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
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累,自然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就是写作的大环境,像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尊重支持、信息支持、陪伴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对他们的写作能力产生影响。教师可调查与分析这些支持系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进而给他们更多的写作自信、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物质支持的状况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与建议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农村初中为例,该学校每个年级大约200个学生,整个学校有600多名学生,没有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笔者对全校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600份答卷收回600份。在“你给子女买课外阅读书吗”这一问题调查中,有151个家长认为先要将课本的东西学会,没有必要阅读课外书籍。这部分家长也就没给子女买过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书籍。书籍是物质支持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文具,笔者仍以这个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初一的学生基本没有日记本,初二的学生基本没有摘录本。笔者开展的第三个调查问题是多少学生回家有自己独立做作业、看书的空间。结果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房间,多是坐在父母旁做作业,父母基本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督促子女学习。
这样的物质支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首先对于写作来说,学生需要一些积淀,光靠课内的阅读是写不出精彩文章的。课外的拓展必不可少,这些课外的拓展能得到一定物质的支持会更好。学生在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借阅。比如在阅读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如果再阅读一本《朱自清散文选》就能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用词风格等,这会在无形中提升写作素养。比如在描写荷花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朱自清是怎么写《荷塘月色》的;在回忆父爱的时候,可以借鉴《背影》的写作手法。其次对于写作来说,学生需要准备用来摘录的本子和安静的环境。因此应尽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作与学习,找一个像样的本子记录与整理。
写作是重要的理解生活的方式,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尽可能地提供好的物质支持。教师要通过教学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条件,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前的物质条件来实现写作价值。
二、情感支持的状况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与建议
笔者在对“谁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200人中,认为父母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区区不到40人,占比不到20%。本来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父母都是对子女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许多父母长期外出工作,将孩子交给学校和祖父母照顾,与孩子情感沟通不足。家长更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状况对孩子的写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好的作文需要情感的支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热情,以促进他们写出更好作文。
下面是学生的一篇文章,是描述自己的妈妈的。
我的妈妈今年40岁刚出头,爱打扮,每次出门,我和爸爸都要在门口等上半个小时。在等妈妈的时候,我和爸爸会唱这样的歌:天青色在等风雨,而我在等你。妈妈把时间都花在打扮上,对我关注得不是很多。但每次考试回来,妈妈会很凶地对问我:“什么只考一点点?”妈妈的眼神里都是凶光,慈祥、善良好像是用来形容别人的妈妈的。
通过作文,我们发现妈妈很少与作者交流,也很少关心作者,只关心成绩。因此学生要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让内心充满温暖,让真情在笔下流淌。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每天回家后与家长交流在学校的情况,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来,增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对写作而言,就是一次真实的体验。写作时,只要稍微加工就能成文。比如,一学生是这样写他与妈妈交流的场景的:
妈妈做着饭,眼睛却在端详着我。妈妈的眼睛里充满期待,希望我将学校里发生的与我有关的事都告诉她。我告诉她这次考试没考好,妈妈却说的话好像哲学家:她经常做饭,有时候也没做好,但是没有气馁,因为她知道明天还做饭,明天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家长的情感,知晓他们的苦心,然后将平常的情感适时地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尊重支持的状况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与建议
尊重性支持就是学生从教师、家人、同学等的协助中感受到自我能力与被尊重,这样的支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目前大多学生在写作上的能力与表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还要对他们在写作中的表达和创意等给予足够的尊重。当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就会愿意写作,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在某次写作训练的过程中,班上大多学生能按照要求写足了600字,但是张同学只写了200多字。教师开始时对张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在后来的作文中,张同学产生了抵触情绪,干脆不写等待老师的批评。发现这种情况后,教师改变了策略,允许张同学在写作中自由发挥,不必写够600字。这使得张同学放松下来,逐渐回到了正常的学习和写作节奏中。虽然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班级,但他们的写作基础和能力各有不同,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因材施教。最初,教师没有考虑到张同学的实际情况,没有尊重他的认知水平。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合理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真正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他们在写作上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下面是张同学的环境描写:
下雨過后,路上出现无数个小水塘。一个小男孩拼命地跺脚,来往的行人被溅得一身水花。爸爸加入进来,跟小男孩一起踩水。顷刻间父子俩浑身湿透,小男孩哭了,再也不想踩水了。孩子爸爸说,换好衣服再来玩一遍吧。小男孩摇头,说衣服都湿了,不好玩。爸爸趁机教育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衣服被弄湿,也不要弄湿别人的衣服。
显然,有了教师的尊重,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当学生在写作上得到尊重和支持时,会对写作充满更多的期待。教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感知他们的需求,在许可的范围内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使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
四、信息支持的状况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与建议
学生写作常见问题之一是描述空洞、观点陈旧,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除了家庭和学校,学生需要更多信息支持来提升写作能力。信息支持的渠道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搜索网络和合作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并放松心情,同时学习更多技能。然而,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较少,课外作业也很少涉及课外实践。家长对子女上网时间的限制和担心也是另一个问题。调查发现,学生上网时间很少,大多数学生在网上玩游戏或聊天,未能获得有关写作的信息支持。此外,小組合作学习是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在讨论中,学生的看法和视野有待提高。
以下是一个学生描写的春天:
春天来了,蜜蜂和蝴蝶也来了。在春日,户外运动的人多了,他们穿着短衫、短裤在草坪上狂奔。
这段描写没有真正写出春天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参加实践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然后适当扩充,写出来的内容会更真实具体。此外,查找描写春天的诗句也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并提升写作能力。
五、陪伴支持的状况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与建议
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支持。近20%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学生通常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另一种情况是,父母中有一个在外地工作,另一个忙于上班,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关心子女。实际上,陪伴支持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父母陪伴写作,学生的写作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缺少陪伴支持,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父母没有陪伴他们一起阅读、收集素材和开展写作。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课外阅读时间增加了。如果学生在家中能得到父母的陪伴阅读,他们的阅读素养将得到提升。此外,由于父母没有陪伴他们一起玩耍,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写出来的内容往往平淡无奇。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与父母一起逛公园、下象棋、游泳等经历时,多数学生只能回忆起小学时期与父母共度的时光。一个学生描述了与父母一起逛公园的经历:
公园里人很多,我和爸妈买好票就进公园了。公园里有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我想划船,爸妈同意了。当我俯身抓鱼时,差点掉进水里。爸爸说,如果掉进水里,我就变成美人鱼了。
这个同学描述了父母陪伴他的场景,但内容不生动,也不具体,可能是发挥想象力编造的。如果有更多的陪伴支持,学生就能写出更生动的文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陪伴支持机会,与家人、朋友一起感受生活,获得写作灵感。总之在写作中,学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陪伴的支持。
写作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必备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写作,主动去写作,将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初中学生现在处于生理发育期,情绪容易躁动、思想容易波动,因此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当教师可协助家长、学校、社会等逐步地建构与完善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