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2024-01-16 18:33张月明
新农民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现代化

张月明

摘要: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土地流转不畅、农民思想认识落后等原因,使农业面临一产不够强、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低、投资农业周期长风险大,村庄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思想认识、技术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推进产业强链、延链和补链措施,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现代化 农业 农村 农民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这总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明确方向和衡量标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想办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1 困境分析

1.1 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1.1.1 农村一产全而不强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发展全面,能保障各种蔬菜、鸡鸭鱼肉、水果等供给。但从事这些行业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而上规模的龙头企业比较少,从而导致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深加工和研发缺少资金、人才、技术支持。

1.1.2 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程度低

一产与二产、三产的切合点少,一方面,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另一方面,二产、三产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没法充分利用助推第一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1.1.3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农业是投资周期长的行业,从投入生产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中间经历农产品生长周期,面临着自然灾害、动植物病虫害、丰产不丰收等风险。

1.1.4 机械化水平不高

土地的碎片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收获的机械化运作,导致效率低、耗费大量劳动力。

1.2 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1.2.1 村庄空心化

由于从事农业工作强度大、收入少、风险大,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农地撂荒、农房空置、农村文体设施荒废,不少村成为了空心村,这使得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缺乏人员维持。

1.2.2 基础设施投入有限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修建公厕、村内道路硬底化、污水处理和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需投入资金较多,部分设施后期管护运营成本高,目前各级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

1.3 农民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1.3.1 人员结构失衡

目前,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这类群体。青壮年、有学历、有技术等农民长期外出打工求学,导致农民群体中缺乏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的能人、带头人。

1.3.2 思综合能力落后

有知识、懂技术的能人长期不回村参与建设交流,生产技术得不到提升、对农村的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对当前乡村的治理缺乏管理能力。

2 成因分析

2.1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虹吸效应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各种资源向城镇聚集:一是将农民吸引进城。城市便利的交通、快捷的物流、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的文化生活让进城的农民更愿意留在城里。二是农民将钱花在城里。在城市商机多,创业机会多,让经济充裕的农民更愿意投入城市创业和发展中。为城市建设作贡献,没有多余的资金拿回农村建设乡村。三是将农民的后代留在城里。自小在城里学习生活的孩子,慢慢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自然对家乡的印象很淡,感情不深,没有乡土情结自然就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即便现在国家通过“三支一扶”、“头雁工程”等办法将一些人才引进到乡村,但由于城乡之间各方面条件相差太大,服务期满后就离开农村。许多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工作,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不愿长期扎根农村。

2.2 土地流转不畅导致要素难以聚集

农业现代化要求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资金的长期投入和技术的支撑。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了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改革,即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流转承包经营。但在现实中要从农民手中流转承包到一整片足够大的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并非易事 。因为一家一户小农化的承包地面积不大,如果给的价格低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农民倒不如自己留着种点粮食、蔬菜给自家吃用更划算;若价格高,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同时,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没有收入,可以回农村种地,保障基本生活。因为流转承包出去的土地有一定的租期,甚至有些已经进行非农建设。但如果承包租期短了,对企业不利,因为农业生产经营周期长,租期短了不利于回收成本和获利。土地流转的现实困难导致上规模的企业发展不起来,从而也导致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难以聚集。

2.3 思想滞后影响农业农村发展

在农民看来,跳出农门就代表自身阶层的提升,是成功的表现。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农村的小孩认真读书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留在城里。如果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后还是回到农村当农民,那么,在村里人看来就是一种失败。同理,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也一样,都是为了逃离农村。但无数的事实证明,农村恰恰是一個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学成归来的学子提供舞台,让其创造一番事业。

3 措施与策略

3.1 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促农业全面升级

3.1.1 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头企业是产业强链延链的关键,因为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了就能带动产业的上下游发展。龙头企业它能吸纳大量的原材料,一方面,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即便遇上丰收年份,价格也还是有保障,不至于谷贱伤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此外,龙头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有利于抵抗市场风险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以及对农产品进行全面开发增加附加值。

