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亲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其应对

2024-01-13 03:32陈玉珍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教育

徐 东,林 立,陈玉珍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亲职教育旨在帮助父母获得教养子女和承担父母角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亲职教育已进入我国社会治理和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此外,亲职教育备受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洲国家普遍推行亲职教育支持计划,如英国的“全国双亲教育联盟”、德国的“母亲学校”和“双亲学校 ”、法国的“全国亲职教育研究中心”;亚洲国家也积极推进亲职教育培训计划,开展亲职教育等等。然而,尽管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我国仍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水平不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亲职教育面临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亲职教育支持体系、缺乏科学的亲职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许多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亲职教育环境。因此,本文旨在剖析亲职教育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亲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提高我国亲职教育的质量提供建议。

一、亲职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鉴于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析。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先导,二者密不可分。亲职教育更侧重于家长的教育和培训,是以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而开展的专门的教育活动[2];而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亲职教育的内涵解读

随着亲职教育的研究深入,学界对其内涵的界定尚不统一,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父母教育、亲子关系、实践论)、两个维度(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与方式)阐述了亲职教育的内涵。从父母教育层面,亲职教育是指帮助父母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掌握正确教育方法的过程,了解子女身心发展的知识,从而做称职的父母。也有学者从亲子关系是重要纽带的角度阐释亲职教育的内涵,认为亲职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管教孩子的能力,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3]从实践论层面来看,亲职教育是由相关组织或机构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进行有计划的培训,重点关注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并提供指导和支持,更好地履行家长职责。从亲职教育内涵的两个维度来看,一个侧重教育对象,另一个侧重教育过程与方式。通常情况下教育对象主要是指父母,由于时代、家庭结构、经济等影响,学者们进一步扩大教育对象,使之不仅仅局限于父母,还包括其他家庭成员,例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相关的家政服务人员。还有学者对亲职教育内涵做了细分,不仅涵盖父母的教育,还涵盖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教会父母如何做父母,通过自身学习及教育从而扮演称职的父母角色。

表1 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虽然不同学者对于亲职教育内涵的表述不一,但其本质并无太大差异,都强调通过亲职教育增强家长的角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发展。凸显亲职教育的专门化、亲子关系的关联化以及实践化的特点。亲职教育强调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如何肩负起职责与职权,帮助子女健康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换言之,亲职教育关注孩子的现在,也关注孩子的过去,更关注孩子的未来,可以说,亲职教育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二)亲职教育的价值

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重视监护人的照护素质,培养合格接班人,新纲要从国家层面对亲职教育的实施予以新支持,成为其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使亲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亲职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在家长层面,亲职教育能够提升家长的亲职素养,促进家长自身学习与发展,是家长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社交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还可以帮助家长摆脱试误状态,提高育儿能力,指导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减轻家长教育压力。

其次,在儿童层面,亲职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与父母或抚养者的互动,儿童可以发展良好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方面的培养将对儿童的整体成长及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在学校和社会层面,亲职教育作为服务于家庭的载体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协同合作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协同合作中,家庭负有重要的责任,无论是在传递社会教育观念方面还是在辅助学校落实教育计划方面,亲职教育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学校配合,家长的参与可以协助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需求,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进而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亲职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且优质的亲职教育会反哺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与互补,为社会提供更健康、更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我国亲职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家长对亲职教育理解片面,观念有失偏颇

我国亲职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从政府到民众对亲职教育的关注都在普遍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亲职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部分家长对亲职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所谓亲职教育,实则是增强家长的角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能力,例如学习如何尽到家长职责,认识孩子不同于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善教育过程中的不当态度与行为,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然而当前大部分家长仅将亲职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对孩子的智育,即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如情感管理、社交技能、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家长对于亲职教育的这种肤浅理解可能是由于教育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长主要扮演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角色,而忽视了情绪管理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家长可能受限于自身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源的限制,无法意识到亲职教育的广泛内容。中国儿童中心课题组于2022年10和11月,对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中的家长亲职观念进行调查,有20.5%的家长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表示赞同,同时80.4%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以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在“我希望我的孩子比我强”的题目选择中,67.5%的家长选择了非常赞同,27.1%的家长选择基本赞同,累计赞同比达到94.6%。可见许多家长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更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而对子女的社交、态度、品质和身心素质的关注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只关注孩子的“身”,忽视孩子的“心”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

