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慧,程佳馨,龚宏伟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中华蜂俗称土蜂,属于东方蜜蜂亚种(以下简称中蜂),在我国各个省份均有分布[1]。中蜂养殖作为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的绿色生态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致富路。中蜂管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确保中蜂安全越冬,中蜂只有安全越冬并且在春繁时迅速达到强群,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中蜂秋繁的目的是让蜂群迅速恢复群势和获得足够数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的寿命和数量均会影响第二年的春繁效果[2]。
1.1.1 确定秋繁时间 选择恰当的秋繁时间对于中蜂安全越冬至关重要,各个地区的秋繁开始时间各不相同,都是依据当地气候而定。一般来说,秋繁开始时间在当地气温持续低于10 ℃之前60 d为宜,宜早不宜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培育足够数量的适龄越冬蜂。如果秋繁开始时间较晚,有可能由于外界气温太低培育不出足够数量的适龄越冬蜂而造成蜂群越冬失败;如果秋繁开始时间过早,会造成蜂群不必要的消耗。人为干预会让蜂群提前大量育子,违背蜂群生产和繁殖的自然规律,可能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秩序,导致工蜂采集工作和哺育工作积极性降低,严重时有可能导致中蜂逃逸;也会使适龄越冬蜂提前培育好,此时外界温度较高,没有达到越冬条件,越冬蜂不得不参与采集和育虫工作,最终导致外界蜜源不足,不得不对蜂群进行补饲喂养,成本增加;还会缩短适龄越冬蜂的寿命。适龄越冬蜂指幼蜂在越冬前仅在羽化房间中进行过2~3次排泄飞行,没有参加过采集工作和哺育工作,也没有分泌过王浆,因此寿命较长,最长可存活6个月。蜜蜂的寿命不仅与遗传、营养和季节等因素有关,过度劳碌也会大大缩短其寿命,因此越冬蜂大多数都是适龄越冬蜂。
1.1.2 确定是否更换蜂王 秋繁开始时间确定后就要考虑是否需要更换蜂王。蜂王质量的好坏是秋繁蜂王管理的关键点。一般情况下,中蜂1年更换1次蜂王,好的蜂王可以2年更换1次。蜂王的更换可以选在春天也可以选在秋天,尤其是在春天没有更换蜂王的蜂群,正好可以利用秋繁将劣质的蜂王更换后再正常管理。因为年轻的蜂王产卵能力更强,抗逆性也更强,能够保证蜂群具有更好的繁殖基础,为秋繁打下扎实基础。
1.1.3 确定合理的蜂脾关系 中蜂秋繁时需依据蜂群的群势确定合理的蜂脾关系,才能快速培育出适龄越冬蜂并恢复群势。蜂脾关系遵循的原则为蜂多于脾,这样有利于工蜂护脾。当工蜂少于脾或与脾相称时,容易出现工蜂不能将巢脾完全覆盖的现象。秋天早晚温差大,如果工蜂不能完全覆盖巢脾,很容易出现部分幼虫受冻致死或受到病虫危害的现象。只有在蜂群群势非常强且外界蜜源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调整到蜂脾相称。一般情况下都是维持蜂多于脾的状态,才能保证蜂群的健康发展。
1.1.4 确定是否需要加脾或紧脾 秋繁时加脾与紧脾管理也是依据蜂群群势而确定。当蜂脾关系不合理时,就要进行加脾和紧脾操作。加脾的位置应严格按照蜂群群势确定,添加新脾遵循的原则为“强群加中间,弱群加两边”。在强群中,添加新脾不会影响工蜂的护脾能力,新脾加到中间可以使蜂群迅速泌蜡造脾;在弱群中,将新的巢脾加到原巢脾两侧,有利于工蜂护脾,能防止由于工蜂护脾能力不足而造成幼虫被冻死或受到病虫侵害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蜂群恢复群势和快速培育适龄越冬蜂的目的。
秋繁时,依据蜂群的群势也要适当进行紧脾操作。当出现蜂少于脾时,就要适当进行紧脾,抽调多余的巢脾,保证蜂群的生存空间处于合理状态。紧脾具有以下好处:一是有利于蜂群保暖,可以使蜜蜂更集中,方便调节蜂箱内的温度,进一步维持蜂群健康。二是可以减少工蜂工作量,使蜜蜂更快速地在巢脾间穿梭工作。三是提高蜂王产卵效率。蜂少于脾,蜂王需花费时间寻找巢房产卵,紧脾可提高产卵效率。四是预防疾病。蜂群衍生疾病多由蜂少于脾、护脾能力不足造成,紧脾可以提高工蜂的护脾能力。
1.1.5 秋繁后期阻止蜂王产卵 在秋繁后期,当培育出足够数量的适龄越冬蜂且群势达到强群后,应及时阻止蜂王产卵,保存蜂群实力,减少蜂群的过度消耗,确保蜂群安全越冬。
1.2.1 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 充足的优质饲料对蜂群产生足够的适龄越冬蜂和群势恢复至关重要。当外界蜜源不足时,可以采用对蜂群进行定期奖励饲喂的方法让蜂群产生外界蜜源充足的错觉,从而促进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育虫,保证培育一定数量的适龄越冬蜂并恢复群势。
1.2.2 提供安静稳定的环境 环境会影响蜂群秩序。嘈杂的环境会使蜂群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如受到过度惊扰有可能弃巢逃逸。在安静的环境下,蜂群不会受到打扰,蜂王正常产卵,工蜂积极参与采集工作和育虫工作,能形成健康的工作秩序,因此日常管理和检查蜂群时要保证安静,尽量减少对蜂群的影响。蜂箱放置位置也要远离公路、学校和比较热闹的地方,同时避开一些不安全因素,如野猪或熊容易出现的地方。
