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思想方针落实,与时俱进文化教育并举

2024-01-14 07:17李媛萍
关键词:革命红色内容

李媛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十分荣幸地参与了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这一话题讨论。

一、革命文化内容融入“红色基因”

首先,对于教科书中的革命文化的内容,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等为例,其文本内容联系史实,贯通古今,每一册书所包含的内容都符合该年龄段学生们的文化认知能力,由浅入深,且以不同形式、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多层次展示丰富的革命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我国今天的和平发展是革命前辈英勇坚毅、不屈不挠的奋斗和为了革命胜利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换来的,让学生们从小培育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根源去养成中华人民的文化自信,为三观还尚未成型的低年段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文化导向,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在文化教育与时代发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基础关系上,让革命文化进入学生的学习范畴,去引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同时,革命文化入课本也顺应了当下我国的文化方针,让中小学生对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传承,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革命文化教学范式浸入“红色场景”

对于革命文化的教学实践路径和方法,首先,推荐学生在休假期间去主动申请参与当地的一些红色研学活动,从最贴近家乡的红色革命历史开始了解,例如高平市当地著名的瓦窑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村镇赵輖革命纪念馆,走进那些曾经先辈们奋斗的地方,去现场充分体会,与课本某些课文内容的年代相结合,在更好地学习革命文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在节假日里通过探访当地革命老兵,去了解党史文化,听一听那些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声音,探访以后,进行相关内容写作。其次,在課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红色革命的场景剧表演,让每一个孩子去代入角色,理解角色,去切身感受无情的战争,感受革命前辈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还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沉浸到课文的情景当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提升学生们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对红色文化发自内心的兴趣、热爱。

三、革命文化育人价值蕴育“红色青年”

要在语言实践中有机落实革命文化内容的价值教育,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本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和革命精神涵养,只有教师自身拥有丰厚的底蕴,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这些文化熟练且自成体系地呈现给学生,对文化进行深邃思考,从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文化讲解,多从孩童视角出发去帮助学生们浅层带入到课文中去,循序渐进,避免直接单一地对课文进行讲解,拉近革命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对于讲解资料的选择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图文音像或影视作品等。

对于一些图文音像的选择,应该从课本出发,选取最贴近课本内容的一些史实资料进行了解,然后再辅以渲染力更强、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的一些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等,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凝聚力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些作品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该电影凭借精细的制作场面、恢宏的叙事手法,向观众展现了抗美援朝的经典战役场景。电影通过复现真实、客观的历史影像,让观众参与到集体记忆的重构中,填补了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与以往战争片不同,《长津湖》在叙事上力求突破,从宏观到微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民族”,讲好了战争中关于人的故事。只有作为需求端的观众被“沉浸”入剧情,才能够使电影情节的冲击力达到更强。在剧中曾响起的沂蒙山小调就作为引观众“入局”的一个细节使得观众当场泪崩。沂蒙山小调不仅使山东人“破防”,也让全国各地的观众被拉回到父辈祖辈生活的年代,令观众跟随“爷爷奶奶”进入水门桥,去共情“爷爷奶奶”们的勇敢无畏、无私奉献,以及中华儿女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这样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是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具有真正重要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让革命文化薪火相传”

真正落实国家教育的方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担起时代的责任,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更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为我们的祖国、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学习新时代教师要求,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做好正确三观的初步塑造,热爱党史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主要内容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