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王雪莲 朱光星 郭 媛 贡连勇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勤俭节约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促进作用,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依然要保持危机意识。粮食安全的隐患在于粮食浪费,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 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实际行动遏制餐饮浪费行为。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更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管理,强化对学习上的勤俭节约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各高校积极承担育人使命,制定实施细则,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活动,开展“光盘行动”,倡导勤俭节约风尚。当前,高校的勤俭节约教育取得很大成果,“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是必须看到,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社会风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仍需加强。
1.1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勤俭节约教育不足。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家庭勤俭节约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随着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民的经济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很多家长秉承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把学生学业成绩放在教育成果的第一位,以物质上的满足期望得到学生成绩的回报,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勤俭节约理念的养成,导致大学生原始的节约意识淡薄,攀比心理占主导地位,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学校短期的宣传活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节约意识与行为的养成。
1.2 学校勤俭节约教育的限制。高校管理层对于勤俭节约教育重视度不够,对于勤俭节约教育的认识仅限于几次活动,没有实现大学生从节约意识到节约行为的通化、升华。校园节约文化滞后,当前各高校勤俭节约教育主要是通过横幅、校报、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展开宣传,新兴媒体如网络等方面相对滞后。传播渠道单一、范围窄、宣传普及力度小、形式主义等现象在高校勤俭节约教育中相对普遍,一系列因素导致高校的勤俭节约教育很难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比如,很多高校没有把勤俭节约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也未将此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程。此外,一些高校食堂的供餐方式不合理,也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浪费粮食现象的出现。高校食堂外包导致的饭菜质量不高、食堂饭菜品种少、食物份量没有差别、没有提供半份菜或半份主食等,都是造成粮食浪费的因素。
1.3 社会氛围的影响。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奇心重、思维活跃,但辨别能力有限。某些商家对产品过度“包装”,对店铺夸大宣传,如“大胃王”、网红探店等,营造了消费至上、享受生活的社会消费氛围。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使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受影响,于是,高校中出现盲目消费、追求名牌、攀比等现象,而这些社会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节约意识与行为。
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教育,要注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合力。
2.1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勤俭节约意识的基石
2.1.1 加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自我培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当代大学生要不负韶华,把自身的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通过大学生以点带面,辐射整个社会形成文明新风尚。
2.1.2 大学生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系国家发展,自觉把勤俭节约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真正将节约行为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分担父母的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在节能技术与实践方面敢于创新。
2.1.3 在培养勤俭节约良好品质方面,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奠基石。在家庭教育中要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养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美好道德品质,去除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家长要改变对青年大学生的教养观念,注重对年轻人美好品德和健康心态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崇尚绿色生活品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
2.2 学校是大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的主阵地
2.2.1 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把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勤俭节约激励机制、铺张浪费惩戒机制及节俭消费监督机制,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2.2 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把勤俭节约教育纳入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接受并崇尚勤俭节约的理念。高校教师要拓展教育资源,将勤俭节约教育与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历代先贤的鲜活事实启发学生,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
2.2.3 用好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在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勤俭节约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丰富活动内涵和活动形式,如光盘行动、后勤帮厨、志愿活动等,为勤俭节约教育搭建宽广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勤俭节约,体会劳动的艰辛,将勤俭节约理念植根于内心,外化在行动上,做勤俭节约的终身践行者。
2.2.4 培养勤俭节约校园文化,要用好学校各种阵地。用好条幅、校报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兴媒体,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高校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管齐下,营造勤俭节约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勤俭节约理念。发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要节点,如世界环境日、世界禁烟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采取演讲、征文、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教育。
2.2.5 加强对后勤服务的监管力度。针对学生食堂饭菜浪费现象,监督食堂提升饭菜品质和口感,增加菜品种类。保证饭菜价格合理、稳定,细化供餐服务,允许学生打半份饭、半份菜,实行按需供餐。创建健康餐厅,优化膳食结构,保持食堂良好的就餐环境和卫生条件,确保食堂饭菜安全,减少饭菜浪费现象。配合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警戒浪费现象,深刻践行勤俭节约理念。
2.3 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形成全民督促、互相约束的氛围。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对社会公众进行国情教育,宣传我国粮食生产供应和需求情况,让大众认识到当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必要性。在全社会营造节约氛围,对浪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让反对浪费成为公众共识,增强公众自觉养成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主动性。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秀事迹,发挥榜样作用,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公众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在全社会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欲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高,良好的社会氛围会很快渗透到大学生思想中,进而落实到行动上。
勤俭节约思想是我们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让勤俭节约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重要品格特征,助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高校要不断深化勤俭节约教育,创建节约型校园,切实将勤俭节约意识转化成行动、转化成习惯、转化成品德,成为每个大学生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