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玲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不仅丰富了农业主体的融资渠道,更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增长也进一步刺激了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完善与升级,实现转型。因此,充分挖掘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最重要的金融服务主体,始终是农村地区获取资金的最重要渠道,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保障。第一,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主体自身力量不足,而农业发展转型的前期投入较高,因此存在大量的需求。金融机构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可以根据农业经济主体的现实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设计金融产品,满足其资金需求。第二,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农业发展转型迫在眉睫,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主体提供资金保障,将有助于推动农村土地等资源的流转,推动家庭农场出现,农业将进一步向集约化、机械化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农村金融的支持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帮助农业主体了解市场消费需求,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通过宣传等方式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第三,有利于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农村金融机构的丰富,金融扶持向农村倾斜,将有助于推动农村生产设施完善,带动农村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同时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与人口机构,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反向促进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更有助于通过竞争等方式激发农村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第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倾向居民储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简单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较为单一。但是,随着互联网及电商平台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逐渐深化,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将进一步丰富农业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刺激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推动技术革新,与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业保险承销代销等服务会随之出现,金融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第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效率。农业经济增长将推动农业主体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转变生产方式,随着产量的增加将会增加销售环节的宣传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快速流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提高收益。第三,将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转型。随着农业经济的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金融机构分布将逐渐合理化,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竞争,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方式与服务渠道,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尽管农业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小农经营模式、单一的产业结构的生产经营效率低,严重限制农业经济增长。第一,种植业占主体,第二、三产业比重低。产业多元化更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而经济效益较高的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产品生产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收益低,对农业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有限;种植业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较少,且经营风险较高,不利于农村金融根据需求调整产品服务,实现转型。第二,集体经济发展进度缓慢。农村地区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经营相对分散,限制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生产效率;尽管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经营模式,但受农民小农思想的限制,土地流转实施难度较大,农业集约化进程缓慢,严重限制农业经济高速增长。
实现农村金融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更有助于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不均衡,金融服务脱离农村产业实际需求,促进作用有限。第一,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的整体投入较低,针对农业发展的产品、服务设施、人员投入严重不足,未根据变化的农村金融业务需求为农业主体提供针对性服务,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为追求高收益甚至违规放贷,提高了金融信贷产品风险,削弱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第二,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为控制金融风险,涉农贷款及金融相关优惠政策主要向大型企业及发展较为稳定的农业合作社倾斜,而对个体农户及小型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此类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则面临着高成本运营的风险,为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相对集中的融资也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风险,对于促进农村农业及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带来不小的考验。
农村地区金融主体多元化将有助于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激发金融市场活力,而丰富资金来源,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第一,金融主体构成单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仍以农业信用社为主,缺少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但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内容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单一的金融服务机构将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导致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低;多数农村地区仅在乡镇一级设立一家金融服务机构,削弱农业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第二,资金来源单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储蓄资金,但是近年由于疫情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量缓慢,同时农村地区金融产品种类较少,收益低,对储户的吸引力较低,单一的资金来源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量大幅度减少。第三,资金流动性较差。资金流动性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高效运行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业务整体风险性较高,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上级主管行降低了农村信贷业务权限,导致涉农贷款规模小,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低,资金流动性差。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仍以传统业务为主,创新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农村地区的实际业务需求。第一,服务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整体落后,农村金融的服务种类仍主要以储蓄、取款、小额信贷等产品为主,在保险、证券、期货、代销理财等产品方面仍有较大缺失;随着数字经济及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对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等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在此类业务方面的缺失不仅限制金融机构自身的长远发展,更限制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服务渠道单一。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更加广泛,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农村金融服务能够适应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人才短缺,金融机构分布较少,竞争小,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满足于发展现状,对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积极性较低,服务方式仍以线下服务为主,而落后的服务方式往往使得农业主体大事小事都要往现场跑,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需求,限制农业发展。
风险问题是困扰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核重要因素,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的力度。第一,农业经济自身不稳定性导致用款主体还款能力具有确定性。农业经济以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要经营内容,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经营风险较高,而农村金融机构对其提供的融资服务的风险相对较高,相应的收益率相对较低,提高了涉农贷款业务的金融风险。第二,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是有效降低农村金融贷款风险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尚不健全,授信仍以住房等建筑物担保、信用担保等为主要担保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主体申请贷款的准入门槛,同时信用担保也难以有效分散风险。第三,农民贷款使用不规范。农民缺少对金融监管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农业资金使用时往往难以做到专款专用,或者用途相关资料缺失难以查证,贷款到期后资金偿还率相对较低,造成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相对较高,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常业务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人才保障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对农业经济增长与金融机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农村产业都应关注人才储备。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证短时间内补充农业技术人才;重视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专注农业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和金融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组织人才交流与培训,提高数字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第二,积极号召技术人才返乡就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短时间内农业与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因此农村地区可着重改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科学管理人才,合理分配岗位,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在返乡就业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支持农村发展。
充分利用民间金融机构与民间资金,丰富自来来源,更有助于提升资金流动性,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第一,丰富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存款产品多元化,增加储户可选择性,促进居民储蓄稳定增长,保障农村地区贷款资金需求;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准入门槛,允许通过拆借获得信贷资金;合理运用民间资本,允许民间资金作为农村金融资金的重要补充。第二,规范民间借贷。民间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为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有效能供给,应完善民间金融机构的运行制度,将民间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行为纳入金融监管,严禁“高利贷”、违规贷款等违反借贷规则的行为出现,推动民间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规范化运转,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流动性高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普及发展的今天,推动多个行业生产效率与服务效率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更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引用信息技术支持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第一,搭建数据信息平台。积极搭建农村产业全链条信息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分析农业用款主体与其上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同时提升吸引客户能力;积极与政府部门、大型互联网公司沟通交流,了解当前国内农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实现传统金融向科技金融平台的转变。第二,搭建数字技术服务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金融服务中,发展数字金融,构建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了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延伸适配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电商平台等发展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数字金融与数字农业的进一步融合;推动信贷申请、操作全流程线上化处理,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金融担保制度,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分散经营风险。第一,完善涉农贷款担保机制。农业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不稳定,资产相对薄弱,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完善担保机制,准入农业机械、农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品,制定农产品与农业机械等价值的评估标准,成立专门的担保处置部门,在控制自身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农业主体的授信额度。第二,强化贷款流程规范管理。加强对用款主体贷前征信管理及还款能力审查,严格执行准入标准,降低违约风险;加强贷中监管,认真审查贷款用途资料,跟踪资金流向,确保资金真正应用到农业经营当中去;加强贷后管理,定期跟踪回访用款主体,了解经营状况,确定还款能力。通过对担保机制与贷后管理机制的规范,有效降低农村金融主体经营风险。
农业经济增长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机构应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农村产业繁荣。第一,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经营模式与产品创新;加大对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经营效率,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转型。第二,加强政策扶持。国家应鼓励民间主体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在农村地区积极组织企业化培训,鼓励农村企业及个人学习企业经营经验,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业主体经营效率,激发农村农业活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经济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关注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利用技术手段与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可利用资源,优化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效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