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丹,杨雪捷,田佳欢,侯婷婷,周薇,周丽
(1.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2;4. 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安乡 415600)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其发病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地域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1]。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位于第5位,死亡率居于第4位[2]。在我国胃癌2020年新发病例数相比于2015年增长7.6%,死亡率增长8.3%[3],由于我国常规性的胃癌早筛尚未大范围的开展,约4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4],目前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及放化疗,但5年生存率仅为11%~40%[5]。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联合手术及化疗的应用增多,相比于单纯的手术治疗及化疗,具有明显优势,能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6]。该领域研究内容丰富,文献报道量大,亟须对该领域文献进行归纳分析。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VOSviewer是荷兰莱顿大学CWTS自主开发的文件计量可视化软件,但由于两款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化算法、可视化呈现方法有所不同[7],故将两款软件联合起来使用,本研究将对近20年国内胃癌领域中医药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表达式为:SU=(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中医药)*(胃癌+胃恶性肿瘤);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1.2数据处理 将检索出的文献题录以Refworks的形式导出保存。纳入标准:与中医药治疗胃癌相关文献。排除标准:①文献信息不全;②会议论文、稿约、采访、专利、新闻;③重复发表。
1.3研究方法 在CiteSpace 6.1.R6中转换成可识别的文献格式,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22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值。在VOSviewer中设置最小共现阈值为10,采用关联强度(association strength) 算法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图分析。
2.1期刊发文趋势统计与分析 通过检索共获得文献11 250篇,最终纳入5 029篇。对纳入的文献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由图1可知,近20年年均发文量约218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间虽有年份出现回落,但后续仍有上升。对该领域的文献增长情况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后得到回归方程:Y=15.927X-31810,可决系数R2=0.95,R2越接近于1则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因此中医药治疗胃癌文献在未来仍大致呈线性上升的趋势。
图1 中医治疗胃癌相关文献发表时间图
2.2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合作图谱显示见图2,N=885,E=849,Density=0.0022。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魏品康,共60篇。根据普赖斯定律[8]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取整数约6篇,共70位,占所有作者的7.91%(70/885)。发文量居前10位的核心作者(见表1),发文量均>15篇。本领域仅有少数作者形成稳定的合作团队。
表1 2000年至2022年胃癌中医药治疗研究前10位核心作者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规模排名前10的子网络)
2.3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机构是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成果诞生的平台。对此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机构间的互动关系及从空间上了解发文机构的区域分布状况。对纳入的同名的研究机构进行合并处理,并将曾用名统一规范到现用名。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N=659,E=331,Density=0.0015,由图可知研究机构较多,合作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与其附属医院之间,机构间联系较少。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见表2)有7家为大学,2家为大学附属医院,可见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带头作用。
表2 2000年至2022年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统计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4关键词分析
2.4.1共现分析 关键词代表文献的核心及主要内容,利用VOSviewer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4,最终形成153个共现频率≥10的高频关键词图谱,由图可见高频关键词除了胃癌、中医药疗法外,胃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化疗等也是明显的节点。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聚类及时间线分析 对关键词运用LLR算法进行聚类,聚类图谱模块(见图5),Q值为0.8608(>0.3),S值为0.9553(>0.7),表明此聚类划分合理,图谱效果较为理想。对软件形成的10个聚类标签进行主题提取并进行解读,见表3。聚类“#0、#4、#5、#7、#8、#10”,主要围绕对胃癌各期患者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对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观察;聚类“#1、#2、#3”,主要表示该领域的研究类型,通过凋亡、数据挖掘、临床观察等关键词可看出中医治疗胃癌在临床试验、基础实验以及信息化技术方向均有涉及;由综述、名医经验可知晓多数研究者比较重视领域内研究动态的更新和学术思想的传承;聚类“#6、#9”,其中包括辨证论治、从痰论治等关键词,表示当前胃癌的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体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治疗,来以此形成规范的诊治方案。根据聚类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6。
表3 关键词聚类标签情况
图5 关键词聚类模块图
图6 关键词趋势可视化图谱
