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芬 马彩萍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多以患者个人情感、行为改变等为主要特征[1]。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妄想、思维紊乱、幻觉、言语凌乱、冲动、运动行为明显异常或混乱等,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分裂状态,其社会功能会受到明显损害,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记忆力慢性衰退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如使用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药物,在用药后能积极与人体中多巴胺受体相结合,阻滞5-羟色胺受体,进而能够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但由于不同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药物疗效及种类可能存在不同的治疗效果,并且部分学者认为抗精神类药物用药后会出现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而引起心电图异常等情况[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厦门市仙岳医院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104 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就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厦门市仙岳医院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104 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采取1∶1 比例法进行分组,每组52 例。参照组男性31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龄(69.83±3.65)岁;平均病程(18.23±2.10)年。研究组男性33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70.11±3.79)岁;平均病程(18.43±2.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医学伦理原则及道德要求。
纳入标准:(1)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5]中精神分裂诊断相符。(2)近1 周内未使用影响研究结果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心血管药物)。(3)年龄≥60 岁。(4)知情研究,能完整接受治疗干预方案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神经疾病或精神系统疾病者。(2)存在器质性病变。(3)其他免疫性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异常者。(4)存在严重肾脏、心脏功能损伤、障碍,或多器官功能障碍者。(5)严重酒精依赖者。(6)患恶性肿瘤者。(7)入组前存在肺水肿、感染等情况。(8)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具体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规格:1 mg),药物使用剂量为1 mg/d,1 次/d,随后进行药物调整,逐渐调整至4~6 mg/d。
研究组实施奥氮平治疗。具体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奥氮平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0,规格:5 mg)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2.5 mg,1 次/d,用药3 d 后,患者无明显异常情况下逐渐增加药物使用剂量,调整至5~20 mg/d。
两组患者持续用药治疗3 个月,在整个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药物反应及耐药性等,同时在整个用药治疗干预期间禁止患者自行服用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以及治疗、影响心脏疾病的药物,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或是影响研究结果,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1)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后评估,量表共30 项,总分30~21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越好[6]。
(2)心电图异常情况:使用日本光电12 导心电图机监测,并统计记录患者出现房性早搏、肢导低电压、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情况,以及ST-T 及Q-T 变化。
(3)心功能参数:采用心功能检测仪(广东薄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22071717,型号:B1)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 周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分,)
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总发生率为15.38%,参照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总发生率为34.62%,参照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参数比较()
表3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参数比较()
据相关研究显示,出现精神分裂症与患者情感功能障碍、代谢功能障碍及体质量增加等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目前临床无特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靠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来缓解疾病进展[7]。但由于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差,新陈代谢缓慢,加之需要长久地服用大量药物,极其容易导致患者血糖、血糖及体脂量等指标上升,增加患者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8]。同时,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身神经紊乱情况,而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抗精神疾病类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心肌功能,严重情况可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等情况,并且若未遵从医嘱进行服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现服药中毒等,十分不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9]。因此,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还需合理地选用药物治疗方式,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剂量等,并积极做好相关检测,以更好地提升治疗效率,保证患者用药治疗安全[10]。
在本研究中,经过相应的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采取奥氮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积极治疗患者,改善患者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本研究治疗方案主要参照《中国精神分裂防治指南》[11]中的治疗策略,主要原因为:奥氮平、利培酮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药物,均能与人体中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发挥出积极的治疗作用,其中奥氮平作为氯氮平的衍生物之一,在进入人体后,能够选择性地与5-羟色胺2 受体结合,并产生良好的阻断作用,因而能够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改善患者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12]。同时,能够积极改善患者脑部的多种神经通路,尤其是能明显改善患者脑部边缘的多巴胺通路,进而积极调节、改善患者情绪;而利培酮作为苯丙异噁唑衍生物中的一种,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积极与多巴胺D2受体结合起到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作用[13]。因此,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采取奥氮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目前,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后,极易导致患者心电图出现改变,认为这与部分药物能引起患者心肌复极化障碍存在密切相关性,主要因药物作用机制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抑制神经、三磷酸腺苷酶等,而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维持神经膜电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改变更容易引起患者产生心电图改变[14]。同时,部分学者还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抗组胺、局部麻醉这3 种作用,而这3 种作用可决定药物对心肌的奎尼丁样作用,故在用药后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总发生率均较高,但研究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这提示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采取奥氮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虽能发挥出有效的治疗作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心肌功能,进而引起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主要原因为:相对于其他药物,抗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其对于人体的作用相对较为复杂,如药物中的抗胆碱作用,其能通过抑制人体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性来起到治疗作用;但在这一药物作用过程中常会促使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出现心动过速等不良情况。同时,抗精神类药物还会通过抑制K+-Na--ATP 酶来发挥药物的作用及疗效,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心肌细胞外离子平衡,引起心肌自动去极化出现延缓,使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出现降低,进而引起心肌出现非特异ST-T 改变,发生心动过缓、T波倒置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现象[15]。因此,在临床对患者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及做好心电图监测等。
此外,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采取奥氮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虽能发挥出有效的治疗作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心功能。主要原因为: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心肌细胞之间结缔组织增生、心脏可增大、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改变及钙化等情况,可进一步减少心排血量,出现心脏的潜在力量下降情况,进而出现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兴奋性降低情况,心肌功能明显较低,故其对于抗精神类药物会更敏感,极其容易出现射血分数降低等情况,引起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采取奥氮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患者,但会出现心电图异常等情况,影响患者心功能,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心电图、心功能异常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应对、处理措施,以避免意外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