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
写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那么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打开“想象之翼”呢?现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进行说明。
一、聚焦主题发挥联想和想象
围绕主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是聚焦写作的主题,发散思维,想方设法把主题说透彻。通常一个很大的主题在有限的篇幅中是很难面面俱到讲深、讲透的,这时可以通过侧面描写,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解决。譬如《皇帝的新装》,要表现皇帝愚蠢的特点,面面俱到地写显然不现实,而从某个侧面来写,比如通过“新装”就可产生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根据体裁发挥联想和想象
有一些特别的体裁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比如科幻、童话、神话、民间传说等,都是虚构的时间、虚构的空间、虚构的人物,所以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说,这类体裁写得好不好,就看是不是充分发挥了联想和想象。
《皇帝的新装》用夸张的语言、夸张的情节突出黑色幽默和荒诞不经,在逗笑之余让人思索历史上是不是有这样类似的故事。
三、选择视角发挥联想和想象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写所见、所闻,看似写的都是客观实际,但有时也要靠想象和推测。第三人称视角被称为全能的视角,就像全景镜头,可以把全部画面拍摄下来。这一视角下,客观现实与联想、想象交织,使笔下的故事生动、鲜活。
《皇帝的新装》中第一次委派大臣去裁缝处,皇帝觉得一个既诚实又称职的人肯定能够看到神奇的布料。但是大臣的内心活动是:“我的天啊!……我根本什么也没有看见。”他怀疑自己是否很愚蠢或者不称职,于是把骗子说的话牢牢记住,复述给皇帝听。这一段虽然在原有的性格上有很大的夸张,却非常符合黑色幽默的风格。
四、抓住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
无论是科幻、童话,还是神话、民间传说等,它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要素虚构,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时间
一般地,童话故事的时间是从前某个时候,神话传说的时间是在远古某个时候,民间故事的时间点发生在古时候,科幻小说发生在未来……这些时间点都要依写作需要往前推,或向后延,进行虚构。虚构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让那个年代符合那个时间的文化。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发生的时间是很久很久以前,这实际上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是向前虚构时间,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引起人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地点
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只要不是在特殊的地点,都是可以虚构或指代的。比如虚构某个地名,用A市指代某地等。
《皇帝的新装》发生的地点是一个泛化的地点,没有特别指定城市,也没有特别指代的城市,这意味着地点在哪里都不重要。
(三)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有具象化、抽象化、意象化等人物符号。具象化是指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的特点是在具象化的环境中生成的,随具象化的环境而改变,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会随故事發展而坐立不安;抽象化是指符号化的特点,比如《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母性的形象,她必须去造人及爱人的,这是母亲的共性,即抽象化下母性的形象;意象化是让形象具备特殊的意义。
1.塑造一个典型人物
《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就有抽象化、意象化等符号。比如皇帝这个符号,指向古代皇帝的特权及虚荣心,这是抽象化符号特征。他不顾平民的死活,只求漂亮的衣服,这就是意象化的特征。作者抽取这样抽象化和意象化符号特征,进行夸张,放大,让人产生鲜明的印象。同样,大臣和小孩也具有抽象化和意象化的特征,这就让这种夸张性的人物和黑色幽默的人物有集中性和典型性。
2.虚构一个典型人物
要叙写某人某事表达某种认识或思考时,不方便指名道姓,可以虚构人物,如方方、圆圆等,是指具有典型人物的特征。
比如皇帝的个性和大臣的个性是具有抽象性和意象性符号特征的,作者把皇帝的虚荣和不顾人民死活的事例糅合在一起,又把大臣为了一己私利而胡说八道等糅合在一起。几种人物并不存在冲突,这是为了反映典型的抽象化或意象化特征而把多件事糅合在一个人身上。
(四)事件
发挥想象和联想要从典型的事件中看到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有时我们没有看到事情的前因和后果,有时我们或者看到起因却没有看到结果,或者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看到起因。又或者要从细节方面进行详细述说,以符合某种表达的需要。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素材该怎么办呢?我们要从因果上,或者从细节上发挥联想或想象,完善素材。
在《皇帝的新装》中,小孩指出了皇帝什么都没有穿,从皇帝的言行中只是看到他的手有点儿发抖,他的更骄傲的神情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第三人称视角的所思和所想是虚拟的:他觉得老百姓所说的话可能是真的,但是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这一点是源于有错不改,“鸭子死了嘴硬”,为了体面不知及时止损,反而丢人丢得更大了。
在故事中没有看到起因,但是看到了结果,或者看到了起因,但是没有看到结果,那么我们要根据生活的逻辑把它补充完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大胆补全因果,这个因果必须是合情合理的,在生活中能够得到验证。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中,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必须有所区别,比如“我虽然没有看见,但是我想……”或者“我坚信……”对于第三人称的视角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素材补充完整——在细节上合情合理地进行扩充,从而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部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