海富民、向海图强、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子。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引。2002 年10 月至2007年3 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布局。他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15]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山海协作工程、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此后,历届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人民的这份“战略资产”,持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2007 年6 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12 年6 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2017 年6 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强调“积极实施‘5211’海洋强省行动”。2022 年6 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进一步深化海洋强省建设,提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要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由此可见,2007 年以来,历届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水平开放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在全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彰显了“浙江担当”。

第二,发挥特色优势,打造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认识优势、理解优势、用好优势是“八八战略”的核心和精髓,“八八战略”的内容就是发挥“八大优势”、提出“八项举措”。发展海洋经济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充分认识浙江海洋资源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此后,历届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海洋资源优势与服务国家涉海战略有机结合,不断放大海洋优势,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统筹发展,走出了浙江特色的陆海联动发展新路子。一是充分发挥浙江港口优势,将港口资源与陆域经济发展有机联动,实现港口经济带动陆域经济发展,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构筑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充分利用浙江海岸线长、海岛众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岛屿经济,推动海域海岛联动发展,打造现代化港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三是发挥开放型经济和“地瓜经济”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强化都市区的引擎作用、大湾区的主力作用、大平台的支撑作用,以制度型开放引领海洋经济对外对内开放,打造高能级海洋开放强省。

第三,加强协调治理,构建海陆联动发展体系。陆海统筹的核心在于处理好海与陆的发展关系,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解决发展矛盾。2003 年8 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陆域和海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16]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内涵,强调做好陆海产业、资源和空间布局的联动。历届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海陆统筹布局,深刻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推进海陆经济联动发展。一是联动发展海陆产业,强化海陆产业分工与合作,因地制宜向杭州湾和温台甬海岸带布局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积极将海洋产业链向内陆腹地延伸,构筑全省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联动建设海陆基础设施,以义甬舟大通道为主动脉,统筹建设港口、航道、铁路、公路、航空基础设施,加快沿海、内河、无水港联动发展,推进涉海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三是联动治理海陆环境,强化以海治陆,加大陆域污染物源头治理,精准推动入海排污口整治,开展重点海域数字化综合治理,实现陆源防治与海域治理双向驱动。

第四,突出先行先试,释放陆海经济发展活力。浙江深入实践经略海洋,利用承担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系列涉海国家级战略赋予的先行先试使命,深化改革探索,着力破解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释放陆海经济发展潜在活力。一是在海洋开发开放上,积极承担国内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创新试点,建立首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建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探索通江达海,高质量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发展,健全建设保税区、保税港区、台商投资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资源开发。[13]二是在海洋综合管理上,积极探索海域、海岛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海洋数字应用场景,探索海洋数字孪生建设;不断完善海洋法规体系、执法体制,加大财税和金融扶持力度,做大产业发展基金。三是在海洋生态产业化上,实行海洋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相结合,深入践行“海上两山”,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推动海洋碳汇建设,大力发展蓝碳交易,实现海洋资源由资源变资产。

四、新发展阶段推动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

下一阶段,浙江省应继续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和视察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人民的宝贵“战略资产”,以建设海洋强省为中心任务,围绕建成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目标,找准问题突破口,适应发展新常态,构筑发展新优势,在统筹陆海、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上持续下功夫,使浙江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标兵”。

(一)“统筹陆海”:深化全省全域陆海联动,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陆海统筹的关键在于协调陆地和海洋空间发展。浙江在发展中探索全省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在丰富的海洋资源与贫乏的陆地资源之间实现要素有序流动,通过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建构支撑全省域海洋发展新格局。交通是影响内陆与海洋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17],应充分发挥义甬舟大通道在联动中的作用,建构多式联运网络,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优势,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目标,实现海洋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推进。强化宁波舟山港与全省海港、河港、陆港的辐射带动和联动发展,畅通山区海洋双向大通道。推进舟山江海联运、嘉兴海空铁等枢纽工程建设,升级金义“第六港区”,有序推动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西向拓展。加快实施海港拓展内陆行动,推进义新欧班列与海铁联运班列有效衔接,高水平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量质并举的双向辐射格局。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山区26 县在大湾区新区、高能级战略平台等布局一批“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实现内陆与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二)“产业强海”:突出海洋产业优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产业的“质”是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沿海区域应进一步发挥海湾优势,整合海洋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大湾区经济,促进海洋资源与陆域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18]浙江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内容和产业模式相比其他省份更加丰富和多样,应以建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海洋渔业、船舶海工、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临港石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向高能级发展,推动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产业领域,助推民营企业参与央企、省属国企海洋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多形式合作。加快培育一批海洋蓝色领航企业,分行业建设企业主导、政府指导、产学研合作、相关社会组织参与的海洋产业联盟。坚持“一岛一品、一岛一策”差异化发展,在绿色渔业、港口物流、临港装备、滨海旅游等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战略地位的核心岛屿,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

(三)“科技兴海”:推进海洋科教发展、协调发展,提升现代海洋产业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是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19]浙江应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为指引,加快发展海洋科教事业,提升海洋科技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能力。一方面,做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推进东海实验室、海洋二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全海域极端环境综合大科学装置、深海采矿试验大科学装置建设,培育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之江实验室、甬江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海洋探索、海洋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开发,集中攻关海洋“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统筹推进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加快涉海类“双一流”学科和海洋交叉学科建设,努力培养海洋领域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涉海型企业不断集聚,构建起市场主导、企业核心、高校科研院所支撑、政府推动的海洋科技创新联合体。

(四)“开放活海”:着眼于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全面推进国家战略实施

开放是海洋经济的内在特质,海洋经济先天具有开放的鲜明特征,浙江海洋经济的开放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下一步,浙江海洋经济应以实施国家战略为先导,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持续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沿海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构建国家海洋安全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使陆海统筹有浙江特色、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浙江示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闯出浙江新路,成为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的省域实践标杆。继续深化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尤其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为国家贡献智慧;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探索资源要素保障上先行先试,持续深化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模式内涵,高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战略提升,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贸易投资、金融结算、人员出入境、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运输等方面探索实施更加自由、更加便利的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大宗商品贸易交易体系,着力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战略性资源配置基地。

(五)“生态护海”:实行深度开发、生态保护并举,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近年来,浙江着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推进海域、海岛、海岸线分区分类保护利用和生态修复,提高海洋空间资源治理水平。下一步,浙江应以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为着力点,推进河长制与滩长制协同治理,建立“流域-沿海-海域”一体化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生态海岸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构建七大入海河口陆海生态廊道,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生态海岸带和美丽廊道。同时,应将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有机融合,强化陆源污染物入海控制,抓好沿海地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治理。建立海洋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提升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推进海洋资源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积极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创新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海岸线占补、蓝色碳汇交易等产权指标交易市场,先行打造“海洋负排放区”和“零碳岛”,促进海洋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八八战略陆海浙江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构筑民族产业制高点
从浙江实践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