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教与学的核心内容,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古诗词是积累与梳理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因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词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所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学习、研读诗词。
那么,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进行训练呢?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主题学习,亲近诗文
如果把小学阶段的必背古诗进行分类,会有很多分类标准,进而会整合出多种主题。比如,按照诗人所处朝代、古诗词主题、所描述的季节,以及古诗词的类型,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宜的主题进行巧妙的整合,从而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形成新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比如,我们可以用冰心先生说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感受“儿童”在古代诗人眼中的别样趣味。
比如,教师可以“古诗词里的儿童”为主题设计古诗词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童趣
这些游戏你们都玩过吗?(出示古诗里儿童的游戏)
2.开展活动,再现情境
活动一:看图猜诗,寻找“童趣”。(出示以下诗句的相关图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延伸拓展:你还想起哪些有关描写儿童的诗?
活动二:品读悟情,感受“童趣”。
选取古诗词中的代表作品,一起品读,感受童趣。
二、归类学习,积累诗句
不同诗人的诗句,描绘的是不同的儿童形象。教师可将它们归类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学着古诗里的儿童走入田野、亲近大自然,去体验别样趣味。我们可以从王崧舟老师教学《竹石》的片段中找到借鉴的地方。
1.回顾
咏物诗表面写的是事物,实际上写的是人——人的思想、人的品格。
比如,《竹石》这首咏物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竹,实际上诗人写的是具有竹之品格的人(高洁脱俗、特立独行的人)。带领学生学习完《竹石》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王冕的《墨梅》,加深对咏物诗的印象。
借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重读学过的咏物诗,比如王安石的《梅花》、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于谦的《石灰吟》等,并进行思考。
2.总结
把《竹石》置于詠物诗这个大概念、大背景、大主题之下,通过回顾已学的《墨梅》《梅花》《蜂》《蝉》《石灰吟》几首古诗词,解析这类古诗词背后的文本密码,分析该类古诗的“构式”,提炼主题,回答“咏物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比较学习,品味诗意
鉴赏文学作品,单一的正面诠释固然重要,但能找到反面内容进行讨论比较也很有价值。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比较古诗词写作的异同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归类的抓手。
比如,闫学老师教学中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进行比较,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欣赏《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之美;第二环节,欣赏《庐山瀑布》中的瀑布之美;第三环节,比较两首古诗中瀑布的不同之美。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两位诗人的遣词造句上,领略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再如,罗才军老师对《浪淘沙》一诗的教学,重点放在感受对黄河景观的描写上。教学过程中,他出示了王维、王之涣、李白、刘禹锡写的有关黄河的诗,并通过“他们写的黄河都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感,请问写作的时候到底有什么秘密在里面”这一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归类的方向或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还能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感受到“积累和梳理”的快乐。
四、拓展学习,感悟诗情
古诗词中,一些事物往往被诗人赋予特殊的含义,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文学意象。比如,表达挽留之意的“杨柳”、喻指情愁的“流水”、指代思乡的“明月”……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深厚含蓄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首或多首古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中一些文化现象的理解。比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钟声”,他认真研读了清朝时期《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明朝时期的《泊枫桥》、宋朝时期《宿枫桥》,引领学生对“钟声”的固化印象进行探索,以期找到新的释义。
教师拓展古诗词里某一特定的意象,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对某一文化的认识。适时、适度、适量地拓展相关诗篇,一首带多首,不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强化对文化内涵的认识,还能给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在拓展古诗词的赏析上。
总而言之,基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古诗词教学,通过主题学习、归类学习、比较学习、拓展学习,让学生在古诗词积累与梳理基础上,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深远、思想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