2.4.3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是指某段时间内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能够反应该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的变化发展情况。见图7。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中医护理于近几年兴起并保持较高热度;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胃肠功能是最受关注的结局指标;③艾灸、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可能与患者较高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④一直保持活跃的研究主题是中医治疗对胃癌不同分期患者及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的研究;⑤阿帕替尼是抗胃癌西药的研究热点;⑥对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思路的挖掘在近几年成为热点;⑦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中药作用机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图7 关键词突现图
3.1文献相关信息分析 根据发文量统计结果显示,近20年胃癌中医相关研究呈线性波动式增长趋势。其发文量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9年,该研究阶段处于初步阶段,年平均发文量在108篇左右,每年发文数量变化较小,此阶段研究多在中西医结合对改善胃癌患者癌前病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9],但存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相关机制不明确等问题[10]。2010年至2016年,发文量呈“阶梯状”上升,年平均发文量在271篇,相比于前一个阶段,发文量明显增加,研究进入发展阶段,胃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相比于单纯的化学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11],且此阶段在对胃癌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12]。2017年至2022年,年发文量达到稳步增长阶段,尤其在近3年年平均发文量达到375篇, 虽然2022年发文量有所回落但仍然在较高水平,表明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胃癌逐渐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得研究成果,研究学者应进一步挖掘中医药作用于胃癌的潜在疗效机制[13]。
该领域核心作者占所有作者的7.91%,说明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发文量和影响力不足。学者间的合作多集中于团队内部,以魏品康、赵爱光、刘沈林等为领军人物的内部合作为代表,而不同研究团体之间的交互性较少。其中以魏品康为代表的团队,主要探究胃癌从痰论治的新思路和方法[14],致力于清化胃癌痰污染环境的研究,创制了一系列以消痰为主抑制胃癌增殖、转移的治法与方药[15]。代表的团队主要以健脾为基础论治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核心治法,探求中药复方四君子汤、胃肠安等对胃癌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的主要作用环节和靶点[16-17]。刘沈林则认为胃癌主要以脾胃虚弱为病机,故应以益气健脾为治疗基本原则,审证求因,辨证施治[18]。此外,图中还有一些散落的节点,如魏睦新、黄铭涵等,反映这些作者独立发表的文章在领域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表明相关作者在胃癌中医治疗方面的研究具有延续性和深入性,但今后还应加强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学科的发展。
3.2研究机构分析 该领域研究机构从空间上看省市内部合作较多,形成以各地高等院校及附属医院为依托,研究主题各有侧重的研究机构分布格局,并拥有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大多数为“师带徒”的研究模式,通常呈现为“医-教-研”一体化[19]。而跨区域机构间的合作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可能与以上机构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人才储备有关。由于研究力量较分散,该领域尚存在缺少统一、规范的诊疗方法等问题,因此应鼓励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拓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3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根据胃癌的症状与体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积聚”“伏梁”等范畴[20],中医辨证论治多以健脾祛瘀、健脾益气为大法[21],通过关键词相关图谱可知,研究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中医内治法及外治法,其中四君子汤是内治法最常用的经方,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好[22],其加减方六君子汤和八珍汤等,疗效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23-24]。推测将来会有更多的经典中成药运用到胃癌领域。中医外治法如针灸[25]、穴位贴敷[26]等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患者的依从性高,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中医外治法来配合药物的应用来达到更加理想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方案的多元化,但当前外治法多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今后还需加强此方面基础研究,为中医外治法提供循证依据支撑。
研究热点随着时间一直不断变化,近年来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精准地对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思路进行挖掘,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中医诊治思维,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当前研究已从临床疗效的评价逐步转向对基础研究机制探讨,且将简单研究设计转变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已成为未来研究趋势;同时目前更多研究者开始转变治疗理念,注重“未病先防”和“治未病”,与之相关的外治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主题。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法众多,且各时期均有不同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中药疗法、临床研究、疗效评价、数据挖掘等,近几年中医外治法热度较高。中医药文化是巨大的宝库,尤其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中医可发挥巨大疗效和作用,故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未来应注重多学科、多机构、多领域的合作,打破信息交流的局限性的壁垒,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发展;②中医药联合化疗研究较多,应加强中医药联合其他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由于本研究仅纳入中文数据库,未纳入国外相关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应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以便于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