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水浒传》,哪怕是论武斗勇,也常有令人深省处。
例如王进点拨史进一节。文中写史进拜了八九个有名的师父,自认为学得一身好武艺。王进看了点评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史进不服气,非要拉着王进较量,结果被一棒打翻,这才明白自己“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
读罢此节,掩卷而叹:名师易得,真师难求!学生的天分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拜师一关却丝毫马虎不得。以史进的资质和热情,一旦遇到王进这种真好汉,哪怕是“从新点拨”,也不过半年时光,便可练得十八般武艺“一精熟”“件件都有奥妙”,却在此前白白耗费多年时光,还“不知使了多少钱财”,只寻了些有名无实的师父,学了些好看无用的花棒。放眼当下,又何尝不是如此?教花棒和套路的总占多数,学生辛辛苦苦演练多年,耗财费力,面上好看,还自以为得之,直到上阵被人一棒打翻,方知原来不值半分。对那些刷题无数、报班不少,但阅读写作一塌糊涂的朋友,真希望他们好好读一读《水浒传》里王进说给史太公的这段话:“既然令郎肯学时,小人一力奉教。只是令郎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小人从新点拨他。”
再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洪教头是柴进的武术老师,自视甚高,进门的时候“歪戴头巾,挺着脯子”,面对林冲的施礼也不躬身回答,像极了某些名声在外的“大师”。听到柴进称赞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休小觑他”,登时便有些恼了,表示有自己在,哪有别人当老师的份儿?非要跳出来打假:“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林冲看柴进的面子不想出手,洪教头反觉得“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愈发叫嚣道:“来,来,来!”在得到柴进许可后,洪教头又率先脱了衣裳,耍棒高叫“来,来,来!”待林冲也终于横棒吐势,洪教头又大喝一声:“来,来,来!”结果被林冲一棒打翻在地,爬都爬不起来。
此一段令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后又难免摇首默叹。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由此一节看来,武人也未必相敬。叫嚣挑衅然后被一棒打翻的,往往不是没本事,而是没啥真本事。倘若洪教头是个不会武的,倒懂得谨小慎微,也不至于挑这个事儿,挨这顿打;倘若洪教头是个真高手,也便知道学无止境、天外有天,更不会如此嚣张跋扈。偏偏他是个一瓶不满半瓶晃的,懂点儿武艺,但本事不高,却偏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叫嚷着要出来打假,到头来自取其辱。常言道“打铁还须自身硬”,看来打假也须自身真,口口声声要打假的,倘若不是真好汉,常常砸了自己的虚名,现了羞耻的原形。
邵鑫:“邵鑫读书”创始人,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少年爱上读书,学会思考。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十月少年文学》特聘文学导师,视频号“邵鑫读书”获中宣部出版局指导评选的第七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