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浩(福建省永安市贡川畜牧兽医水产站)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称大肠埃希氏菌,属肠杆菌科(Ecnter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是一种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直杆菌,无芽孢,直径约1微米,两端钝圆,长短不一,大多数菌株没有荚膜,通过周身鞭毛运动。大肠杆菌能生长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上,当pH值为7.2~7.4,温度为37℃时最适合生长,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后形成表面粗糙或平滑的大菌落。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不利条件抗性差,一般60℃保持15分钟或者普通化学消毒剂菌都能将其杀灭。Gyles根据生物学特性将与动物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分为5类,其中具有溶血素、黏附素、神经毒素、水肿病毒素、肠毒素、内毒素、细胞毒素等毒力因子的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是致病性最强的大肠杆菌类别,一旦感染ETEC则会引起人畜共患,初生动物出现腹泻、败血症甚至死亡。ETEC主要抗原有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黏附素抗原和荚膜抗原(K),通常用O∶K∶H排列表示大肠杆菌的血清型。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一组肠道、急性、多型性且呈地方性流行传染病。母猪是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当母猪误食致病大肠杆菌后出现腹泻,大量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母体和仔猪生活环境,仔猪舔舐和吸吮过程就可能感染该病,根据仔猪日龄和病原菌血清型,将猪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由于饲养管理方式改变,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增多、猪品种不断改良等原因,使该病的病死率一直高位运行,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因此猪大肠杆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福建地区地处东南沿海,无论是春夏秋冬,仔猪都可能出现这种病变,尤其是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患病率将更高,应激因素也是该病发生的关键。目前,福建地区猪大肠杆菌病主要类型为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1.仔猪黄痢。
(1)流行特点。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一种急性的、高度致病性的肠道传染病。仔猪黄痢出现在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就可发病,以1~3日龄最为常见,一周以上的仔猪感染少,表现为初生仔猪群中突然出现个别猪只全身衰弱,迅速死亡,随后其他仔猪也相继感染。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无季节性之分,但冷热骤变、梅雨潮湿、母乳不足、圈舍脏污等应激因素都能诱导仔猪黄痢发生。
(2)临床症状。仔猪黄痢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患病仔猪排泄出不成形黄色或者灰黄色水样稀粪,粪便腥臭,含凝乳小片和大量泡沫,并且从肛门流出、不沾污肛门,容易被忽视。患病仔猪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吮吸行为停止、脱水、皮下水肿,肛门和腹股沟部位的皮肤泛红,身体虚弱,眼睛下陷无神、扎堆、最终昏迷死亡。
(3)剖检变化。胃肠道:胃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是患病仔猪主要病变。胃部臌胀,黏膜红肿发炎,胃内部充满酸臭味凝乳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病变,黏膜出现肿胀、充血甚至出血症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增大,切面多汁;小肠的内容物中存在浓烈的腥臭味的绿色粥样凝乳块。
脏器:心脏发生扩张;肺部充血肿大;脾中淤血;心脏、肝、肾有存在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灶。
2.仔猪白痢。
(1)流行特点。仔猪白痢(white scour of piglets),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8~40日龄的仔猪易感患病,主要以30天左右仔猪常见,传播速度快,整窝仔猪均感染发病,患病率高但相对于仔猪黄痢死亡率低、病程短,一般持续3~4天,除少数发病较早的小日龄仔猪易死亡外,基本能自行康复。少数持续一周以上病程而恢复的仔猪可能成为僵猪。该病同样是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与天气冷热交替、季节变化,饲料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母源抗体下降和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调等应激因素有紧密关系。
(2) 临床症状。仔猪白痢的主要症状也是表现为腹泻,患病仔猪排泄出白色、灰白色粥样黏腻粪便,粪便具有特殊腥臭味。患病仔猪体温正常,食欲未受到影响,但体重减轻,逐渐消瘦、拱背、身体不洁、被毛粗糙且无光泽,发育受阻。病死猪消瘦、脱水、表面苍白。
(3)剖检变化。胃肠道:胃和小肠前段是患病仔猪主要病变。胃内部滞留凝乳块;肠黏膜出血卡他性炎症而发红,部分充血肿大,容易剥落;肠壁变薄变透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在炎症反应下肿大出血;肠中留有少量带有酸臭味的黄白色、稀薄粪便。
脏器:心脏肌肉柔软,缺乏张力,心冠状沟脂肪胶样浸润;肝充血肿大;胆囊充盈;肾苍白缺乏光泽。
确诊猪大肠杆菌病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大肠杆菌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验,只有证明分离菌是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才有诊断的意义。
1.微生物检查。取少量小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平放30分钟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取出培养基,挑选出典型单个圆润粉红色菌落接种于MH肉汤中,37℃恒温培养箱中12小时进行细菌纯化培养后,从中取菌液进行涂片固定和革兰氏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短条型、两头钝圆、红色短小杆菌。将菌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中长成黑色并呈现金属光泽短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长成中心深红四周浅红短圆形菌落。
2.生化试验。将纯化菌液进行生化试验。生化试验中大肠杆菌能分解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但对乳糖的发酵利用不同菌株表现不同,多数能快速发酵乳糖,而少数发酵或者不发酵乳糖;甲基红和吲哚试验呈现阳性;不分解淀粉、尿素和肌醇,不产生硫化氢;VP试验呈现阴性。
福建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具有温度高湿度大的地理特点,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病菌的传播与繁殖,给畜禽疾病防疫带来一定难度。另外,福建地区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对病菌传播也有一定的空间阻隔,这对整个地区内畜禽疾病防疫是有利的,因此,可以根据福建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对猪大肠杆菌病对防治工作。
1.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猪大肠杆菌病管理措施。福建地区高温高湿条件下,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猪大肠杆菌病,因此,要做好养猪场的环境卫生,保持猪圈和产房环境清洁和干燥,及时对粪便进行清理,适时对饮水槽和料槽进行清洗,定期对圈舍进行严格消毒;要做好防寒防暑防潮,适量添加青饲料、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防止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尽可能防止各类应激因素对母猪对刺激,母猪分娩前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母猪的乳头、乳房和会阴部,对饲料质量严格把关,禁止饲喂潮湿、发霉、变质的母猪饲料。
2.空间隔离条件下的猪大肠杆菌病管理措施。福建地区的山地丘陵,为阻止病菌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空间阻隔条件。因此,对于没有发生过猪大肠杆菌病的猪场,应该坚持猪自繁自养原则,禁止从发生过疫情的猪场引入种猪,从根源上阻断病菌传入。对于必须从外场引入种猪的猪场,务必做好引进猪的检验检疫工作,并且需要进行一段时间单独隔离饲养管理,在确认引进猪健康无病的情况下,经过彻底消毒后才能混养,一般可采用引进猪和本猪场2头猪的混养模式,确认正常后再混群饲养。在母猪分娩前,可饲喂本场已经分娩过母猪的粪便,进行风土驯化。采用本场大肠杆菌菌种自制疫苗,对妊娠母猪接种免疫,初生仔猪可通过吸吮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在空间隔离外界大肠杆菌病条件下,预防场内对疾病发生。
3.猪大肠杆菌病治疗。福建地区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白痢,猪水肿病较少,因此,在福建地区主要集中在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可采用止泻、抗病菌、助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如发现耐药性现象,要及时现场取样,分离出致病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选出最有抑菌效果的抗生素。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后,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促进仔猪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同时建立起有益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巩固治疗效果。用药见表1。
表1 仔猪黄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