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 天祝 733299)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位于河西走廊南缘和祁连山东端北麓,地理坐标北纬36°31′~37°55′,东经102°07′~103°46′。东西最宽处142.6 km,南北最长处158.4 km,面积7 149 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54%,武威市总面积的21.51%。天祝县林地总面积302 800 hm2,牧草地总面积425 700 hm2,是内陆河石羊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祝县辖19 个乡镇,174 个村民委员会和28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 万,常住人口17.64 万。自2017 年国家提出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天祝县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增收产业发展、金融支撑扶持和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重点实施建制村道路、贫困村新农村示范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试点等项目156 项。建成南阳山片、大红沟、天堂等10 个异地扶贫安置点,修建住房4 903 套,安置移民2 万多人。2020 年底全县有75 个贫困村4.6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中林草部门选聘720 名生态护林员上岗工作,动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49 户农牧民搬迁至外围地带,完成了400 km 通道、75 个行政村和15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
2020 年天祝县积极响应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号召,将乡村绿化、森林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为了补齐短板,摸清家底,由天祝藏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抽调各乡镇林业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9 个乡镇,174 个行政村的广场、道路和公园的建设和绿化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前参照《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评定指标(实行)》中对乡村绿化的要求和评定指标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绿化面积、投资、设计、树种、草种、配套设施、设施维护、群众参与度等方面。调查方法包括现地测量、清点、走访周围群众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天祝县19 个乡镇174 个行政村中,乡镇建制地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绿化,建制地行政村除乡村道路两侧完全绿化外还在乡镇政府办公区周围修建了面积1 000 ~ 2 000 m2的中心广场或中心公园,除种植花草外还配备了一定的健身器材和休憩场所。除乡镇建制地行政村外,其他96 个行政村也完成绿化,绿化面积44.8 hm2,完成绿化村人均绿地面积2 m2,绿化普及率66.09%。乡村绿化的施工流程基本为拆除临街危墙,对临街厕所、圈舍进行了入户搬迁,对临街彩钢板房等违建进行拆除,然后对街道进行硬化,道路两侧预留2~4 m 绿化带,绿化带内种植花草,并安装景观栅栏和太阳能路灯等景观配套设施。天祝县乡村绿化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美中不足,与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
4.1 乡村绿化普及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较低。全县仅有19 个乡镇驻地行政村和其他96 个行政村完成整村绿化,28 个行政村虽然栽植了一定的苗木,但面积和数量较少,仅在学校、寺庙、广场周围片状绿化,没有辐射到居民区,不是真正意义的整村绿化,31 个行政村还没有开展绿化工作。在整村绿化中建成的集中连片休闲公园较少,乡村绿化主要是居民区街道两侧的线状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较少。
4.2 分配给乡村绿化的资金较少,缺少专业设计和规划。每年分配给乡村绿化的资金仅有500 多万,每个行政村的资金分配量仅为2.9 万,分配的资金仅够采购苗木,栽植全靠乡镇组织干部或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完成,没有资金委托专业园林设计单位进行绿化设计和规划。
4.3 受城市绿化理念的影响,绿化新颖性不强,同质化严重。在绿化过程中用城市绿化理念指导乡村绿化,98%的绿地仿照城市绿化方法,栽植乔木后种植草坪,80%栽植的乔木为青海云杉,10%为祁连圆柏,仅有10%为外来品种。绿化中乔、灌、草、花比例失衡,同质化严重,特色不强。
4.4 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群众参与度不高,每一项绿化工程开局良好,收尾惨淡。乡村绿化中每一项工程都是一次性投资,绿化工程完成交付后,没有后续管护资金,再加上乡村绿化点多面广,乡镇、村集体财政困难,很难拿出资金来维修绿化设施和管护栽植花草。在绿化过程中政府一手主导,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群众对绿化关注度不高,即使是自家门前的绿化管护也推给政府和村集体,最终导致绿化工程前期美丽如画,后期管护松懈,甚至无人管护,出现设备损毁严重、杂草丛生等惨象。
5.1 一级抓一级,将乡村绿化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乡村绿化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幸福指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乡村绿化点多、面广,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乡村绿化普及率、人均占有面积和绿化质量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性指标。在财政预算、资金筹措、项目申报和投工投劳等方面都要向乡村绿化一线倾斜。
5.2 突破城市绿化理念指导乡村绿化的定势思维,提高设计水平,打破绿化同质化。在乡村绿化中突破城市绿化理念指导乡村绿化的定势思维,突破农村绿化草坪+ 乔木的主色调,乡村绿化实施前要搞调查研究,预算一部分资金委托有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进行设计和规划,在计设和规划中要立足当地气候资源、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可借鉴农业产业培育指导思想,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突出乡土特色,在设计理念、树种选择、绿化效果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多样化,打破同质化。
5.3 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管护,实现绿化目标和群众需求的有机融合。乡村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农村广大群众是绿化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在绿化过程中不能撇开他们,让他们成为旁观者。农村人骨子里饱含对土地的眷恋和农耕情节,他们认为虽然在乡村种植草坪显得高、大、上,但本质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特别在自家房前屋后,他们更喜欢种植一些既能观赏又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将房前屋后打造成小花园或小菜园。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实现绿化目标和群众需求的有机融合,使广大群众成为乡村绿地的真正受益者和管护者。
5.4 形成林草、农业和水务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提高乡村绿化工作效率和质量。乡村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绿化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前期林草部门需要牵头做设计和规划,农业部门需要提供特色种植技术培训,水务部门需要安装供水管网和灌溉设施,国土部门需要办理绿化土地征占用手续和废弃宅基地注销复垦等相关手续,城建部门需要对影响绿化违建进行拆除。只有多部门密切协作,才能提高乡村绿化的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