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保护的重要场所,不仅存放了大量的现代文献,也承载了珍贵的古籍。古籍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智慧。由于时间的侵蚀和保护资源、条件有限,部分古籍面临着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在了解当前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根据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做好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基于此,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意义和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加强古籍保护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
首先,保护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古籍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群的历史。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文化、艺术、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通过古籍,人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思想、生活。因此,保护古籍就是保护历史记忆,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给后代。其次,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古籍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更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古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再次,提供学术研究资源。古籍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1]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古籍发掘历史事件、文化变迁、语言演变和哲学思考的线索。这些古籍为学者提供了独特的参考资料,促进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最后,保护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古籍反映了多样的文化传统习俗,保护这些古籍有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防止文化同质化。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的机会,有助于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权益。[2]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
(一)古籍书库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1.储存环境不合理。个别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书库储存环境有待改善,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古籍对保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不适宜的存储条件可能导致古籍的腐朽、变质和损坏,例如,温度和湿度波动、紫外线暴露以及通风不良都可能对古籍造成伤害。
2.缺乏专业管理和保养。古籍保护需要专业的管理和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修复和复制。然而,许多公共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古籍保护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导致古籍不同程度的磨损。
3.缺乏数字化古籍和数字存档。数字化是古籍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降低原始文献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对其的物理损害。然而,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方面进展缓慢,导致许多珍贵的古籍仍然无法得到适当的数字保护。[3]
(二)古籍保护制度不够健全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缺乏明确制度,导致古籍保护工作缺乏指导和规范,以至于难以保障古籍得到适当的管理和保护。即便部分公共图书馆制定了古籍保护制度,但制度内容较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和完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覆盖所有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欠缺和遗漏,影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效。[4]此外,还有部分公共图书館在古籍保护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于古籍的借阅、复制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对古籍造成损坏。
(三)古籍保护经费投入不足
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因此,经费不足或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都无法满足古籍保护以及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
1.缺乏专项保护经费。许多公共图书馆虽然有古籍收藏的任务,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古籍保护。在图书馆的年度预算中,往往没有预留足够的资金用于古籍保护和修复。这就使古籍文献在自然环境下一旦受到损害,如虫蛀、霉变、鼠咬等,由于缺乏充足的维修经费支持,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失。另外,古籍修复是一项高度专业的技术,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但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公共图书馆无法定期进行修复技术的培训,也无法及时引进新的修复技术和设备,使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因为技术不足而损坏文献。
2.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专业的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工作内容提供相应的薪酬待遇。但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公共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一些图书馆在招聘古籍保护人员时,对于应聘者的学历、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较高,但给予的薪酬待遇却相对较低,因此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古籍保护的工作中。
3.缺乏预防性保护措施。古籍保护不仅是修复损坏的文献,还包括对未受损文献的预防性保护,如建立专业库房,控制库房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光照和氧化等。但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公共图书馆无法建立这样的保护环境,使未受损的古籍文献也难免面临着一定风险。
(四)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古文献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古籍分类、编目、整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对古籍版本、年代、保存状况等专业知识了解不足,也使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鉴定和修复工作。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的修复技能和手段,但很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修复工作人员在修复技术、古籍脱酸去污、纸张加固等方面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使修复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而公共图书馆方面也由于经费、时间等资源的限制往往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导致人员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公共图书馆加强古籍保护的有效策略
(一)加快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进程
加快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辅助古籍保护工作开展,能够实现古籍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对此,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古籍文献数字化平台,将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以方便读者进行检索、阅读、研究等。[5]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古籍文献进行扫描、转换等操作,将其转化为电子文档、图片等形式,方便读者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进行检索、阅读和研究。通过数字化技术,古籍文献可以更好地被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数字化古籍可以降低纸张和保存空间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价值。[6]此外,由于古籍文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数字化标准需要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参与制定和完善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标准,规范数字化流程和方法,保证数字化质量和效果。可以建设古籍资源库,将数字化古籍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提供统一的检索入口和下载渠道,方便读者进行查找和获取。还可以加入书签、笔记、注释等功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古籍加上电子标签,实现对古籍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通过电子标签,读者可以了解古籍的详细信息、借阅状态等,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和跟踪古籍的位置和保存状态。[7]
(二)制定完善合理的古籍保护制度
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古籍保护制度,可以实现古籍的规范化、专业化保护。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古籍的时代、语种、载体等因素,建立科学的分类标准,方便读者检索、阅读、研究等。分类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图书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古籍的保护和利用。针对需要修复的古籍,建立修复档案,记录修复的过程、使用的材料、修复后的状态等信息,方便跟踪和管理。修复档案也可以为后续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助于提高修复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普通文献资料而言,由于古籍的特殊性质,公共图书馆应对古籍外借进行规范,以减少损坏和丢失的风险。可以采取限借数量、限借时间、借阅需抵押证件等措施,确保古籍的安全完好。此外,应建立健全的阅览室管理制度,加强安保措施,确保古籍的安全完好。[8]对于需要长期存放的古籍,应该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除尘、防虫、防潮、防紫外线等工作,以保持古籍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提高重视,增加经费投入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该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起公众保护古籍的意识和责任。只有充分认识到古籍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增强公众对古籍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古籍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对古籍保护的意识,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保护。其次,适当增加古籍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为古籍的修复、数字化、保存、保护等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十分必要。应根据各地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及发展需求,科学分配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资金投入比例,以确保从整体上保障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的方式,激励企业及个体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提供资金。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中要合理规划现有的资金用途,避免资金浪费,通过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利用率来确保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最后,适当地提高对古籍修复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古籍修复流程和规范,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修复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部古籍都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四)改善古籍保管的环境条件
古籍的保存环境对其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应严格控制古籍的存放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应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古籍的影响,保持古籍存放环境的稳定和适宜。公共图书馆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古籍的存放安全性。例如,可以安装监控设备,对古籍存放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古籍库房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设备检查,确保古籍存放环境的安全。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古籍保护档案,对每本古籍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有助于了解古籍的保存状况,也能够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古籍保护档案,能更好地进行古籍的借阅和管理,最大程度上保障古籍原始资料的安全性。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可以在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中,加强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的建设,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古籍保护人才。同时,也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开设古籍保护和修复的培训课程,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为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通过培训基地,可以不断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古籍保护工作。例如,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设立奖励制度等,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创新与发展。[9]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籍是珍贵的文化和知识财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履行职责和使命,做好古籍资料的保护,以便使古籍资源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魁义,卢珂琦,陆和建.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研究——以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35(07):85-93.
[2]王瑞琳.随岁月更迭,看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管理[J].文化产业,2023(20):106-108.
[3]褚福颖.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反思与革新探索[J].参花(下),2023(03):116-118.
[4]譚小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创新策略——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20(01):10-13.
[5]颉芳芳.数字化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J].参花(上),2022(04):119-121.
[6]冯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112-118.
[7]曾立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析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J].传媒论坛,2020,3(06):103-104.
[8]伍力.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利用探析——以重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3):142-143.
[9]何静怡.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策略探讨[J].参花(上),2023(09):107-109.
(作者简介:万晶晶,女,本科,江西省图书馆,中级,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