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兰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利润。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背景,探究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分析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战略目标,提高企业预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因此,只有科学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让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的全方位覆盖,并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跟踪。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三个部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推动力。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沟通与协调预算的各项工作,将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让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促进企业风险抵抗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遇到的困境
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并没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不能实现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市场环境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信息滞后和信息失真的风险。这样不仅可能对企业的战略决策造成错误的引导,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为所有部门统一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这就导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存在格式不同的问题,使得信息对接难度加大,同样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不利于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很容易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是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不匹配。目前,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长期的战略规划,因此仅有短期目标,所制定的预算方案也往往是短期预算,并不具备长远性。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预算执行时很容易出现偏差,很有可能丧失发展的最佳机遇,导致企业无法做出最优选择。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将预算管理方案与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脱节,同样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二是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员参与,其中全体管理层的参与尤为重要。如果管理层没有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不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企业的管理层如果没有立足于发展需求和生产实际,盲目地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就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预算编制的模式不够完善 一是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思路。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认为只要提供预算数据就能够完成预算工作,因此进行汇报时往往只有大量财务数据,很难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不能让决策者看到数据背后所展现出来的管理逻辑,也不能让决策者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在对企业的营销工作进行预算编制时,如果没有系统分析市场因素、产品因素、生产力因素和客户因素,仅仅有财务数据,就很难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二是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原则。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没有建立明确的预算编制原则,这很可能出现预算松弛的现象,或者在预算编制时存在多轮博弈的现象,使预算编制效率进一步下降。例如,在进行费用预算编制时,如果未能明确哪些责任部门需要管理哪些费用、管理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就会给预算编制工作增大难度,在没有参考依据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能按照经验进行编制,在后续的审核工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与调整,进一步降低了预算编制效率。
预算执行的效果未达预期 一是预算执行缺乏监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就有可能使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偏差的原因,无法找到对应的责任人,也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预算执行效果的有效改善。并且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管理层会将更多精力放在预算反馈的内部信息分析上,忽略了外部信息的影响。这样一来,企业就无法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很容易丧失调整预算规划的最佳机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二是预算调整不够灵活。预算编制往往在各项运营活动开始前进行,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这就需要对预算编制进行有效调整。但是如果在预算调整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刚性,失去了调整的灵活性,就有可能使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和方案产生较大偏差,导致预算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弱化,同样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提高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的升级,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预算数据格式的统一,促进信息传输效率的不断提升,能够提高计算逻辑质量,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内部员工的信息化水平,督促员工将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上传至信息系统中,以便进行更高效的汇总与分析,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更多可靠的数据信息,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改善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 一是战略先行。企业应该立足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长远的战略规划,并在内部进行积极宣传,这样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企业可以先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一般以3—5年为宜,然后再进行这一阶段的整体预算规划设计。随后,将中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本年度需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完成短期预算目标的制定,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思路。二是加强重视。企业管理层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督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有效落实,为预算管理工作建立起更高效的沟通渠道,树立全面预算管理在内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预算提供强有力保障。三是完善架构。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充分体现管理组织体系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向企业董事会负责。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以从企业运营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人员中抽调,这样能够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岗位职责,全面落实组织协调、考核评估、监督审计工作。
优化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核 一是加强业务规划。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业务规划,根据业务实际发展的情况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制定更加科学的业务发展目标。在业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企业根据内部资源实力、市场价格变动、经济政策调整等内容完成预算编制,能够为企业的业务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引,让预算方案更加契合企业的业务需求。二是确定编制原则。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明确的编制原则,为不确定的事项提供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的标准。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在预算编制前进行确认,这样才能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优化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例如,如果一些业务具有明显的规律,并且每年的波动幅度不大,则可以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如果一些业务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或者特殊性,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如果一些业务具有较大的突破难度,并且波动性相对较大,则可以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这样就能够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为预算编制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提高审核效率。完成预算编制之后,预算管理委員会应该对预算方案进行有效审核,然后上报给董事会进行决策,由相关部门对预算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就能够进一步优化审核质量,同时提高审核效率,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提高预算执行的落实质量 一是建立预算执行指标分析体系。企业应该进一步推动预算指标分析体系的建立,将其分为公司级指标和部门级指标,每月对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并形成月度报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并跟踪整改的情况,总结经验为后续预算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制定预算执行的调整原则。企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要制定更加灵活的调整原则,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对相关预算内容进行科学调整,以保障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比如,如果市场竞争中存在较多的同质化产品,就需要根据考察结果适当降低产品价格,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因此,企业应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优化策略,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俐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