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玛派
宁玛派俗称红教,源于吐蕃时期从印度来藏的莲花生,创立于11~12世纪,兴盛于17世纪。宁玛派,即旧教派的意思。藏传佛教在显教方面无新旧之分,而密教则分新旧。宁玛派传承的是莲花生的旧密咒,有别于“后弘期”仁钦桑布等人所传的新密咒。宁玛派在创建过程中,曾派人和元王朝联系,被元王室尊为法师。但由于该派的政治影响作用较小,故始终未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和扶持,从而影响了它的发展。修习“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征。“大圆满法”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具“先前离垢之智”“自然智慧、灵明空寂心”,智即是佛性、觉性。人如果认识了它,就可以得到解脱并成佛;不认识它,则是生死轮回,是众生,即为“迷即众生,悟即圣佛”。
2、萨迦派
萨迦派俗称花教,因其主寺萨迦寺建在后藏萨迦地方而得名,是藏传佛教中有较大影响的教派。萨迦派形成于11世纪后期,首创人贡却杰布,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的100多年间,该派在西藏地方占据统治地位,并在元朝的支持下建立萨迦地方政权,管理全藏事务。萨迦派的教义思想与其它派别不同的是“道果”见。“道果”法说心性是万物的最高本体,心性回复明净的本来面貌后,就能彻底见一切皆空的真谛,达到明空无执、明空双融的境界。
3、噶举派
噶举派俗称白教,是11世纪形成的以密宗为主的大派别,支系繁杂,僧徒众多,且下属的宗教政府势力曾先后两度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对藏传佛教乃至藏区社会影响很大。噶举派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派系: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香巴噶举的创始人是琼波南交,他的弟子们修建了甲寺和桑顶寺,分出“甲”“桑”两派。达波噶举源于玛尔巴、米拉日巴师徒,以实际开创者达波拉杰的名字命名,由其弟子发展出四大分支和八个小系的“四大八小”的传承系统构成。噶举派基本都尊奉“大手印法”,可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两种。
4、觉朗派
觉朗派是藏传佛教史上富有创见性的一个派别,起源于雨摩·米觉多杰,盛兴于多补巴·喜饶坚赞。后来,由于他们的见解与藏传佛教其它宗派的教义思想相抵触而受到排斥,即逐渐趋于消沉。觉朗派的特殊教义是“他空见”。所谓“他空见”主张事物有它的真实体性,即世间万物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只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上增加了一些虚妄的成分,而无法认识这些事物的真实体性。在藏传佛教史上,觉朗派所主张的“他空中观见”与格鲁派等提倡的“自空中观见”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5、噶当派
噶当派是以教法特征来命名的一个教派。噶当,即用佛的教诲来指导人们接受佛理的意思,所以意译又称“教诫派”。渊源于印度高僧阿底峡,创立于其弟子仲顿巴。仲顿巴师承阿底峡学得显密教法,建立了著名的热振寺,后以该寺为基地逐渐形成噶当派。在格魯派的发展过程中,噶当派的寺院和僧人融入格鲁派,对格鲁派的迅速壮大起了重要作用。到明末时,热振寺和纳塘寺成为格鲁派的重要寺院,噶当派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派存在。
6、格鲁派
格鲁派俗称黄教,由宗喀巴开创。初期,宗喀巴在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后,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并取得成功,又与弟子先后在拉萨建成规模宏大的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作为重要的传法据点。经过他和弟子甲曹杰、克珠(一世班禅)、根敦珠巴(一世达赖)等人的努力,终于建立起稳定的僧侣集团、寺庙经济实力和全藏的寺庙网络,继而普遍采用活佛转世制度以继承它的法嗣。格鲁派的显教教义主要继承阿底峡等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的纲领性著作。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