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河北 唐山 063000)
1.1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丰南区按照省级一流标准,综合考量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科学规划了“一带、一线、四区、两组团”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思路[1],特聘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院、河北师大资环学院、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科学制定了《丰南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丰南区乡村振兴“四位一体”总体规划》 《唐津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以及示范村、提升村、空心村规划,将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村庄规划融为一体,三级规划一脉相承[2],成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动指南。
1.2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充分发挥小麦和蔬菜两个国家级首席专家工作站等基地的作用,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 余项,全区农业良种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1 000 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共签约落地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 个,天津利民(唐山)有限公司项目、君乐宝集团奶粉生产线项目均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3]。三是注重发展品牌农业,认真落实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重点培育了“鼎新”“施尔得”“白龙”“龙强”“王侯酱相”等知名品牌,农产品美誉度不断增强。
1.3 以生态宜居为前提,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丰南区按照示范引领、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和和美美”为标准,狠抓村庄清洁、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力打造“城市品味、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因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丰南区先后被评为2019 年度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20 和2021 年度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1.4 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一是筑牢基层文化阵地。目前,全区485 个行政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3 个,一半以上的村建有文化礼堂、村史馆,所有村庄均建有文体广场。二是着力培育文化队伍。乡镇文化站为群众量身定做文艺活动,当前,共有乡村文化志愿者805 人,各类文体队伍450 支。三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化拓展“善行河北·德化丰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全区共建成好人一条街108 条、善行功德榜110 个,先后有328 个村、15 个乡镇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村镇。
1.5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丰南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实施多维度协同治理,将管理、服务、平安创建一体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共建共管方面,通过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共青团、妇代会等村级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巾帼志愿者、青年突击队、民间贤达的干事热情,以多维路径管理,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平安建设方面,深化人民调解“两化”模式,做好“八无”村居创建工作,目前,全区排查民间矛盾纠纷并成功调解4 273 件,成功调解率达到98.9%,创建了“八无”村居380 个。
1.6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一是实施“五动并进”,以园区推动、龙头拉动、大户带动、合作促动、特色联动五方面助农致富增收。2020 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326 元。二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区有464 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并通过召开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社。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丰南区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六不让、四不出”十条标准,连续3 年在河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列“好”的等次。
2.1 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一是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存在发展差异。由于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密度、产业形态等多种因素制约,出现了所谓“强镇”“弱镇”“强村”“弱村”的区别。二是部分村缺少主导产业支撑。一部分村受科技人才、产业规模等条件限制,存在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不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较弱等问题。全区485 个行政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只有184 个,大部分村的农产品种植仍以家庭为单位,产出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也没有产生规模化效应,分散经营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大。
2.2 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当前,虽然实施了三产融合样板工程,但三产融合仍处于起始阶段,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衔接度不高,很多农产品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经过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还不够高,农业在GDP 中的比重只有5%左右。具体表现为:一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不仅缺乏国家级龙头企业,而且现有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上下游衔接不足。二是农业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还有待继续提升。农产品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不仅品牌数量不够多,没有自己的电商品牌,也未形成远近知名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产业方面,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宣传引导还不够,外部市场的知名度偏低,有些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不强,整体发展还不够成熟。
2.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有短板。一是推进程度不均衡。与城区相比,农村的整体环境面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再加上各乡镇、各村庄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个别贫困乡镇和偏远农村存在的问题会多一些,难整治些。二是区域特色不明显。一些村镇在打造农村新貌上没有持续创新,地方的文化特色不突出,差异化不明显,出现了雷同化现象。三是农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一些村民在生活中随手扔垃圾、倒脏水,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污染生态环境,长久以往也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四是长效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现象,一些设施在建成后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后期易老化受损,无法长期使用。另一方面,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度还不强,村民还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2.4 农业领域人才队伍缺乏。一是乡村吸引力不足。与城区相比,乡村在教育、医疗、休闲服务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使得懂技术有能力的人才留在农村、服务乡村的非常少。尤其在没有产业支撑的乡镇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务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特色产业发展前景来看,当前各农企与高校的合作比较少,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和技术人才,存在研发力度不够、专利技术不足的问题。对于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村里也非常缺乏专业性强、可及时入户解决问题的本土技术员。三是对农民的培训不够全面。农民对于三产融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欠缺,重视度不足,其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对运营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亟需找到培训突破点,引导农民学以致用,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技能。
