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因此,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据,产业振兴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关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当前乡村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协调、资金及生产设施不完善等挑战,但是国家就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及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农村地区转变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乡村产业才能完成蜕变,实现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对农村及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例如种粮、耕地补贴,鼓励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向农村地区聚集,加强农村地区网络、道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逐渐落到实处,使得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产业发展的条件更加完备,产业振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而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的普及使得城市人们更加了解农产品生产种植,对农产品信赖程度较高,对乡村生活与乡村习俗的了解增加,对乡村生活更加向往,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发展,农村地区生活设施逐渐完善,环境建设更加美好,使得城市地区对乡村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乡村地区多元产业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也为农村地区产业调整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进驻乡村成为农村地区发展产业的重要引擎,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及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国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视与关注,电商平台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针对电商平台的政策相继出台,例如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等,未来几年农村电商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能量。信息技术平台、机械化种植及跟踪监测等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现代技术涌入农村也为农村地区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
资源分配不足,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差距大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乡村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资金短缺。农业主体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自身资产实力较差,发展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考虑涉农贷款风险较高,收益较低,因此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较低,贷款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农村地区资金获得能力差;尽管国家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差,导致农业主体难以真正享受优惠。第二,人才匮乏。由于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整体经济状况较差,就业岗位短缺,使得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主要以老年劳动力为主,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工作待遇与生活条件较差,部分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后多数选择在城市就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差,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第三,土地资源供需不平衡。农村地区土地资源问题集中体现在土地资源供需不平衡方面。由于农村农业经营主要以小农经营为主,因此土地使用权较为分散,但近年来由于土地种植收益难以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土地荒废,从而使得土地资源浪费,但是农村土地流转效率较低,多数土地仍流转至小规模种植主体手中,导致集中的规模化的土地供给不足,而一些外部资金投资建厂、本地家庭农场等所需用地难以得到满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限制优质项目落地。
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与转型的重要基础,但是农村地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支撑发展需要。第一,交通设施落后。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交通设施作为支撑,但是农村地区由于一般较为偏远,自然条件相对脆弱,因此目前国内的铁路、公路较少,对外联系较为不便,从而限制了旅游业及电商平台的发展。第二,物流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经营的农产品多数为瓜果蔬菜等生鲜产品,多冷链物流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是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设施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冷库、冷链车数量较少,有效应用不足,严重限制了生鲜类农产品远距离运输,限制了农产品对外销售,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第三,绿色发展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染防治十分重要,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农村地区工厂等数量逐渐增加,对土地、河流等污染的现象逐渐严重,但是目前农村地区对污染防治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污水处理厂、水利检测部门等设施建设,因此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步伐。
当前农村地区农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仍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模式为主,集约程度低,效益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农村产业的发展。第一,规模较小。农村地区无论是农业、加工业、服务业都以小规模为主,土地流转效率低,机械种植难以运用,农村地区的技术应用水平与应用能力差,例如利用机械收割农产品,无人机播种施肥等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程度较低,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经营成本高;小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模式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低,规模小,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其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差,收益低,不利于产业的继续发展。第二,产业链条不完整。农村地区目前对农产品的深入加工能力仍然较低,目前农产品生产销售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产业链条深度不够,缺少品牌建设,文化理念融合能力及宣传能力较差,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第三,绿色发展理念薄弱。尽管国家一直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但由于农村地区农业主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对绿色经营理念理解能力不足,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仍广泛沿用传统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同时对生产环境的损害较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农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振兴,发展生态农业是重要途径。