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佳,邹陆曦*,陈静文,宋翛然,王亚茹,代汶君
(1.徐州医科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 100875)
智慧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与智慧医疗相关的已有文献多数侧重研究智慧医疗的内涵、应用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较少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智慧医疗使用者的使用情况与使用意愿,以期根据实证研究提升智慧医疗的使用意愿。本研究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发放问卷,共回收49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06份,有效回收率为81.5%。将回收的数据导入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为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 24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
Davis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于1989年提出技术接受模型,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用户对信息技术的采纳与行为意愿分析。Davis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是该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可有效揭示用户的应用行为与采纳意图[1]。该模型在信息技术领域使用广泛且预测能力良好,故选用该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作为变量,提出如下假设:
H1:态度正向影响用户对智慧医疗的采纳意向。
H2: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对智慧医疗的采纳意向。
H3: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态度。
H4: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态度。
H5: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感知有用性。
感知风险的概念最初由Bauer从心理学延伸而来,用于解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认为消费者的任何购买决策行为都隐藏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被迫承担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厌恶、愤怒等不愉快情绪,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最初的概念[2]。基于此,Barach将感知风险定义为个体决策所导致不利结果的不确定性及所产生不利结果的严重性[3],强调了感知风险的主观性,当实际存在的客观风险没有全面地被个体感知到时,个体就有可能做出不利决策并面临严重程度不一的后果。用户在使用智慧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也会因信息技术限制等原因面临风险,如隐私风险、经济风险等,这些风险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用户对相关服务的信任及采纳意向,故提出如下假设:
H6:感知风险负向影响用户对智慧医疗的采纳意向。
Kim等的研究表明,在个性化门户网站使用行为背景下,过去的使用行为对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4]。Song等的研究表明,产品的使用经验正向影响用户对于产品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并进一步促进用户的采纳意向[5]。感知风险也是影响用户信任与采纳意向的因素之一,使用经验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用户对服务的主观感知风险降低,故提出如下假设:
H7:使用经验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感知有用性。
H8:使用经验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感知易用性。
H9:使用经验负向影响用户采纳智慧医疗的感知风险。
H10:使用经验正向影响用户对智慧医疗的采纳意向。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提出智慧医疗使用影响用户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详见图1。
图1 智慧医疗使用影响用户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Fig.1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smart medical use on users’ use intention
本研究的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受访者的智慧医疗使用意愿,这部分内容的变量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数字1~5表示对题项的同意程度从“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逐级增强。量表中的变量及测量题项借鉴国内外经过验证的成熟量表,结合智慧医疗的特点改编而成。其中,智慧医疗使用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变量参考Davis的研究,分别包含5个题项[1]。感知风险变量参考Featherman等与Tandon等的研究,包含5个题项[6-7]。态度变量参考Bhattacherjee与Ing-Long Wu的研究,包含4个题项[8-9]。使用经验变量参考Kim等与Song等的研究,包含3个题项[10、5]。采纳意向变量参考Venkatesh等与Miao等的研究,包含3个题项[11-12]。详见表1。
表1 测量变量量表Tab.1 Measurement Variable Scale
2.2.1 信度分析结果
信度能够反映问卷量表可靠性,是量表内部一致性与稳定性的测量指标。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研究量表,根据信度系数的大小判断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态度、使用经验、采纳意向5个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6,且研究变量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表明数据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详见表2。
表2 信度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2.2.2 效度分析结果
使用AMOS 24软件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绝对拟合指数(CMIN/DF)为1.651,小于临界值3.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0,小于临界值0.10,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各项拟合指标均大于临界值,表明结构方程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好。详见表3。
表3 模型拟合结果Tab.3 Results of model fitting
