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2024-01-12 14:53:02王晶晶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型理论

张 倩,穆 澜,王晶晶

(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巢湖 238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工作,坚持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经济学作为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基础地位,经济学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虽然课程地位极其重要,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不扎实,缺乏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并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思维尚未养成。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打造经济学一流课程的对策。

1 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1.1 抽象的教学内容与严谨的教材体系

经济学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学科基础课,理论性强且内容抽象是该课程的显著特征。该课程重点讲述经济学入门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微观部分的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论等,宏观部分的国民经济循环理论、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供求模型、开放经济模型以及经济政策理论等,整个理论体系庞杂,学派林立,观点纷呈。在理论构建中,经济学家提出众多的概念,做出大量的假设,借助图表,并倚重数学方法,让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望而生畏。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类专业一般都是文理兼招,文科同学擅长记忆,但数理能力较弱;理科同学数理能力相对较强,但对众多概念却一筹莫展,只有少数文理科思维均具备的同学能较好把握经济学课程学习。同时,国内的经济学教材一方面具有概念准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却也存在教学案例缺乏、习题不够灵活、内容不能贴近生活实际等不足。这些教材比较适合研究型本科高校使用,并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那些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学教材,虽然教学内容有所缩减,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趣味性和生动性依然不够,因此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学的活力和魅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2 紧凑的课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明确,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是共识,理论课的课时被不断地压缩。有限的课时要求经济学课程教学要善于创新,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化利用有限课时。然而,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学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少采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1]。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同学们的听课感受,课堂教学互动少,学习氛围差强人意,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不能积极思考。虽然不少经济学老师已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大多数教师未能领会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缺乏深度开发和思考,课件制作过于简单,直接将教案搬上PPT,文字太多,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考核更多地与教师的科研相挂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较弱,加之平台较低,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是一项长期工程,从大纲的制定、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无不耗时费力。所以,大多数教师只能舍弃教学投身科研,不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3 缺乏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力支撑

对于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偏好应用性课程,对理论性课程的兴趣不高。这就要求经济学课程教学除了注重理论讲解,更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彰显经济学的魅力。然而,目前地方应用型院校的经济学教师,很多属于“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经历,偏好学术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对理论本身的讲解,而对理论的应用却不够重视,理论和实际不能紧密结合。这一方面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理论,学习这个理论有什么价值,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对于纯理论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同时,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经济学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不仅缺少用于仿真训练的经济学实验室,校外的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更是缺乏。

1.4 师资和课程团队建设的缓慢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经济学教师,必须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才能充分展示经济学的魅力和自身的经济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高职称、高学历的经济学教师较为缺乏。师资缺乏也造成课程团队建设缓慢,这也是影响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团队意识一般不强,缺少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和交流的环节。没有交流和沟通,教师不能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遇到的疑问也往往不能解决,不能取长补短,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制约了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教科研水平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缓慢。

1.5 考核方式单一,过程考核淡化

考核方式的有效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应用型院校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权重低,期末成绩占比高。平时成绩评分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不够严谨;期末一般都是闭卷考试,其它考核方式几乎没有。这种考核机制容易让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不愿认真听课,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不能参与课堂互动,期末临时强记一下,只图考试过关。

2 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对策

2.1 以学情分析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教师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删、强”,使教学内容契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首先,补充基础数学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数学功底普遍较差,不能满足正常的经济学学习所需,所以在正式讲授该课程前,安排一次经济学课程必需的数学知识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补充经济学最新理论。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固然经典,但滞后实际经济生活几十年,有些传统理论的适用前提在今天已不复存在,对很多当前经济现象解释力有限,因此必须引入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从而增强经济学的解释力,提高经济学的威信。再次,删除过于抽象的理论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抽象和深奥的理论学习存在困难,对此,可把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纯学术探讨内容适当删除,如微观经济学中各种寡头模型、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论等,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型等。最后,强化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发展至今,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如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贯穿于经济学的研究中。强化方法论教学可以让学生拨云见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旦掌握了撬开理论殿堂的工具,学生的学习就非常轻松。

2.2 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抓手,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一是加强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同学们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示经济学的魅力。教师要广泛收集国内外的案例,尤其要善用同学身边的热点案例和综合性案例[2]。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和经济学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运用房地产市场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成为媒体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受“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演变涉及到宏微观经济学的多方面知识和理论,用房地产市场分析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非常合适,具有综合性。

二是要积极运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大规模在线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地方应用型经济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经济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节省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较多的时间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讲解作业和辅导答疑,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是善用多媒体教学。对于经济学的教学来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辅之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因此,经济学课堂PPT的内容更多的应该是数据、案例以及教学需要的视频。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经济学知识以图文、视频、音乐等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3]。除了这些,对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还应在PPT里穿插一些习题,以供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所需。

2.3 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保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一是举办各种辩论赛,进行经济学思维养成训练。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围绕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比如2018年的热点话题之一的居民消费问题,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分级?通过辩论,大家对消费、消费升级等概念就比较清楚了,也掌握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变化特征,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像这样的热点问题有很多,如房价问题、汇率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产业迁移问题、财政政策有效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等等。

二是写作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为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现象让他们尝试写作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通过写作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学生的文献查找阅读能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绘制图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那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予以进一步指导,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是加强课程见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见习,以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了解企业运用了哪些经济学原理来指导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经济学素养[4]。

四是加强课后作业。首先,保证作业的频率,每章结束都应布置作业;其次,注意作业类型的多样化,既要有死记硬背型的,也要有灵活运用型;再次,注重作业的针对性,题目可以因人而异。

2.4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教学团队实现创新引领

师资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学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出台鼓励“走出去、引进来”的制度,一方面鼓励现有的经济学教师外出进修和访学,更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还应高薪引进优秀的经济学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原有的教师队伍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打造一支优秀的经济学教学科研团队,提升团队的教科研水平。一方面,教学团队可以在一起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课程组教师可以有计划确立共同的科研方向,围绕特定科研方向共同努力,抱团申请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2.5 以考核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强过程管理养成竞争合作意识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目前的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相比较,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将更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因此,应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对于平时成绩,要从制度上保证平时成绩的评定能够量化,避免主观随意性,做到公平公正和客观,可以围绕出勤、课堂互动、完成课程作业等方面来设计量化指标。对于课堂互动,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积分,抢答越多,积分越多,平时成绩就越高。课后作业的设计也要注重效率,作业必须因人而异,要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5]。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具体负责团队的分工,教师负责监督。为了避免队员搭便车,教师应随机抽取队员回答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这就鼓励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从制度上杜绝团队分工不明确、队员搭便车的现象发生。

3 总 结

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经济学一流课程的具体措施。经济学对于经管专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术的后续的学习,因此学校和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经济学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