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航,王 蔷,孙 引
中共中央、国务院[1]和教育部[2]都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深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高度强调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52。但是,具体如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针对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英语学科能力为落脚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评—学—教”一体化模型以及测评工具和教学资源建设理念,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探究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教育“评—学—教”一体化实践。
“学科能力”指学生顺利完成相应学科的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必须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其内涵是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技能及核心学科活动经验图示[4]。学科能力作为一种心理特性,本身是不可观察的,需通过认知过程中涉及的认知活动表现出来。学科能力表现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学科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完成相应学科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的表现[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在于提升学科能力,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亟待在相应学段具体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构建能够细化落地的能力表现指标体系[5]。
英语学科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英语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稳定的整体能力,内嵌多项可供观察、检测与干预的关键能力要素[6]。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包含核心主题、核心活动、核心能力三个维度[5]。核心主题围绕主题语境,梳理归纳三套主要教材单元主题,参考英语课程标准的话题描述,确定3 个一级主题、11 个二级主题及31 个三级核心概念。核心活动维度囊括听、说、读、写四项学科特定活动。能力指标维度以学生解决学科问题或完成学科任务时的认知活动为主线,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核心能力维度刻画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最终形成9 个二级能力水平、60 条三级能力指标,凝练出丰富、系统、具有认知梯度的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观测点。
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的三个维度交叉依存。这为开发学科能力测评工具、解读测评结果、建设教学资源、开展差异化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内容基础、活动路径和观测指标,为实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与社会为例(见表1),这一核心主题包含休闲娱乐、语言文化、时代发展和文学天地四个子主题,而每个子主题又分为不同的小主题。每个小主题都可以对应学生在核心活动中的具体能力表现,如表1 中最右列为能力指标“沟通交际”这一小主题的具体表现示例。
表1 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样例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可以精准分析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7]。信息技术特有的方便、高效、快捷等优势对英语学科教育的教学和评价都有重要意义。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等融为一体,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课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学生推荐恰当的线上学习工具,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扩宽英语教学和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给教师提供关于全班及每位学生精准全面的反馈。据此,教师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精心备课,实现深度教学;也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更好地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具体而言,在课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评价,快速、全面地掌握学情,明确教学重难点,平台同步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以补齐短板,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避免重复讲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着重突破重难点。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个性化作业或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确保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不同于翻转课堂以及“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概念,信息技术支持的“‘评—学—教’”一体化理念具有课前评价、学习资源精准推送、教学重点突出、课后个性化辅导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前精准评价学生学科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教与学,促进学生学习。而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课前学习新知、课上应用内化,目的是将课堂时间高效化;“‘教—学—评’”一体化概念则要求教师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3]53。“评—学—教”一体化理念以英语学科能力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教与学提供个性化服务。它聚焦学生的英语学科优势,借助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精确诊断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薄弱点,以评价结果指导核心素养培养,并推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评—学—教”一体化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准评价学生相应核心概念下的学科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推动个性化学习资源以开展教学,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中,评价工具包括单元微测和学期总测两类,教学资源为微课,均围绕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模型的三个维度研发。单元微测是过程性小型测试,针对一个核心概念出题,能较精确地诊断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科能力表现情况。学期总测为阶段性评价,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阶段发展状况。微课资源短小精练,每节微课针对一条英语学科能力或一个重要语言知识点,可与学生薄弱环节点对点匹配。为有效解读评价结果、为师生精确选送教学资源,本模型纳入信息技术系统,参照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对所有试题和微课进行编码标注。学生完成作答后,平台系统即时生成学科能力报告,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智能推送合适、精准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结果手动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开展诊断性教学,还可以监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评价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评—学—教”一体化教学方式(见图1)以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为核心,融合线上、线下学习模式,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它能丰富学生学科能力评价的多样性,打破线下学习延时反馈的局限性,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准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教学改进的新常态。