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推广循环的立体农业,推动农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例如稻田养鱼、养蟹等,坚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生产废物进行有机化处理,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问题,减少化肥、农药等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把农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第二,重视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开发技术,在农村推广太阳能资源、沼气能源,提高自然资源转化与应用能力,节约成本,减少污染;关注生产技术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地理信息识别技术、定位系统等技术,保证农业科学种植,提高种植产量,增加收益。第三,加强河流、土地资源的保护。健全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壤检测,鼓励退耕还林,适当采取休耕种植模式,保障土壤养分,避免土壤污染与水土流失;加强河流等水源治理,严格执行对污染水的处理工作,严禁污染水源排入河流,采用河长制度,专人管理,专人治理,保证河流水质,保障农村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是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是激发农村产业活力的有效举措,推动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就要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业为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以农业为发展根基,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等因素的结合方式,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同时加强新型生产技术的引入,关注市场消费需求,延长农产品生产产业链条,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在促进产业融合的同时增加收益。第二,积极组织农村地区成立合作组织及行业监督组织。农村地区推动产业融合离不开多方主体合作共赢,而单一经营主体缺少资源优势,因此成立合作组织至关重要。充分发挥合作组织资源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推动农业生产主体特色化经营;成立行业监管协会,约束企业经营中的生产经营准则,严禁违法、不合规等情况发生,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的环境。第三,通过招商引资激发产业融合活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不能仅由农村主体自己参与,应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农村产业经营,围绕农村农产品等产业链生产,通过品牌建设、媒体宣传等渠道开创农村产业融合新篇章。
推动农业农村产业链条升级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产业链条升级,应重点关注农村产业链条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创新发展。第一,推动产业链条标准化。构建产业链条标准体系,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并就产品的运输环节、产量控制、相关生产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约定,统一产品生产标准,同时加强产品生产全流程监督,保证产品生产安全,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以高质量推动产品走向全国,以质量赢得消费者认可。第二,推动农村产业链条价值共享。完善农村产业链条运行机制,强化农民参与农村产业链条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以将土地资源使用权、人力资源入股农村产业经营,鼓励农民参与经营家庭农场、组建农村合作社等经营活动,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农村产业链条发展升级带来的巨大红利。第三,延长农村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农村产业发展格局,以农产品生产为例,精准对接农产品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获得全产业链条上的全部收益,同时关注个性化生产、高质量生产,提高产品生产收益。
创新是农村产业持续迸发活力的源泉与动力,技术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的灵魂,因此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动农村产业创新发展。第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国家当前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高校为满足当前国内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应制定农业农村相关的课,鼓励农业相关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讲师传授农业创业及生产相关知识;农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理论知识人才,同时需要应用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设立课程体系时应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第二,完善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保障体系。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社会保障等多项待遇方面差距较为明显,从而导致农村地区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与生活保障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资待遇与福利,解决返乡就业创业人才的子女、老人的养老及教育问题,解决后顾之忧。第三,鼓励创新经营发展。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仍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在数字技术、电商平台等快速融入农村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抓住机遇,鼓励农业主体积极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鼓励“三农达人”通过内容拍摄介绍乡村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了解乡村习俗,从而带动农产品销售及农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绿色金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建立绿色金融业务考核机制与良性竞争机制。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情况进行专门的考核评价,从业务推进情况、机制创新情况、业务保障能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多维度综合考评,并对考评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机构进行奖励,并就连续三个考评期位于末位的机构进行惩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坚持绿色经营理念,提升绿色经营能力。第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引导机制。金融机构可建立绿色贷款审核条件,针对有绿色贷款业务需求的企业在审批时效、贷款规模、利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保障绿色贷款业务规模,推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第三,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成立绿色金融业务专门机构,与政府部门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战略合作关系,充分依托时代背景与政策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探索绿色金融业务工作,打造特色绿色金融品牌,定期组织培训、座谈会等活动,鼓励各机构分享绿色金融工作经验,并积极将专门机构的绿色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的金融机构推行,促进全国范围的绿色金融工作开展,支持乡村产业升级。
绿色经济背景下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要重视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切莫将绿色发展的要求当作产业发展的累赘,任何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积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技术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丰富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只有抓住机遇,不畏挑战,勇敢探索,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