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千年古邑百座古村焕新迎客来

2024-01-11 13:52
农家书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博罗博罗县罗浮山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作为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至今有着2200多年历史,保有上百个规模较大的古村落,袅袅炊烟绵延上千年。

这些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布局形态、工艺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

近年来,博罗县积极探索古村落的保护传承新路径,让传统古村落绽放光华。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保护修缮古建筑;活化利用宗祠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打造节庆民俗活动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多措并举之下,博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明显。202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其中,惠州有4个古村落上榜,均来自博罗县。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同样显示出强劲的活力。中秋国庆假期,博罗县接待游客约57.05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2.86亿元。

乡村振兴示范带

“带”出美丽乡村 打造广东样板

罗浮山下,一座座藏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正逐一被唤醒。

背靠罗浮山,徐田村三面由罗浮山脉中的小山脉环绕,山峰连绵,重峦叠嶂。村内有河流贯穿,溪间满布天然奇石,水流清澈;河两岸生长着大片竹林,竹影婆娑,景观瑰丽,美不胜收……

与旖旎风光交相呼应的是,徐田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300多年间走出了17名武官,五经魁、四德堂和都尉第等一批古建筑遗址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2013年,徐田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走入公众的视野。

徐田古村美丽乡村的面貌,得益于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作为示范带上的重点村落,截至目前,当地投入3000万元进行整治改造。如今的五经魁、四德堂和都尉第等古建筑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尤其是五经魁,还增设了徐田村发展历程、徐兆麟征战沙场的故事、科举制度的演变等展板内容。游客深入其中,仿佛在游览一座“博物馆”。这里不仅成为游客打卡地,也曾吸引了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如《东江游击队》等。

徐田古村还注入了艺术力量,让传统与艺术融合。当地举办多场文体活动,如画家们进村开展采风写生活动、稻田音乐会等等,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村”。当地外出乡贤牵头把村里的闲置民房改造成文化部落,设置了诸多工作室,致力开展学术交流、艺术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徐田村游客如织,旅游综合总收入超千万元。

徐田古村是博罗古村落发展的缩影。博罗正加快环罗浮山、东江画廊、百里茶香、东纵精神、五谷丰登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依托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示范带各村文化、历史、人文风情、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让乡村各美其美,实现美美与共,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广东乡村振兴样板。

盘活宗祠文化资源

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

金炉不熄千秋火,玉盏常明万盏灯。博罗县是中原客家人南下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落地生根后,客家人大多会以姓氏为伍,建立宗祠供奉先祖,家族文脉延绵不绝。至今,博罗祠堂遍布各乡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大小宗祠1000多间。

以往,古老的宗祠常用于祭拜跟供奉祖先。如今,博罗不少宗祠被创新活用起来,不仅成为乡村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更是学习体验传统文化的“大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泰美镇车村车氏宗祠,一阵阵稚嫩而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传入耳……在该祠堂的“囊萤照读”的祠训前,车村小学正在这里上“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的孝文化课,老师提问的第一句就是“谁记得父母的生日?”孩子们纷纷举起手,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记得!”在场的家长们都倍感欣慰。

车村坐拥近千年历史,是“惠州晚明四御史”之一车邦佑的故乡。车氏宗祠是明代名祠,这座宗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式古建筑。村里邀请80岁的退休教师车应腾前来宣讲家风家训、道德文化等。这一做法获得村民们点赞支持,每次开课都围满了人。

车应腾说,经过多次的宣讲,让村民们了解村史,也掌握家风家训的内涵。潜移默化之下,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车村的建设中,30多户村民主动无偿让地,村民车道强不仅无偿让出自家晒场2米多宽的地,还清理了家门口种植的名贵树种。

在村民的全力支持下,如今的车村御史文化园能沉浸式感受“御史文化”;清风廊、御史道、车御史铜像传递着“御史品格”;太昌炮楼古民居成为集广东传统民居、客家非遗文化、农耕印象等于一体的场所……走在村内,随处可见车氏先祖的精神、家风家训、乡愁的承载。

活化利用节庆民俗

打造文旅品牌

博罗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引人入胜,比如宗族“上灯”、福田舞青牛、龙华大鼓……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也成为古村落发展的重要资源。

位于罗浮山北麓的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畲族先民迁徙至此地距今已有600余年。这里还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人口最为集中的畲语遗留地,当地民间故事、歌谣、服饰、信仰、习俗等更是丰富多彩,比如三月三吃“乌饭”、“长桌宴”、“拦门酒”、供奉“盘瓠”祖先等,独具特色。

2023年4月,博罗首届畲族文化节就引起热烈反响,吸引了不少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参与。现场除了精彩的畲族特色歌舞表演外,还有特色的畲族长桌宴、篝火晚会。畲族服饰、美食等地方特色产品进行摆点销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停留驻足。

龙华大鼓是博罗乃至惠州地区颇具代表性的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朝时期,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与整个博罗的鼓乐文化、民间文化,乃至中國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村落——龙华镇旭日村,每逢节假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新居等喜事,都会到祠堂前敲锣打鼓庆贺一番,敲打起来场面热闹非凡。

旭日古村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其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古建筑群体,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其中3处省文保单位,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罗浮第一古村”。

2014年以来,旭日村已成功申报中央、省、市、县补助资金共1875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省文保单位保护修复。当地还充分活化利用古村落、古驿道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古驿道定向大赛、荔枝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以资源开发促进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文化,进一步改善了各项基础设施。

(供稿单位:中共博罗县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博罗博罗县罗浮山
分分合合的坏
浅谈如何提高我县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效率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温暖的拥抱
基于SWOT分析的罗浮山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博罗县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博罗·罗浮山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博罗、龙门等地举行晚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进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