图1 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评—学—教”一体化模型
以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为依据,以评价指导教学是测评工具的研发思路。研发试题时,应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语篇选择和问题设置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引领;应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试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链接;应遵循“评—学—教”一致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为根本目的,确保考试内容和范围与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相吻合;应采用多样化题型,提高开放性试题比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的空间。
单元微测基于特定核心概念研制,分为听写、读写、词汇语法等类型,覆盖学习理解到迁移创新共9 个层次的能力指标,诊断学生对特定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学科能力表现;可用于形成性评价,追踪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学期总测是终结性评价,试题设计力求阶段知识图谱全覆盖、核心活动全涉及、能力层级全考查,旨在评估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判断教学效率,研定教学决策;总测结果也可形成性地使用,为新阶段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试题中各题至少对应一条能力指标,难度分为合格、良好、优秀、卓越四级,既包含对语言能力的考查,也兼顾对文化、思维、学习能力的考查。
“评—学—教”一体化着眼于考查学生在主题语境下的关键能力表现,赋分标准从传统的“要点赋分”转向“能力赋分”,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具体能力的水平。客观题由信息技术系统自动批阅,主观题由教师参照评分指南赋分。评分指南包括核心概念、能力指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能力指标是制定评分标准的主要依据,分三步走:第一,确定试题的预期测量目标,即二级能力水平;第二,参照三级能力指标,明确在具体试题情境中需要观察的属性特征;第三,确定不同分值各属性特征的水平,示例如下:
试题:上周你班有三位同学病了。他们生了什么病?原因可能是什么?(4 分)
评分指南:
核心概念:医疗卫生
能力指标:
B3-2[读+写] 能根据部分关键信息,通过组织、合并及编排,书面表达一段完整的意义
C1-1[写]能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内容推测隐含的信息
参考答案:Last week,three students in my class were ill.Zhang Bin had a serious sore throat because he talked too much and didn’t drink enough water.Li Wenjie had a stomachache.The doctor said he had too much ice-cream.Yang Xuan had a toothache.He loves chocolate.He ate too much!
评分标准:
本题以写作的方式考查八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根据图片内容推测隐含信息的能力。从评分标准可以看出,两个能力分开评价,可以精准判断学生的能力薄弱点,按需推送提升语言能力或推测能力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
“评—学—教”一体化模式下的学习资源需满足两重要求: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教师和信息系统能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薄弱环节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是故,学习资源的研发以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为依据,参照能力指标界定相关的语言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相关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设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学习任务。同时,学习资源需符合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探究、运用、迁移等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学习资源还需考虑网络学习的特点,以问题解决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学习资源围绕具体的核心概念和能力指标研发,包括语言知识和学科能力两类,实现了知识图谱、核心活动、能力指标的全覆盖,确保学生能够按需获取特定核心知识或学科能力的学习资源。语言知识系列资源包括语法、功能、词汇三类,以现行的几套主要英语教材为依托,围绕各核心概念对应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语言功能和话题词汇设计。此类资源聚焦语言知识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主要包括导入(创设情境)——输入(语言样例探究和知识提炼)——内化(通过复述、简短对话等初步内化语言知识)——运用(综合运用相关语言知识完成任务)四步,旨在培养学生在语境下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会渗透思维培养,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系列资源以培养英语学科能力为目标。每条指标下有多个资源,有的是因为指标描述的能力复杂,涉及多种方法和策略,需多个资源共同培养。例如,能力指标“B1-4 能根据提示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或写出简单的故事或短文”,由侧重口头、笔头描述“人物”和“事件”的多个学习资源共同培养。还有的资源涉及的方法策略类似,但主题语境和语言难度不同,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研发此类资源时,需厘清能力指标的内涵,明确相近指标的差异,提炼与之相关的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然后选择适宜的主题语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学习任务。学科能力类资源一般包括导入(以情境或任务导入“学科能力表现描述”及生活中可能运用的场景)——实践(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如何运用相关技能解决问题)——总结(总结用到的思路、方法、策略)三个环节。
为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每节微课都需按照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从知识图谱、能力指标及核心素养三个维度编码,这样可以确保为学生精准推送合适的资源以供学习使用。
