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衣服口袋,还是裤子口袋,似乎总是藏着神秘的东西。
(起笔简单朴素,“神秘的东西”设置悬念,吊足胃口。)
今天一下车,我习惯地将手揣进兜里,渴望像往常一样摸索出惊喜。随着手指逐渐深入兜底,果然有胶纸传递来温热的触感。掏出,是一颗已粘稠的糖。(简单笼统的插口袋动作,用“揣兜”“摸索”“掏出”等小动作拆分、拉长,慢镜头呈现,细致可感。)两端的糖纸皱巴巴的,好似小孩委屈的哭脸,中间部分略微松散,显出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用比喻描写糖果的外形,传神具体。)
我扔去不知多久以前的糖果,留下溢满糖香的纸。(已粘稠的糖扔了,留下糖纸有何用?请继续往下读。)
我的脚步因为这张糖纸而放慢,低头凑近它,去闻糖果的香味。残留的荔枝糖香依旧浓烈——这香融合了新鲜荔枝的清新果香与糖天然的浓郁甜香——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新怡人的轻柔,仿佛让我置身于荔枝林中。再凑近,糖的甜味逐渐明显,温暖而圆润的甜感似夏日午后的阳光,让心恬适。(读到这里,糖纸浓郁的香气仿佛缠绕鼻息。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在于小作者饱满的叙写。先总写糖果的香气,再拆写两种香气带给人的联想和感觉。把气味写出画面感,是这段文字最为成功的地方。)
我试图展平手中的糖纸,但它却好像冬眠太久的蚯蚓,一时舒展不开腰肢。那就让它在清晨的朝阳里散发光彩吧。(奇妙的想法,寻常举动变得很不寻常,情趣盎然。)在褶皱里,糖纸的色彩尽情伸展,每一种色彩都被阳光的丝线拨动,弹出色彩与光线奏响的乐章,柔和,温暖。举高糖纸,对着阳光晃动,它的边缘泛起一圈淡淡的光晕,使得整张皱巴巴的糖纸看起来更加诱人。(由低到高,读者跟着“欣赏”糖纸在阳光下的光泽神韵,生活细腻之美被打开。)我仿佛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透过糖纸,传到我的指尖,带来丝丝甜蜜。(写记叙文,这种随时随地写出感受的习惯真的太棒了,它增加了文章的质感和温度。)看,阳光在糖纸上反射出不同光彩,在某些角度上,糖纸的亮片闪烁出金属光泽,时而明亮,时而黯淡。
心忍不住随之悸动。(独句成段过渡,恰似文章的“美腰”,让结构摇曳多姿。)
摸索口袋时,心中总会有多层的好奇。寻到的无论是剩余的零钱、多味的糖果还是其他什么,都是生活给予我的一份惊喜,大小多少,都不重要。我在意的,是与惊喜邂逅时不期而至的美好。(从糖果拓展到零钱等,由此及彼,丰厚内容,写出美好感受,为文末点题蓄势。)
口袋里的东西,大多是我粗心落下。其实妈妈针对我这个不拘小节的马大哈行为,提醒批评过很多次,我还是没有完全改正。或许,是因为我潜意识里认定:不时在口袋里摸出的小东西,是我快乐的源泉之一,我舍不得丢掉。(宕开一笔,写口袋里“小美好”源自“小粗心”。能把粗心或失误制造成惊喜和快乐的人,一定有爱的超能力;能用这种特别的方式陪伴自己的人,内心一定丰盈富足。)
我很喜欢,这个不知什么时候留在口袋里的琐碎带给我的欢喜和美好。我更喜欢,自己随时能在生活的琐碎里发现欢喜和美好的能力。(点睛之笔,妙不可言,简单的文字中含着对自己、对生活的爱。)
总评 选材琐细,角度新颖。作者取材真实生活,写生活中一件极平常普通的、很容易被忽略的琐事,娓娓道来,渐次展开,平静又饱含感情。叙事完整,笔触细腻。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这件小事的全过程,并在叙事中把一些动作行为的细节拉长,中间插入自己的内心感受。既有画面感,又有饱满的情感,让文章生动具体。由事及理,感悟深刻。结尾从小事悟出道理,朴素深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讲评教师" 谭"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