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軍
澳門自由港的發展始自葡萄牙殖民時期,當時澳門作為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港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船隊,曾經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因此,澳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貿易港口,享有貿易自由和低關稅的優惠,並得到國際上認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作為中國的一個特殊關稅區。澳門不僅是高度國際化的自由港,而且是個貿易政策開放,貿易壁壘較低獨立關稅區,擁有自己的關稅、貨幣和法律體系,和國際市場全面相連。
澳門的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作用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發揮過獨特的積極作用,包括在抗日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期間,借助澳門的自由港(中立)地位,進行轉口貿易,突破西方對中國的封鎖禁運和貿易限制。特別是在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利用澳門關稅區的物品貿易配額,推動廣東、福建沿海等地的“三來一補”加工製造和貿易活動,對中國經濟高速3發展做出很大貢獻。之後,澳門自由港的作用相對未充分發揮,是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澳門缺乏深水港口設施,沒有航運業,實體性貿易規模受限;二是內地全面改革開放後直接與國際市場及貿易夥伴進行貿易往來,轉口需求減少;三是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大多數國家簽署雙(多)邊或者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內地經濟進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貿易物品配額制退出,澳門獨立關稅區的作用下降。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澳門回歸後經濟轉型,偏重博彩和旅遊產業,製造業外移,其它產業基礎薄弱,無意識地弱化了其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功能。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不遇大變局,大國博弈和地緣衝突,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重大衝擊。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大對中國的全方位打壓,在科技、金融、貿易、人員往來方面實行封鎖,主要是針對內地,也涉及香港及澳門。但是,相對內地而言,澳門和香港受打壓的幅度和程度相對輕些。這即因為澳門和香港各是獨立於內地的關稅區,又由於仍有不少外資在港澳地區直接運營,美國和西方國家在打壓封鎖時有所顧忌、權衡自身利益而存在一定差異化處理。在此背景下,澳門的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功能作用已再次凸顯。例如,一些高新科技產品和高端科技人員目前難以進出入內地,但是仍可相對自由地進出港澳地區,可作為反封鎖、反禁運的間接途徑和有效手段。同時,港澳關稅區可適當分流(轉口)內地的部分進出口貿易,優化中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和國際收支平衡,排除或減少因較高貿易順差而衍生的貿易摩擦和阻礙。
特區發展不僅是澳門自身建設,需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更重要的是“以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新時期,澳門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功能就值得積極拓展及發揮,以澳門的獨特優勢,助力國家發展戰略實施。雖然澳門沒有深水港設施和航運業,但是航空業和陸路運輸物流已經和大灣區及內地高度相通,交通運輸已極為便捷,與海外國家或地區的物流、人流、資金流相通無阻。再者,伴隨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進出口貿易可以大量地從在岸(在地)模式轉向離岸模式,無需經過實地港口處理和航運。澳門完全可以利用在岸和離岸相結合方式進行面向內地和國際市場的轉口貿易,還可以通過澳門獨立關稅區進行一定量的貿易活動和融資安排,規避“脫鉤斷鏈”風險。
例如,澳門可以引進內地的一些科技公司和金融企業落戶,或者從國際海外市場引進一些高端的科技企業和國際金融服務企業,借助通道(在岸和離岸)作用把國內和國際市場直接對接起來,進口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新技術,協助內地產品出口海外,發行特殊投融資產品,擴大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作用,助推數字人民幣加快落地。當下,澳門正在進行產業轉型,拓展四大新興產業,包括大健康、高新科技和現代金融,對高端醫療儀器設備、先進機械、精密儀器,生命科學實驗器材、晶片研發製造技術以及現代金融科技產品均有巨大需求,可以加大從海外市場進口和引進,即滿足澳門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又可惠及大灣區及內地經濟建設。
結合自由港的人員、資訊和技術的自由流動,澳門可吸引海內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專家學者匯集,促進雙向交流,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澳門這個支點向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國家、葡語系國家進行拓展,然後向沿線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西非市場、北美市場進行拓展,真正使澳門自由港作用得到發揮,更好地服務國家所需。