在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布上,男性194人(47.8%),女性212人(52.2%),比例均衡。在年龄分布上,受访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周岁,共393人(96.8%),其次是30周岁以上,共9人(2.2%),最后是18周岁以下,共4人(1.0%)。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学历占较大比重,共357人(87.9%),其次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共34人(8.3%),最后是本科以下学历,共15人(3.7%)。在居住地区分布上,大多数受访者的居住地集中在城镇,共316人(77.8%),居住在农村的有90人(22.2%)。在专业/职业与医疗的相关性分布上,专业/职业与医疗无关的人数最多,共297人(73.2%),有一定关系的有99人(24.4%),是医疗工作者的有10人(2.4%)。健康状况方面,386人(95.1%)无基础病,20人(4.9%)有基础病。手术史方面,331人(81.5%)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75人(18.5%)接受过手术治疗。
①态度对采纳意向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5,P>0.05),假设H1不成立。②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向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96,P>0.05),假设H2不成立。③感知有用性对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93,P<0.001),假设H3成立。④感知易用性对态度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3,P>0.05),假设H4不成立。⑤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3,P<0.01),假设H5成立。⑥感知风险对采纳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13,P<0.05),假设H6成立。⑦使用经验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65,P<0.001),假设H7成立。⑧使用经验对感知易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65,P<0.001),假设H8成立。⑨使用经验对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13,P<0.05),假设H9成立。⑩使用经验对采纳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8,P<0.05),假设H10成立。
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智慧医疗的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采纳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使用经验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采纳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态度正向影响采纳意向、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采纳意向、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态度的假设均未得到验证,其原因可能是样本的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的样本主要为20~30岁的年轻群体,该群体身心素质相对较好,医疗需求相对较低,致使该群体对智慧医疗的态度与感知有用性并不能完全正向影响该群体的采纳意向,而上述原因又导致其智慧医疗使用实践较少,对智慧医疗的态度不完全清晰,故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态度的假设未得到验证。
基于上述结论,结合受访者的建议与意见,得出如下启示:
1)使用经验对于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采纳意向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感知风险具有负向作用,故改善用户对智慧医疗服务的体验效果至关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提高智慧医疗应用及服务的准确率。开发者需开发出疾病诊断、健康数据管理精确度更高的应用程序,根据用户的病情或健康管理需要不断优化程序。提升智慧医疗诊疗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结合智慧医疗设备给出的参考建议精准判定患者病情。应用与服务的管理者应统筹管理整个流程,加强对诊疗全流程的监督,提升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并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使用意愿。②提高智慧医疗应用及服务的便利性。可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与需求,开发出操作流程精简、服务模式多样的应用程序,配备精细化的指引教程与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硬件开发者可改善设备的体积及性能等,使得设备具有更高的便携性。应用平台可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提升诊疗效率,随时回应用户需求,使用户享受更便利的服务,从而提升其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及对智慧医疗的使用意愿。③注重智慧医疗应用及服务的信息安全及质量控制。“互联网+”医疗模式使得用户的个人隐私面临极大安全风险,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会直接导致用户对医患关系不信任,顾虑使用智慧医疗产品及服务。医疗机构及智慧医疗应用平台应制订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杜绝信息泄漏,严格保证智慧医疗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降低患者的风险感知,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智慧医疗的使用意向。
2)智慧医疗在许多医疗场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尚未在群众中普遍推广使用,主要在于使用成本高,用户对智慧医疗的认知率低,故在价格方面,智慧医疗产品应适当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性价比,使得智慧医疗价格实惠亲民。在提升用户认知率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社区也可组织活动指导群众开展实践学习,培养群众使用智慧医疗的意识,推动智慧医疗宣传科普实际落地,既能增加群众的使用经验,也能改善群众对智慧医疗的使用态度。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互联网+”医疗问题有望解决,如可穿戴设备的同质化严重、精确性低,区域性医疗信息不互通,弱势群体使用困难,远程医疗实现困难等,这使得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医疗应用平台需开发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功能,医疗机构间应实行区域数据统一化,实现区域性医疗信息互通,应用开发者需加大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关,开发更多弱势群体适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