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凤,叶忠桂,廖珍珠
作者单位: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肺癌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也是肺癌的主要类型[1]。肺癌早期几乎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咳嗽,加之较多肺癌患者都未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部分研究报道指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会向多部位延伸,如肺外部胸腔、纵隔、胸壁等,加重症状,降低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取化疗,其存在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因化疗无法有效清理微小残留病灶,限制了整体治疗效果。随着临床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的增加,过继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得到应用,现有资料指出,使用过继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病灶转移风险,也有利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2-3]。这些研究都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8(67.80±5.45)岁;TNM分期:Ⅲ期20例,Ⅳ期40例;病理类型:鳞癌12例,腺癌48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9(67.85±5.42)岁;TNM分期:Ⅲ期22例,Ⅳ期38例;病理类型:鳞癌10例,腺癌50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综合CT、肺穿刺、手术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4];(2)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为初诊患者,无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病史。排除标准:(1)既往有化疗、心脏或肝脏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3)失访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北京协和药厂有限公司生产)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注射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g/m2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 d,28 d进行1次重复用药,3个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3天开始为患者采取DC-CIK过继免疫治疗。DC细胞培养方法:告知患者清淡饮食,通过血液成分分离机循环处理患者外周血4 000~5 000 ml,采集外周血单核细胞约100 ml,细胞计数,并通过培养瓶在37℃条件下孵育2 h,选出悬浮细胞,用于培养CIK细胞。将GT-T551培养液30 ml加入培养瓶中,包括1 000 U/ml白介素-4(IL-4)与1 000 U/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通过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并补充相关细胞因子,第6天在加入相关因子的同时还需加入干扰素-γ(IFN-γ),诱导细胞成熟。CIK细胞培养方法:在GT-T601培养袋中放置悬浮细胞,加入GT-T551培养液,包括1 000 U/ml的IFN-r与GM-CSF,培养24 h,将CD3单克隆抗体、1 000 U/ml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加入培养液中,每隔3 d换液1次,并做好rhIL-2的补充。第7天将成熟DC与CIK细胞一起培养,细胞培养后,分2次将其回输给患者,28 d重复1次,3个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炎性因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IL)-2、IL-4、IL-6、IL-10,试剂盒为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3 ml,常规抗凝处理后取出50 μl,加入20 μl荧光抗体的细胞分析专用管中充分混匀,室温下避光孵育30 min,溶血素常规溶血并通过磷酸缓冲液洗涤,之后通过XL-EPI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3)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调查,换算为百分制,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4)生存率:比较2组患者1、2年生存率;(5)不良反应:包括低热、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即病灶完全吸收,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PR):病灶减少或缩小>50%,持续时间>4周;稳定(SD):病灶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PD):病灶增大≥25%;客观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为71.67%、88.33%,均高于对照组的51.67%、73.33%(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IL-2、IL-4、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IL-2、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2组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40.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21.67%(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生存率比较 [例(%)]
2.6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 vs. 16.67%,χ2=0.058,P=0.810),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肺癌是一种典型恶性肿瘤疾病,临床针对早期肺癌可采取手术治疗,结合现阶段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患者可通过全肺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扩大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等方式治疗。较多研究证实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外科综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效果,5年生存率较高[5]。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需采取综合治疗,即放化疗,帮助患者稳定病情,限制病情发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选择治疗方案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功能状态等。与此同时,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理念的发展,晚期治疗更加侧重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这也使化疗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6]。
化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目前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有重要应用,相关研究证实了非小细胞肺癌采取化疗的实际效果,但同时也显示出其弊端,如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且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单纯采用化疗效果有限,影响整体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7]。
近年来,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逐步从细胞水平、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开展研究。肿瘤发生同宿主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部分学者在文献报道中指出[8],若宿主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或下降,则其更易发生相关肿瘤,随着肿瘤病灶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影响生存质量。部分学者在文献报道中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紊乱,无法及时清除肿瘤细胞,使患者病情进展。Zhou等[9]研究者从分子学水平予以分析,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应答受到影响,其与患者体内T、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缺乏、肿瘤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水平低下等有关,T、B细胞活化受到影响,使肿瘤出现免疫耐受,结合上述学者的有关研究与分析,可通过增强肿瘤抗原免疫原性,促进细胞因子、第二信号等增强,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情况,进而通过免疫生物方法实现对肿瘤的抑制。
随着对细胞的研究,当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即为突状细胞,该细胞能向初始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并能诱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还可诱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其可持久产生作用。CIK细胞可利用自身非特异性免疫杀伤作用清除体内微小病灶,有效结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与突状细胞,可同时发挥作用,依靠两者协同作用机制帮助患者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依靠自身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病情与治疗效果。
综合上述不同学者的研究分析,DC-CIK过继免疫治疗逐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其中树突状细胞本身存在毛刺样、树突样突起,通过抗原呈递作用对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发挥捕获或呈递作用,调节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CIK细胞属于杀伤性T淋巴细胞,其可清除肿瘤细胞,作用机制为,CIK细胞能对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发挥特异性溶解作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清除。将DC与CIK细胞有效结合,通过前者可及时有效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并激活免疫应答,将其呈递给CIK细胞,通过该细胞实现对肿瘤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清除,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整体疗效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更高,提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同时联合DC-CIK过继免疫治疗,有利于稳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提高疾病缓解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同时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优于对照组,提示DC-CIK过继免疫治疗方法能改善肿瘤相关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与现阶段DC、CIK细胞的相关作用机制具有一致性。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证实过继免疫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DC-CIK过继免疫治疗配合常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达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采取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