3.1.2 打造产业园

通过打造产业园能够将生产、加工、服务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延链和补链。一方面,它发挥了聚集效应,因为农产品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再到销售都可以在同一平台完成。这有利于节约生产经营成本、运输物流成本、信息交流成本、土地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让资金、人员、技术、信息集中用于开发产品开拓市场,达到延链补链的效果。

3.1.3 探索创新经营模式

如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专业大户”等这些经营模式,采取这些模式可以解决土地碎片化、生产经营小散弱等问题,如在现实生产经营中,有的农户有地但没技术没资金,有的专业大户有技术、产品有质量但缺乏销路,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有资金有技术但缺土地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如果雇佣外地工人又会增加培训、管理和考核的成本,而与农户合作则农户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生产,又能获得技术、资金的支持,由此增加了两者的利益共同点,达到双赢。因此,采取这些联合经营的模式就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变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共谋共建共享的格局,有利于统筹整合各个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管理等要素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从而也就达到补链的作用。

3.2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力农村全面进步

3.2.1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想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首要任务是把农村的人居环境做好。主要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这三项工作。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求学务工后就不想回村里生活,除了在城里获得的收入比农村高外,城里的生活环境条件比农村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在城里用上了干净整洁的厕所,走上了干净整齐的街道。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技术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建立健全村级环境卫生保洁队伍。

3.2.2 加快农村道路的提档升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设施、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便利快捷的交通物流是连接城乡资源要素交换的大动脉。只有这条大动脉畅通、基础设施完善才能将村里需要的资源运入,将农产品以最快速度顺利运出。因此要大力建好“四好农村路”和村内道路,将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有效连接,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同时,要建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好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为了做好电商和网络直播带货的销售工作,要大力推进农村5G网络建设和4G网络建设的覆盖。为保障农民喝上干净卫生的水,要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改造提升,提高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

3.2.3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很多农村孩子被父母想办法带到城里去读小学、初中的原因就是觉得村里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比不上城里。由于生源少,优质生源更少,想出教学成绩就更难了,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困难,自然留不住好的老师。没有好老师,好学生也想法转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推动教育资源向乡镇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同时,还要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疗条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以便让农民在乡镇就能享受到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能解决一般的疾病。四是提升村级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建设,能够支持党务服务,社保、民政、医保等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全覆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3.3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促农民全面发展

3.3.1 挖掘乡村历史人文价值,传承文明乡风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特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独特风俗习惯和村规民约,无不承载着先祖开基立业的记忆和对后世子孙为人处世的要求。通过深入挖掘乡村历史人文价值,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增强对乡村的感情纽带,自觉传承文明乡风,让更多的人向往乡村,留在乡村;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来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

3.3.2 要大力培养“乡村工匠”、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农村职业经理人等

可以通过本地培养和外来引进的方式进行培养。如通过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员的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等下乡和返乡创新创业,组织专家帮助乡村培养乡土实用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推广实用技术。要注意培养或引进懂经济、会运营的领头人,如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村职业经理人不同于主要从事村行政事务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是专注于村經济事务,利用自身优势,对村属资源、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想办法推动科研、技术、成果、项目等在任职村落地,使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三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优质文化供给。通过在村里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此为阵地,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树立农村地区先进典型,帮助农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当代价值[J].农业经济,2023 (6):7-9.

[2] 张宁宁,刘庆炬.习近平农业现代化论述的历史演进、核心内涵及价值意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 (2):12-17.

[3] 涂圣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3(1):84-92.

[4] 孔祥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政策创新及理论贡献[J].教学与研究,2023 (2):17-27.

[5] 钟晓萍,于晓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农业发展逻辑、路径与政策选择[J].学习与探索,2023 (1):144-152.

[6] 纪志耿,罗玲.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特征、挑战与路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1.

[7] 朱香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3-17.

[8] 邹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的发展困境与现实路径[J].现代农业,2023(2):35-42.

[9] 汪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农地流转的障碍分析与机制构建[J].农业经济,2023(3):89-92.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