(二)亲职教育的师资匮乏,资源分配不均,社会支持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的亲职教育师资力量十分匮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薄弱。第一,教育背景不够专业化。大多数从事亲职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其教育背景与亲职教育并不直接相关。大多数是来自不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社工、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这些人员虽然在其自身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但是在亲职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4]第二,亲职教育师资水平不够高。目前,我国亲职教育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较高职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教师以及稳定的亲职教育专家和领军人物,影响了亲职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第三,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制度。大部分培训机构只能提供零散的课程,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机制,缺乏实践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第四,相比于其他领域的师资队伍,亲职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显得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这一现状给亲职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亲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不均衡,发达城市亲职教育如家长学校、亲职教育机构、亲职教育讲座与研讨会等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的亲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是渠道不均衡,一些亲职教育资源的宣传渠道和受众范围有限,参与门槛较高、费用较贵、地点偏远,让一些家庭难以参与,导致很多家长无法了解到这些资源的存在和价值。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亲职教育在媒体上的曝光度较低。很少有针对亲职教育的专门报道或专题节目,导致亲职教育缺乏公众关注和了解。

家长学校作为推动亲职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实施亲职教育的主体。2021年我国教育部对开办家长学校机构数量的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家长学校52.93万所,但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目前的家长学校不足以满足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此外,社区、营利性教育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还未发挥其亲职教育效应,从而影响亲职教育的实施效果,使得亲职教育难以推广和普及。

(三)亲职教育内容未成体系,渠道和形式较为单一

首先,受我国自古以来成才观的影响,亲职教育内容形式显得尤为单一,尤其到近代,为了迎合大众需要,市面上大部分机构将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孩子成才上,而对于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家庭氛围的影响、夫妻关系的构建却只是简单一带而过;[5]其次,亲职教育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缺乏系统性,覆盖范围狭窄,其内容大多集中在婴幼儿期,对于学龄期、青春期等阶段的教育关注度不够,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的需求。再次,亲职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部分亲职教育内容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和背景,无法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最后,亲职教育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部分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家庭需求的变化,缺乏创新精神,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新需求。

亲职教育渠道及形式较为单一,从亲职教育渠道上看,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但目前线下服务渠道普遍存在门槛较高、地域限制等问题,导致不少家庭无法接受有效的亲职教育服务。而线上服务渠道虽然突破了地域限制,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监管,容易出现虚假宣传、不良信息等弊端,影响亲职教育的质量和信誉。就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形式而言,它主要包括互联网、家长学校和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种讲座和培训。大多是由专家、学者或者教育工作者讲授知识、技能和经验,家长则视为被教育者,而非参与者和共同学习者,很少有家长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缺乏对家长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四)政策不完善,管理及运行体系存在难题

目前,国家在亲职教育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尽管我国颁发过相关政策文件,例如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全国妇联与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指导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2021年10月发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亲职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家长的亲职素养,促进家长自身学习与发展。[6]但这些政策性文件基本在阐述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关注的是理想化的亲职教育层面,对于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实施的实然层面,缺乏明确的政策目标及具体的指导和规划。

在管理体系方面,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亲职教育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和考核体系,并倡导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容易导致信息共享不畅、工作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发生。例如,教育部门制定的亲职教育政策可能未及时传达给民政部门,导致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务的提供与教育政策脱节。此外,不同部门在亲职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和资源投入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方面得到过多的关注,而其他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以社区层面的亲职教育支持为例,由于资源匮乏,社区部门可能无法提供充足的亲职教育服务,限制了家长在社区环境中获取专业支持和资源的能力。

在运行体系方面,亲职教育的决策组织主体、执行主体和辅助支持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清。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分别承担着亲职教育的不同角色,政府部门虽然是亲职教育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监管机制;学校虽然提供相关的家长课堂,但是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和有效的评价机制;社会组织机构虽然发挥着辅助和支持的作用,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负责制定政策的各主体没有明确规定各执行主体在亲职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各执行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容易导致各个主体在工作中的重复、交叉,甚至是相互矛盾,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破解亲职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强化家长亲职意识,提升亲职素养

1.矫正不当亲职观念,强化家长亲职意识

首先,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亲职教育的理念,让家长了解亲职教育的全面含义。亲职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家庭关系、父母婚姻状态等方面的内容。如果父母能够经营好夫妻关系,孩子的养育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良好的婚姻状态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为孩子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提供间接经验。[7]其次,强化家长的亲职意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家长知道相关亲职知识到能够运用到实践中还存在一定距离,所以要鼓励家长在做中学,通过角色扮演、及时反馈,让家长把亲职知识切实转化到实际行动中。[8]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先行模范”的形式予以鼓励,先选出一部分人进行亲职培训,展示其成果,从而带动其他家长群体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亲职教育常态化与普及化。

