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强 张 欢 杨凌帆 滑 荣 刘 佳 刘 燕 陈国远 崔多英*
(1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 盐城,224057;2 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2022年5月17日,在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路南部芦苇荡(33°33′9.85″N,120°35′27.42″E)观察到环志号BJZ008(♀)的野化放归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家庭繁殖2只雏鹤,幼鸟刚出壳5—10 h左右(图1)。该巢址位于往年旧巢附近约20 m左右。初步判断,BJZ008与配偶于2022年3月中下旬在该处筑巢、繁殖,4月中旬产卵、孵化,5月中旬雏鸟出壳。根据野化放归后GPS跟踪监测的数据位点和现场直接观察发现,BJZ008夏季主要在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荡栖息,偶尔进入农田、荒地和池塘活动,秋冬季节融入盐城湿地丹顶鹤越冬大种群。2023年3月2日,观察到17只即将向北方繁殖地迁徙的野生丹顶鹤集群,盘飞后降落在盐城保护区鹤类繁育中心广场开阔草地,该集群由多个家庭和单只丹顶鹤组成,其中有2只1龄幼鹤活动相对独立,明显不属于该集群任何家庭,推测是在盐城保护区野化放归的丹顶鹤2022年春季繁殖的后代,已离开亲鸟融入野生丹顶鹤鹤迁徙集群,该迁徙集群随后起飞,在保护区上空盘飞数圈后,高声鸣叫,离开保护区向北方繁殖地迁飞。丹顶鹤生活史中,当年出生的幼鹤随亲鸟到达越冬地后,会以家庭为单位和越冬种群共同生活至冬季结束;随着春季来临,越冬丹顶鹤亲鸟会有驱赶幼鸟的行为,这些即将年满1龄的幼鹤开始独立生活,并在迁徙季开始的时候,在鹤群的鸣叫、盘飞和招引之下,加入丹顶鹤迁徙集群,随鹤群向北方繁殖地迁徙。虽然未能给野化放归丹顶鹤的后代佩戴卫星定位追踪器,获得其迁徙的直接证据,但2023年3月2日在盐城保护区丹顶鹤迁徙集群里发现的2只独立幼鹤,为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提供了间接证据。
图1 江苏盐城湿地野化放归丹顶鹤BJZ008号及2只幼鸟(陈国远 摄影)Fig.1 Reintroduced red-crowned crane BJZ008 and 2 nestling birds in Yancheng Wetland,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hotoed by CHEN Guoyuan)
动物园是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可为重引入项目提供动物来源,并开展濒危物种的重引入生物学研究(蒋志刚等, 1997; 马建章等,2004)。2013年11月、12月和2015年1月、3月,由北京动物园牵头实施的丹顶鹤野化放归项目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只)和黑龙江林甸湿地(2只)共释放16只丹顶鹤。放归野外的丹顶鹤均为圈养繁育个体,其中,来自合肥野生动物园4只、石家庄动物园2只、北京动物园6只、沈阳森林动物园2只、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只(崔多英等, 2017)。利用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湖南环球信士,太阳能,背包式,15 g)和野外直接观察法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研究发现:重引入丹顶鹤主要在野化放归地点附近活动,与野生丹顶鹤有鸣叫、对鸣、齐鸣、展翅、振翅、衔物、跳跃和舞蹈等社群行为,但野化放归个体并未参加迁徙。16只重引入丹顶鹤释放后1 a内,野外存活9只,死亡4只,失联2只,1只受伤回收笼养;其在野外的存活率为56.25%至68.75%(滑荣等, 2018)。从2015年至2022年,共发现3只上述野放丹顶鹤个体在黑龙江林甸(环志号:BJZ0014 ♀)、江苏盐城(环志号:BJZ001 ♀、BJZ008)野外分别配对成功,并且成功筑巢、产卵,共孵化、育幼存活9只幼鹤,其中黑龙江林甸的BJZ0014家庭繁殖1只幼鹤,江苏盐城的BJZ001和BJZ008家庭共繁殖8只幼鹤。
持续监测发现BJZ001和BJZ008丹顶鹤家庭繁殖的8只雏鸟每年4、5月在江苏盐城湿地出生后,均存活至11月以后。江苏盐城湿地野化放归丹顶鹤冬季活动比较分散,同时有来此越冬的丹顶鹤大群活动,观察到野化放归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有所互动,但仍保持一定距离。值得注意的是,翌年2、3月,随着气温上升、南风渐起,盐城保护区的越冬丹顶鹤迁徙集群,从盐城出发飞往北方繁殖地的时候,这些前一年出生的幼鹤均在该时间节点突然消失,盐城保护区仅能观察到未迁徙的BJZ001和BJZ008个体及其配偶。结合丹顶鹤生活史规律,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在盐城保护区野化放归丹顶鹤的8只后代,已加入到当地野生越冬丹顶鹤的迁徙集群,参与了春季迁徙。野化放归丹顶鹤在野外长期存活,标志该野化放归项目获得初步成功;释放丹顶鹤在野外成功配对和繁殖后代,意味着该野化放归项目取得进一步成果;而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实现了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数量增加的目的,对已经非常脆弱的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保护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