本研究以智能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学伴”为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在北京、广东等地几十所实验校进行了英语“评—学—教”一体化应用实践。
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诊断英语学科薄弱能力点,学生在“智慧学伴”平台完成测试、并由教师批阅完毕后,平台会根据试题编码自动分析测评数据,报告学生的核心概念、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表现。以广东某市黄同学的学科能力表现分析为例(见图2),该同学比较薄弱的是感知注意和整合运用等能力。
图2 广东某市黄同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能力分析
基于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智慧学伴”每次测试为每位学生都生成了个性化报告,及时反馈学生在测评中的综合表现情况。报告包括测评情况和能力分析两部分。测评情况包括总体评价、成绩概况、答题详情、薄弱知识点分析以及推荐练习和推荐资源,能力分析样例见图2。
通过查阅报告,学生可以清晰了解自己在测试中的整体表现、成绩水平、错题情况和薄弱能力点,并能借助平台针对薄弱知识点智能推送的练习和资源查缺补漏、自主学习。同时,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历次总测的成绩排名、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表现,绘制变化轨迹,帮助学生监控学习变化,调节学习方法。随着大量学习数据的汇聚,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数据转化为学科知识点与能力状态,生成学生个体特有的核心概念地图和能力水平地图,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自适应推荐学习资源[8]。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评—学—教”一体化理念从评价端和资源端协同发力,协助学生科学诊断、监控、记录英语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打造个性化学习互动平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投入度。
“评—学—教”一体化实践旨在帮助教师多渠道、全方位地科学评价学生英语学科能力,在英语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于大量融合学科能力的测评数据,“智慧学伴”平台能为教师自动生成学生和班级层面的综合分析报告,帮助教师清晰定位班级在具体核心概念、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困难,了解学生、班级在学校、学区、区县所处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或改进教学。
表2 是单次测试的班级报告中“学科能力”板块的部分截图,呈现了该班在具体核心概念下能力指标的达成情况、在测试中对应的题目以及平台中相应的资源。这能帮助教师准确了解班级对具体核心概念下具体能力指标的掌握情况,能基于诊断结果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平台会记录班级历次总测数据,绘制成绩分布、能力水平、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表现变化图表,帮助教师对比前后变化,判断教学效果。
表2 广东某市某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报告“学科能力”部分截图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测评工具自主组卷,根据年级、题型、核心概念、能力指标在题库中搜题、组卷,在确保试题质量的同时轻松定制班级个性化试卷,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本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核心素养。“评—学—教”一体化实践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为一体,以英语学科能力为抓手评价学生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英语学科能力分析体系编码的评价数据为教师掌握班级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反思教学、调整教学策略、评估教学效果、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9]。
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把教学与信息技术在更深层次的、相对彻底的程度上合为一体进行适性教学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是未来教学改革的热点和趋势[10]。本研究在实践中将互联网平台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内容对应核心概念下微测试卷从听写、读写或词汇语法角度诊断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针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薄弱点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并据此设置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北京市某班拟教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 课The Mystery Writer。教师课前发布测试,发现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文中的事实性信息和逻辑指代关系,提取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对深层信息挖掘不足,不能从成功原因、主要成就及影响力三个角度准确、深刻地描述作家Agatha Christie。因此,教师把描述作家生平设置为教学重点,将提取概括和推理论证活动融入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推理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将平台学习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语料和语言使用场景;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设计分层活动,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教授记叙文写作时,借助平台中的资源“How to start your story better”给学生讲授如何利用开头吸引读者兴趣。资源中给出了五种具体的方法及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能力水平差异决定学生需要学习和练习的方法及数量,分层开展活动。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用单元微测帮助学生夯实所学,考查学生对单元主题、语言知识、关键能力等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给作业表现不佳的学生推送与之相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帮助其再次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面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英语“评—学—教”一体化理念打破传统先教再评的线下教学模式,以英语学科能力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先评再教、精准施教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新模式能够精准测评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水平,并以此为抓手评价、监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然而,从核心素养维度对试题、资源编码还未形成系统、明确的标准,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研发核心素养分析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此外,新模式依托信息技术,能够为师生提供测评、报告、智能推送资源等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评—学—教”一体化理念在不同地区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