澳門的貿易狀況目前不是很理想,進出口貿易總額不大。根據澳門統計局數據,近十年來,每年進口總額介於1000-1400億澳門元,主要是從歐洲及亞洲市場進口高端食品食材、酒水飲料、名貴提包、鐘錶、首飾及奢侈消費品,供本地酒店餐飲消費以及向內地遊客銷售。每年的出口額很小,維持在二、三百億澳門元規模,主要是對內地、香港提供一些旅遊服務和少量小機電器材。每年存在數百至千多億澳門元的貿易逆差。這種貿易模式不符合澳門的“一平臺”的戰略地位,不利於經濟適度多元,也無助於服務國家建設,必須加快進行調整。澳門應當更好地利用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優勢,直接採購或銷售先進儀器和高端設備以及多元化跨境金融產品與服務,真正發揮好經貿合作平臺或通道作用,內聯外接,增進中國和國際夥伴的貿易往來的數量和質量。在這方面,澳門是大有可爲的,特別是可以利用離岸轉口貿易形式,打造數字貿易平臺,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促進內地和世界市場的貿易、科技、金融、和高端科研人員交往,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有效運作,增強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貿易與金融體系安全,助力“雙循環”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
面對新形勢,澳門可從下述幾個方面著手,進一步發揮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作用:
第一,高度認識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特別是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在“雙循環”中的獨特作用,結合“中葡經貿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動貿易活動發展。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完善經濟貿易法規體系,培育一些本土主要貿易實體或是鼓勵內地和海外貿易機構(特別是葡語系國家)在澳門設立分支視窗,擴大進出口及轉口貿易的內涵和總量,促進內地和葡語系國家、世界上其它國家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大灣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
第二,拓展獨立關稅區功能,加強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以澳門獨立關稅區增加雙邊、多邊貿易協議,參與不同類型國際性和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發展全球交易夥伴關係。通過減少關稅壁壘、簡化貿易手續和提供便利的貿易環境,吸引更多的海內外企業和投資者選擇澳門作為貿易中心。這將有助於擴大澳門、內地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規模和效益,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完善自由港設施,對標世界上主要自由港,從物理設施、營商環境、法律規範、稅收優惠、便捷安全、人員流動等維度強化澳門自由港作用。澳門需著重打造離岸國際貿易平台,突出轉口貿易功能。同時,必須優化澳門的進出口貿易結構,不能囿於本地市場(旅遊休閒為主)消費需求,要根據深化國際經濟合作需要,積極擴大與內地和其它國家,特別是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雙向轉口貿易,側重高新技術、尖端設備、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國家建設亟需技術產品,更好地服務國家的“雙循環”。
第四,要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數字經濟建設。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新興產業建設,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相關科研平臺、設立科技創業基金和引入數字技術龍頭企業落戶澳門,吸引更多的創新人才和項目,在高新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加快澳門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
第五,貿易發展和金融服務是相互依存。澳門應結合現代金融業發展,進一步拓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中國和其它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重要金融中心和貿易往來橋樑。宜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到澳門設立分支機搆和業務,提供多元化現代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國際貿易結算、保險匯兌, 跨境投融資和資金快捷流動。同時,澳門要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確保現代金融業和進出口貿易活動的穩健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援。
第六,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國際貿易和自由港建設都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務,包括報關、通關、倉儲、物流、結算、翻譯、仲裁、律師和會計師等仲介服務。目前澳門的這些仲介服務相對不足,必須通盤考慮,認真解決,促進轉口貿易、跨境資金、人員流動、便捷服務以及數據安全等。此外,還要進一步拓展旅遊、會展和文化創意的服務產業。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和創新的產品,吸引更多的國際遊客和企業到澳門消費和投資,促進市場要素和人員的全方位流動,提升澳門的國際競爭力,最大可能地發揮好澳門自由港作用。
第七,必須加強人才培養和交流,促進“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可以加大對“1+4”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設高水準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到澳門學習和工作,加快發展國際化自由港。同時,澳門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才交流和合作,促進人才流動和經驗分享。通過培養和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為澳門產業轉型及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援。
總之,澳門應進一步發揮獨立關稅區和自由港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通過擴大轉口貿易、推動服務業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發展現代金融和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澳門可以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