2.平衡亲职素养行为,提高家长亲职素养

亲职素养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由于一些家长对亲职教育缺乏了解,往往会出现不良的亲职素养行为,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措施。第一,组织亲职教育培训课程,提供亲职素养培训和指导服务,向家长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这些课程包括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积极引导和家庭成员关系的培养等内容,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纠正不良的亲职素养行为。第二,社会和政府可以提供亲职教育的相关信息、培训资源和支持服务,建立亲职教育指导机构、设立亲职教育热线,鼓励学校和社区参与亲职教育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使家长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进而提高其亲职素养。

(二)建立优质均衡的亲职教育资源体系

1.提高社会关注度,平衡亲职教育资源

对于社会关注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在加强宣传和教育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向公众传播亲职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在社区公众栏或学校设置亲职教育宣传板块、组织家长会和家长讲座等方式,向家长普及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其次,在支持亲职教育机构建设方面,政府可以为亲职教育机构提供租金减免、设备采购、运营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亲职教育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如允许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公共场所、社区等地开展亲职教育服务,增强家长对亲职教育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不同地区的亲职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教育资源分配、经济发展差异、社会支持体系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多种策略应对。首先,政府应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建立更多的亲职教育中心,增加亲职教育资源的地域覆盖面。同时,降低亲职教育的参与门槛,提供更多的免费或低收费的亲职教育。[9]其次,社区合作是缓解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组织非营利机构和志愿者合作,共同提供亲职活动、讲座和培训课程,以弥补资源短缺。此外,数字技术和在线资源的应用也具有潜力,开发在线亲职教育课程、应用程序和资源库,将亲职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家庭受益,以实现更公平、更全面的亲职教育渠道。

2.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亲职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亲职教育的专业化服务需求非常庞大,需要加强亲职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和留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首先,学校可以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设立亲职教育相关专业,增加相关领域的学科师资力量。[10]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开设家庭教育学为新的二级学科,并招收研究生作专业性培养,同时一些综合类高校如西南大学也增加了家庭教育学为选修课程以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在亲职教育领域建立统一的专业标准,规范亲职教育师资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亲职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总之,优化亲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学校、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搭建亲职教育平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1.加速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亲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亲职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专业的教学条件,以便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首先,需要深入探讨不同阶段儿童的成长需求和亲职教育实际问题,通过对亲职教育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符合国情的亲职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11]其次,通过教师培训、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亲职教育师资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最后,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亲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亲职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速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学术研究、师资素质提升、课程推广、质量管理和评估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2.运用多样化实施途径,探索亲职教育新模式

多样化的实施途径是确保亲职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亲职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学校和社区举办的讲座和培训班上,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因此,应探索咨询平台、团体辅导、专题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新模式。[12]此外,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家庭的情况和不同孩子的特点,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例如,对于父母时间紧张的家庭,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包括在线教育、视频教学等;对于孩子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和辅导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提高亲职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3]由于当前亲职教育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较为困难,家长之间很少有机会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难以获取其他家长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成果,可采用互联网+亲职教育新模式进行推广。如2022年3月,北京市教委、妇联等多部门提出要充分发挥线上优势,联合打造“1+X”网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广大有亲职教育需求的群体提供便利、有效的教育指导,充分实现互联网+教育的联动效应。建立更加开放和便捷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推广优秀的教育案例,提高家长的亲职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构建高效的亲职教育管理和运行体系

我国当前管理亲职教育相关事务的主要部门是教育部和民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亲职教育政策和指导方针,推动亲职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民政部关注家庭和儿童的福利问题,负责推动亲职教育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发展。除了教育部和民政部,亲职教育还涉及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支持。例如,卫生部门关注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问题,在亲职教育中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文化和社区部门组织社区亲职教育活动,促进家庭与社区的互动与支持。因此,在推进亲职教育方面,为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得到充分实施和落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一,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各部门在亲职教育管理中有明确的指导和行动框架。这包括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等主要部门,以及其他涉及亲职教育的部门,如文化部、社区发展部门等。第二,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建立跨部门的亲职教育协调机制,例如成立联席会议或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通过定期沟通和协商,确保政策、计划和活动在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避免信息断层或工作重复。第三,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分配机制,确保亲职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相关部门应协调资源的分配,避免资源过度集中。第四,建立综合的亲职教育绩效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监督亲职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对政策和实践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五,还要完善针对特殊强制亲职教育的机制,确保在对严重问题家庭进行介入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尊重家庭权益,推动亲职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发展。

总之,建立有效的亲职教育管理和运行体系是推进亲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联手共建、高效有序的亲职体系,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亲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