2.5 农民获得感有待继续提升。一是增收渠道比较狭窄。农民家庭收入大致由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几部分组成[4],其中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务工和农产品销售。由于农民自身学历不高、技能不足,合适的工作比较难找,即使找到工作,工资待遇也并不高,再加上市场信息滞后,农产品也难卖出高价,而且容易出现滞销现象,增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利益融合不紧密。虽然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有了一些订单式农业,但是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且多是简单的购销关系,当前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违约成本较低,个别企业和农户受利益驱使,容易做出不尊重契约条款的行为,从而给对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3.1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首先,在全区的产业规划中进行精细分析,根据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其次,围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力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着重突出“新、特、优、精”,实现农业“产量、品质、生态”三方面的提升飞跃。二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让小农户“牵手”大农业,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以合作经营聚力共赢。三是持续强化品牌效应。继续落实“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全方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优质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积极踊跃参加各种大型农博会,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举办各类农村节会,除了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还要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提升丰南农业的知名度,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体验。
3.2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集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运输、税收、用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吸引更多的优企强企落户农村。其次,助力产销衔接,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纵向上产业链要延伸,要打通上下游,实施种养、产出、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物流保鲜新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横向上产业链要拓宽,要积极扩展农业在休闲、观光、生态、科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科普农业、智慧农业、电商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特别是要发挥好唐津运河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建设好休闲农业观光带,持续推动丰南农业转型升级。
3.3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持续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乡镇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突出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有序分类推进,持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样板村。二是加大农村环境治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镇为落脚点,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月排名、季拉练活动评比,严格要求,落实责任,切实提升村庄环境面貌。三是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受众适时调整宣传方式,让宣传效果深入人心。同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农业生产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以法治提升农村地区环保实效。四是完善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公共设施管理规范,号召村民爱护公物,同时,设立公共设施运营维护基金,村镇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保障公共设施长久运行。
3.4 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扎根农村。首先,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好科研基地、人才公寓等工作生活场所,同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落实编制、晋升等方面的待遇,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通过突破各种制约障碍,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其次,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强化高校、企业、农户之间的三级联动,大中专院校负责定向培育稀缺人才,为涉农企业和区里科研单位输送高素质人才;企业和农户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实验田地,全力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专业技术人员要对接企业、帮扶农户,在生产经营方面给予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模式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最新农业知识,最大程度规避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积极鼓励大学生、退休职工、务工青年、退伍军人等人员回乡创业,不断壮大实用型人才队伍,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其次,分类有序推进技能培训。依托各村文化礼堂,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农民在种养技术、机械操作、旅游管理、营养健康、电商运营等方面的本领和技能。此外,要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讲解,实地操作,让培训切实起到作用,落到实处。在自我教育中,要引导农民在农家书屋中主动学习知识,在技能大赛中积极分享经验,培养造就更多有理想、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5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一方面,要为农民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择业方面,线上线下要持续发力,广泛收集市县招工信息,利用丰南人才网、丰南发布、丰南在线等公众号及时发布用工消息,为用人单位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对接机会。创业方面,采用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免反担保、贷款规定期限内免利息等方式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可鼓励一部分农民开办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产品;为促进产品销售,鼓励一部分农民开设网络店铺,入驻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将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同时,为方便物流配送,可在村里建设快递点,让一部分农民从事物流行业,助力优质特色农产品、工艺品走向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集体资产等要素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在联合经营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双方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利互惠关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利益分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和信心。购销关系上,要提高契约意识,对不守诚信的企业和农户要给予相应惩罚,保证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履行责任。同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高效运作农超对接,除了占领本地市场外,还要加大与京津冀地区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对接合作,让企业带动更多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