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涛 王雪琦 崔志军 万里荣 韦勇兵
摘 要:本文以现有的《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为基础,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2+1”联合培养方案要求和铁道机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将《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标准和“2+1”联合培养方案要求和“1+X”证书考核内容对标,采取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和分组协作法,三法合一进行《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教学设计。旨在融合“2+1”联合培养和“1+X”证书模式,三位一体进行教学,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三教改革”,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铁职院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和其他专业类似课程提供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2+1” “1+X”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1 引言
《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是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直流机车(电力 SS3型、内燃 DF4 型)、交流机车(电力 HXD3 型)的车体结构、设备布置、走行部、牵引与缓冲装置、通风系统、管路系统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车的相关技术参数、结构和原理,掌握机车走行部检查的路径、方法、步伐、限度尺寸和排除故障的技能,掌握机车设备检查方法,能分析处理简单故障。其功能是对接铁道机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机车乘务员、机车整备员工作岗位,使学习者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车总体与走行部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机械部件的检修方法,为学生学习机车给油、故障处理等专业知识打基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该课程也是“2+1”联合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培养内容,占据了将近56个课时。并且在考取“电力机车钳工”证书时也是一个考核项目(机车走行部检查),所以为了兼顾校内常班教学、“2+1”联合培养要求、“电力机车钳工”证书考核要求,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课程设计。
2 “2+1”联合培养方案介绍
“2+1”联合培养主体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称“柳铁职院”)和南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称“南宁局”),“2+1”培养对象为与南宁局签有两方协议的在校生。培养过程包含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在校学习阶段(2年),实施主体为柳铁职院,全部由本校老师进行授课,学校铁路行业所需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及相关实训操作。第二时期包含两个过程,实施主体为南宁局。第一个过程在企业实习(半年),全部由企业导师和车间师傅进行培训,主要熟悉各工种操作流程,学习铁路行业现场操作手法。第二个过程为在校联合培养(半年),由50%的本校教师和50%的南宁局职教科人员联合进行培训。
整个“2+1”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南宁局制定,整个培训内容中包含科目较多,其中《内燃机车总体》、《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基本构造、作用及原理》两门培训科目与《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的内容相吻合,因此将这两门培训科目的内容与《机车总体及走行部》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表1所示。
3 “1+X”证书模式介绍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电力机车钳工证、内燃机车钳工证、电力机车副司机证等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证书,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考取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标准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考核评分表如表2所示。
学生在校考取的一般为中级,考试形式为由柳铁职院提供考试场地,南宁局和柳铁职院共同提供主考试评审官。《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主要与电力/内燃机车钳工证的考核内容相关,考核的项目包括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为上机考试,在机房进行;实操考试为实际操作类,在实训室进行,且实操部分由“基础钳工操作项目”和“机车走行部检查”两方面构成。从以上不难看出,《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与电力/内燃机车钳工证的考核内容有着极大的相同点。
但是电力/内燃机车钳工证的考核内容要求更加严格,而现有的《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的考试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这就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适应电力/内燃机车钳工证的考核内容要求,既要做到难度梯度层层递进,又要达到学生能够一次性通过电力/内燃机车钳工证的考核的要求,并且能够对接相应的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使课程标準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相融合。
4 《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教学设计
4.1 课程标准融合“2+1”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考核标准
依据“2+1”联合人才培养方案与机车钳工的考核标准,基于机车钳工的岗位工作过程,将课程标准与“2+1”联合人才培养方案与机车钳工的考核标准对接,按照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目标要求,重建《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机车的相关技术参数、结构和原理,掌握机车走行部检查的路径、方法、步伐、限度尺寸等核心知识点,能对机车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查找、故障分析和维修调试等,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重新设计的《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标准能够完全覆盖“2+1”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考证标准的全部内容,如表3所示。
