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宁,周冰,刘俊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范围越来越广,滥用率难以控制,导致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FI)患者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FI的高发群体是危重症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r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且极易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导致FI误诊和漏诊居高不下[1-2]。然而合并FI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直接受到能否快速识别入侵病原菌的影响。COPD中老年群体占比最高,这些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行性降低、器官功能进行性衰退、大多合并其他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极易感染真菌。COPD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FI,主要诱因是感染白色念珠菌,COPD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诱因是合并FI,而只有尽早将FI诊断出来,及时开展针对真菌治疗,才能避免FI发作后进一步加重COPD病情,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因此COPD患者一旦合并FI,不仅要针对COPD开展对症治疗,还要尽早将FI诊断出来,并结合诊断结果使用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抗真菌药物,但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将致病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3-4]。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提示,真菌细胞壁能向血液或其他体液中释放大量的1,3-β-D葡聚糖(BDG)抗原,因此通过检测COPD患者血浆中BDG浓度,能辅助筛查FI[5]。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00例采用真菌试验和G实验诊断COPD合并FI的结果,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100例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且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发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COPD合并FI疑似症状的患者,男58例(58.00%),女性42例(42.00%)。年龄最小58岁,最大83岁,平均(68.82±3.56)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46例(46.00%)、白色或灰白色黏痰42例(42.00%)、发热52例(52.00%)、心力衰竭26例(26.00%)、呼吸衰竭41例(41.00%)、电解质紊乱31例(31.00%)。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 >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70% 62例(62.00%),血红蛋白(Hb)<100 g/L 51例(51.00%)。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COPD标准;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资料齐全;④知情同意且签署书面文件;⑤遵医嘱依从性和配合度高;⑥存在高危感染真菌因素。排除标准[6]: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④中途退出者;⑤研究前1个月使用过抗真菌药物;⑥已明确合并其他部位真菌感染。
1.2方法 G实验: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检测BDG,使用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T01智能恒温仪、水浴槽等仪器完成检测,检测操作必须按照相关说明书规范化完成。真菌实验: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英国OXOID公司提供的沙保罗培养基完成实验。实验操作按照相关说明书规范化完成。
1.3指标观察
1.3.1阳性检出率 阳性检出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G实验阳性标准为>10 ng/L。
1.3.2诊断效能 计算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3.3BDG浓度 统计并对比单纯COPD患者以及COPD合并FI患者的BDG浓度。
2.1对比阳性检出率 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100例阳性75例(75.00%),阴性25例(25.00%)。G实验阳性检出率高于真菌实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阳性检出率
2.2比较诊断效能 G实验敏感度、特异度高于真菌实验(P>0.05);G实验准确度高于真菌实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ROC曲线分析显示,G实验预测COPD合并F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大于真菌实验的0.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8,P=0.002),见图1。
图1 G实验与真菌实验对COPD合并FI患者预测的ROC分析
表2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表3 对比诊断效能
2.3对比单纯COPD患者以及COPD合并FI患者的BDG浓度 单纯COPD患者的BDG浓度低于COPD合并FI患者(P<0.05),见表4。
表4 对比单纯COPD患者以及COPD合并FI患者的BDG浓度 单位:pg/L
