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写作教学研究

2024-01-11 21:09:52丁宇灵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情感思维

丁宇灵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学生的语用、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为高中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推动深层次改革;加强实践性;关注时代性。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写作教学也应有效变革。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写作教学应当体现以下特点:

1.突出“活”的特点。“自由”“自主”是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在自由的空間中创作,在自主的环境下思考,这样才能摆脱束缚,使写作内容不再受限。相反,他们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情感来充实自己,从而产生写作的活力。

2.突出“新”的特点。“新”代表创新和创造,体现在学生对生活的新看法、对文化的新认知及对时事的新体会等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语言技能。因此,写作教学尤其要注重融入“新”元素,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突出“个性”的特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意。这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不同,后者强调统一的形式和模式化的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情感诉求,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个性化的思想,充分彰显个性。

二、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课标明确了写作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高中写作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譬如:

第一,传统理念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新课标强调“学生要能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法,过于关注学生习作的格式、内容、文体等方面,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这导致了两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冲突,使写作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

第二,教学过程与学生新需求的偏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不断变化。然而,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统一教学,没有顺应学生不同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据此,教学与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学生难以获得创新发展的机会。

第三,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矛盾。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创意的表达能力。然而,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学生在听讲和枯燥的练习中学习写作。这种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兴趣之间产生矛盾,难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当前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围绕写作教学的新目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特点,积极地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推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积累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时,如果学生心中没有素材,就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习作。由此可见,积累写作素材必须成为有效写作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广泛搜集材料。”这是对写作素材积累的重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放眼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还要主动去搜集、积累,以形成有质量、有深度的素材库。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形成积累意识,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并有效地记录。

以统编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人物描写”教学为例,人物描写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类写作内容,学生在描写人物时,需要深入刻画人物的特点,并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征。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物众多,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或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积累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以更好地为写作提供内容和灵感。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从生活点滴中感悟人物。当路过街边的早餐店时,有的早餐车人潮涌动,而有些却门可罗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摊位的卫生状况、摊主的热情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客源的多少。由此,学生应将观察重点放在摊主的行为、语言、表情等方面,以便发现人物的不同特征。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形和思考的内容。通过这种细致的观察,学生脑海中会形成生动的形象,在后续的整理和思考过程中,这些形象将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2.创设体验情境,促进情感发展

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文字显得干瘪,毫无美感。相反,如果文字饱含情感,读者一定能从中获得美好的体验,进而引起共鸣。这是高质量写作所必须达到的目标。由此,在高中阶段,高质量的习作必须具备情感的加持,能够用文字述说情感,用文字表达美好。然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使他们难以摆脱束缚,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教学成为一种高效促进情感体验的方式,能够通过深入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的作用,并尝试创设体验式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字的内涵和魅力,以加深情感体验。

以第七单元“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教学为例,情与景在写作中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共鸣。然而,这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写作时最欠缺的。由于情感体验不足,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很难融入真实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写作主题,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先感知情感、生发情感,再逐步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寓情于景,写出情景交融的好文章。比如,教师可以《故都的秋》为基础,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创设秋天形象生动的景观,如层林尽染的山坡、金黄的稻田和果实累累的果园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好。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手法,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景色。通过具象的画面和鲜明的对比,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渗透的孤独、悲凉的悲秋之情。由此,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描写与真实景色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体会和思考,感受如何进行情景交融。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情感得以萌发,能够产生更浓厚、更丰富的体验。

3.合作探究,发散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而思维最终决定着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新课标强调了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灵活运用语言,实现思想和情感的有效输出。对于高中生而言,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高阶能力的发展,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具有关键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研究写作主题,并走进生活进行探访和寻觅。这样,学生就能在深度的主题探索和思考中不断地获得新的感悟、新的思想,实现新技能和新思维的形成。

以第六单元“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写作目标是议论文,学生不仅要能读懂论点、论据,还要能运用议论文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具备读者意识,让读者更加信服,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高中学生经常需要发表观点和意见,但如何让他人信服,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却是最难的。在写议论文时,学生不能仅仅陈述论点和论据,还应当灵活运用思维,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实现有的放矢。据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某一热点话题为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可以独立探讨并形成统一观点,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不同观点的辩论。通过全面探索和深度辩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比如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主题,可以从两个立场出发:尽信书和不信书。首先,让学生分别探究这两种立场的结果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随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探究成果,进行小组辩论。通过这样的深度探究活动,学生在辩论的形式下能够更清晰地梳理思路,有效地表达论点,从而不斷提升思维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促成应用创新

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强调“活”和“新”的特点。无论是充满活力还是具有创新价值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补充。高中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创新依据。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地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文字、体会情感、收获思想、发散思维,最终实现有效的创新应用。

以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教学为例,文学短评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以提高文学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写文学短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特点。每个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完整地阐述自己的理解,把握作品的精髓呢?此时,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活动,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析。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化评价过程,用语言分析并表达所选古诗词的特点。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能在更具个性化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思维和情感,运用语言和经验,抓住创新点,实现个性化突破。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更加彰显了其综合价值。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等发展的关键期,只有让学生放眼生活,更好地体会情感、不断探索,才能全面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从素材积累出发,放眼生活,注重体验,用情境推动学生情感的抒发,用探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用实践促进学生写作的创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自由创作,提升作文的内涵和品质。

猜你喜欢
新课标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