1.2.3 做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保证秋繁顺利进行的一个因素。秋季蜂群暴发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工蜂护脾能力不足,因此保证蜂多于脾、维持蜂群强群势可以提高蜂群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更换蜂王产生的断子期预防病虫害。如换掉破旧的蜂箱、取出旧脾进行化蜡和焚烧处理、彻底打扫蜂箱等方法可以预防中蜂巢虫、蜂螨幼虫、囊状幼虫等疾病。
1.2.4 预防盗蜂 秋季很容易发生盗蜂现象,一旦盗蜂得手便会扩大到盗取其他相邻蜂群,甚至引起全场起盗,给蜂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蜜蜂之间相互厮杀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影响蜂群情绪,造成蜂群工作积极性降低;蜜蜂弃巢飞逃等。因此,给蜂群奖励饲喂后,一定要彻底清理掉在地上或掉在蜂箱外的饲料,以防盗蜂现象发生[3]。
冬季是中蜂养殖的关键时期,尽管中蜂有较强的抗寒性,但如果管理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工蜂大量死亡甚至群灭。中蜂冬季管理要为蜂群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并加强管理,整个越冬期以蜂群自我调节为主,辅以人为调节,才能确保蜂群顺利越冬。
2.1.1 温度管理 中蜂越冬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寒冷,保温防寒是确保中蜂顺利越冬的关键。-2~8 ℃是中蜂越冬的最佳温度,让蜂群维持在此温度范围非常重要,具体操作如下:当外界温度持续低于4 ℃时,要抽出空脾使蜂多于脾,利于蜂群结团;当外界温度在0~4 ℃时,根据蜂群群势适当在箱内填充稻草或秸秆进行箱内保温;当外界温度低于0 ℃时,用稻草和秸秆进行箱外保温,遵循的原则为宁寒不热[4]。对于蜂群而言,热比寒造成的危害更大,如温度过高有可能使蜂群产生错觉,造成蜂团提前散团,增加中蜂的活动量,继而增加饲料的消耗量和缩短工蜂寿命,甚至个别蜂出巢活动而被冻死,进而影响蜂群顺利越冬。
2.1.2 湿度管理 蜂箱中的湿度对蜂群健康发展影响也很大。湿度会影响饲料质量,一般维持在70%~80%。湿度过高会引起饲料发酵变质而使蜜蜂患病,可以通过通风的方式降低湿度;湿度过低会使蜂群中的贮存蜜结晶造成蜜蜂口渴,可以通过巢门饲喂器喂水解决。
2.1.3 空气管理 在维持蜂箱温度和湿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蜂箱空气的流通,一般可以在没有蜂团的一侧将覆布折起进行通气[5],在越冬后期也可以及时将巢门口的死蜂清理掉进行通气。
2.1.4 养殖环境管理 外界嘈杂的声音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秩序,增加工蜂活动量,不利于蜂群越冬。根据当地温度可以采用室内和室外2种存放方式进行越冬,室内越冬可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同时确保环境更加安全安静。室外越冬一般选择避风、干燥、遮阴、环境安静安全的场所,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异常天气应对蜂箱采取适度保护措施。
越冬时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前提条件,越冬时蜂群主要靠饲料和运动产热维持蜂群温度。一般在秋季最后一个流蜜期就要考虑给蜂群留足越冬饲料。要确保饲料优质,劣质饲料会引发疾病,如死蜂腹部膨大潮湿,很可能是由劣质饲料引起。
冬季蜂群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因为蜂群越冬时一旦暴发病虫害,群势较弱的就很容易被群灭,给来年春天蜂群群势恢复和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冬季蜂群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一是在越冬前即培育适龄越冬蜂时用新脾换掉旧脾;二是越冬前彻底清理蜂箱中的蜡屑;三是在越冬时勤观察蜂箱,多听、多看、少打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整个越冬期对蜂箱采用的处理是少打开或不打开,定期对蜂箱进行箱外检查,间隔时间一般为10 d左右,越冬后期可适当缩短检查周期。检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或听的方式判断蜂群是否异常,在检查蜂箱时可以用手指轻敲蜂箱,健康的蜂群会给出强烈而和谐的响声,这种声音发生快,平复也很快[6]。如果检查时遇到特殊情况,如发现大量死蜂,就必须尽快查明原因并进行防治;如遇到老鼠钻入蜂箱,就要将其驱逐并堵住鼠洞。必须要打开蜂箱进行检查时,可以选在晴天中午温度最高时,要求开箱动作轻、时间短、速度快、补足饲料并清扫垃圾,尽量降低对蜂群的打扰,维持蜂群正常秩序。
近年来,中蜂产业已成为各个山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养蜂人可以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在房前屋后进行中蜂养殖,所产蜂蜜的营养价值极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使中蜂产业蓬勃发展,养蜂人要不断了解并掌握中蜂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使养殖过程符合中蜂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方式,才能在中蜂养殖中获得一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