真菌在人体中寄居的部位较广,不管是黏膜、皮肤还是肠道都是真菌寄居的主要部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不管任何一个人体部位寄居真菌,都是降低机体的免疫和抵抗能力,FI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类型是呼吸系统真菌感染。COPD患者合并发作FI的概率约21%,一旦两种疾病合并发作,不仅会导致COPD病情进一步恶化,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COPD患者容易合并发作FI的主要原因[7]:①COPD患者中占比最高的是老年群体,机体自身免疫和抵抗能力进行性衰退,肺部组织进行性降低清除能力;②COPD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且病情容易反复,普遍存在损伤小气道细支气管、黏膜脱落纤毛、功能降低、正常生理结构局部受到破坏等的问题,最终导致呼吸道不能正常地发挥防御功能,因此一旦吸入生活或生成环境中的真菌孢子,极易诱发FI;③治疗过程中长期、过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机体免疫能力进一步降低,导致肺部菌群失去平衡,抑制细菌活性,为真菌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诱发FI;④治疗中需要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也进一步增加FI风险;⑤如果发作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增加FI风险。
本研究结果:G实验准确度高于真菌实验;ROC曲线分析结果G实验预测COPD合并F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真菌试验,提示将G实验用于诊断COPD能提高诊断效能。具体分析:近些年来临床FI患者的总体数量随着广泛地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而呈日益提升趋势,以往临床通过培养真菌诊断FI,其诊断检测值是临床确诊FI的最直接参考依据,但是由于该检测方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培养真菌,不能满足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由于免疫学检测方法中使用的抗原抗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FI患者需要检测多种真菌抗原或抗体,不仅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还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如果检测中使用的药盒不具备全面的抗原谱、抗体谱,漏诊率较高[8-9]。如果患者和相应真菌抗原有过接触史,在使用免疫学检测方法时,结果呈现阳性,因而免疫学检测需要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分析消涨的滴度才能进行FI诊断,因此免疫学检测真菌抗原、抗体的方法也不符合早诊断的要求[10-11]。组织病理学检测是诊断FI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检测方法具有创伤性,且不适宜用于存在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检测中,因此适用受限。
真菌细胞壁中含有数量较多的BDG,真菌入侵机体,导致血液或组织感染真菌,吞噬细胞对真菌进行吞噬、消化,真菌细胞壁向血液、体液中释放出数量较多的BDG,使BDG在血液、体液中的浓度异常提升。BDG在FI中的作用,可能类似于内毒素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作用,但是临床尚未对此形成统一的意见。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检测血清中BDG水平,可以作为诊断系统性真菌感染的依据,FI早期患者通过G实验能够做出准确的病情诊断,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FI,为后续治疗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用于疑似COPO合并FI患者诊断中,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利于整体治疗费用的降低[12-13]。
本文结果:单纯COPD患者的BDG浓度低于COPD合并FI患者,证实如果COPD患者合并发作FI,BDG浓度提升。具体分析:使用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和G试验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包含的真菌细胞壁成分,是目前微生物学检查FI的主要依据,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管是敏感度还是特异度均>80%,在诊断血液、肿瘤等免疫性疾病患者是否合并FI中应用,已经得到美国FDA和欧洲多国的批准。血液、所有组织中广泛存在的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在人类免疫系统中专职负责吞噬细胞,是微生物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机体抗FI中吞噬细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14-15]。真菌细胞壁中富含多糖,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可促进多种细胞活化的BDG。机体发作FI,真菌细胞壁会向血液或其他体液中释放大量的BDG,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BDG水平,能筛查患者是否发作FI。G实验是检测FI的一种新的无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G实验检测数据不仅能初步筛查COPD患者是否感染FI,还能作为治疗FI效果的评价标准[16-17]。FI患者血液中BDG浓度异常提升,根据其检测数据予以COPD合并FI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案,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使患者FI病情快速改善。如果患者对所选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差,用药后BDG检测数据下降不明显。因此G实验检测数据不仅能作为诊断早期FI的参考依据,还能作为评价用药方案有效性的指标,不仅能帮助临床医生准确的诊断FI,还能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调整使用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18-19]。COPD合并FI患者多为继发感染,因此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治疗COPD,还要联合合理的抗真菌治疗,使患者自身免疫和抵抗能力提升。感染是导致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但是一般情况下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FI风险,因此针对COPD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合并发作FI的临床征象,然后通过G实验检测数据诊断FI,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G实验具有诸多的优点,如操作简单、出具结果时间短、阳性检出率高等,参考其检测值诊断COPD合并FI,能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