4.2 教学设计融合“2+1”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考核内容
《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计划使用76课时,包含室内理论讲授课和室外整周实训课,其中室内理论讲授课为28课时,主要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室外整周实训课为48课时,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巩固和机车走行部检查内容。理论部分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授课,配合虚拟仿真实训室,采用线上闲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实训部分在室外实训基地进行授课,配合视频教学资源进行分组协作教学。下面就围绕《机车走行部检查》实训部分进行设计。
4.2.1 项目驱动设计
在查阅“2+1”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铁道机车行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最经典、最普遍的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进程,着重体现出专业性和代表性。内容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机车整体认知到走行部具体部件认知,从机车走行部检查流程到具体部件检查要点,最后到机车走行部故障查找,最终使学生获得对机车进行检查、故障分析和维修调试的技能。在打造项目驱动的过程里,必须跟据岗位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课程内容的总量来决定学时的分配,并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素养和职业认同感。设计实践教学具体内容见表4。
4.2.2 项目驱動的研究与制作
教师要求在熟悉和理解工作岗位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分解成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每个项目驱动下自觉主动的完成教学要求,一般项目单要求指明项目内容、工作步骤与要求,项目开展前需要的理论储备和工具准备,项目实施的步骤、核心要点以及实训体会等内容,特别是项目实施中的核心要点要突出,则要求指导老师对任务技能点要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最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与考核。
由于实训设备的数量限制,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班级中进行分组教学,6~8个人为一个小组,同时在进行考核评价时,既要突出对个人能力的考核,又要兼顾对团队总体的考核,且要以分值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
项目实施以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为主要用材,使用项目驱动法、合作法、练习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职教云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借助机车全面检查的微课和机车结构视频,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混合式教学理念,进行全过程、多层次教学,将整个检查流程分解为多个项目,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4.2.3 项目驱动的实施
下面就以项目四-机车故障查找与报活方法来介绍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
①建立情景课堂,下达课堂任务。课前先播放机车全面检查的视频,然后布置任务,即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10个随机机车故障查找与报活,让学生以机车检修者的身份进行机车故障查找训练和报活训练,仿照真实场景进行机车检查,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深刻的理解职业行为,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自信。
②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检查各小组进行机车检查前的准备事项,明确检查范围及走行路线:Ⅱ端排障器左侧(起点)→Ⅱ端端部→右侧走行部→Ⅰ端端部→左侧走行部→Ⅱ端排障器左侧(终点),检查具体线路见下图1。安排好组内检查顺序,同时相邻查找人员应间隔至少5min的时间,防止一人寻找到故障,其他人偷听或偷看。
教师讲解具体的考核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如机车检查范围检查共设置十个假设故障,故障假设包括松、缺、犯卡、断裂、过热等(故障假设可以用白色粉笔标记代表裂纹、剥离,红色粉笔标记代表烧损;也可以是实际的故障状态),检查范围按走行路线图指示进行,不得返回重复检查;考生应将查找到假设故障在指定的位置填写记录,字迹应清晰,字迹看不清楚者,视为无效等
③进行实操演练。根据组长安排好的人员顺序依次进行演练,组员在团体氛围中更加具有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要求对于演练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精准帮扶,并且每个小组推出一个“帮扶达人”以加分的形式对个人进行激励,让学生在团队中培养团队精神,收获知识与快乐,激发出对于职业行为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时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
④总结分析。每小组选取两名代表进行发言,一名总结检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另一名总结检查过程中团队的出现的问题及闪光点,并进行组间讨论,提出预防及改进的措施。教师对交流讨论后仍不清之处给以点拨,同时对记录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面对面解释和优化,强调操作中的安全、规范要求,并进行思政教育。
5 结语
本文以现有的《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为基础,主动将“2+1”定向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同时也对接“1+X”证书考核标准,更加注重产教融合,三位一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精心设计,旨在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铁职院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22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一般课题:南宁局“2+1”校企联合培养和“1+X”证书模式下铁道机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LZJ2022C027)。
参考文献:
[1]陈静,吴书龙,曹元军,戴其华.1+X证书制度下《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实践教学探索[J].时代汽车,2023(02):49-52.
[2]白文涛,陈文轩,王雪琦,胡士华,崔志军.高职院校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时代汽车,2023(01):94-96.
[3]王雪琦,何雷,崔志军,白文涛.VR技术在铁道车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时代汽车,2022(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