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传统、技法、生活

2024-01-11 07:54张仃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叶浅予速写人物画

本页图:1992 年 叶浅予与张仃

1949 年的春天,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动人心,东大军入关,北京解放……

当时我正在沈阳,从北京报纸上,看到文化界欢迎解放军入城的消息中,有老朋友的名字—叶浅予。

已经有十几年未曾见面了,在战争中的十几年,尤其感到长久。在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和南京的一群漫画家,组织了一个漫画宣传队,叶浅予是领队。从上海到南京,到武汉,开抗日漫画展览会,画街头抗日宣传画。当时我还是个青年,而叶早已是成熟的、著名的漫画家了。他在团体中,由于艺术成就、社会经历、干练的才能和他的年龄,自然成为青年艺术家们所推崇的人物,尤其是他在艺术上的勤奋、迅速、多产,给人留有深刻的记忆。

看到叶浅予的名字之后,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年来,他又画了些什么?他在艺术上有些什么想法?—就匆匆写了一封信去,很快便收到了回信,他在信上说:“我想多学学传统,试以宋画的方法,画画现代人物。”他的想法给我以很大启发。中国画在解放后如何发展,虽也有些设想,但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而浅予当时的意见,已不只是设想,而是经过几年艺术实践的心得了。

动用宋画方法画现代人物,我在理性上意识到,这对中国画改革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命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当时我想,这也将是画家叶浅予所采取的批判态度吧。

建国以后,叶浅予的第一幅重彩巨作《中华民族大团结》,证明了我的猜想是对的。作者选取这样重大的题材,还是第一次,作者的政治态度与艺术观念,鲜明地显示出来。画什么?固然是重要的。怎样画?同样也是重要的,题材与表现方法、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关系,有时还是被一些人对立起来,或重视题材,排斥表现方法;或强调技巧,忽视内容。

叶浅予这幅画,在当时,对于中国画的推陈出新有它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作者在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除了题材巨大,人物众多,在风格上,与传统绘画也一脉相承。从构图、设色、勾线、空白背景等等,许多传统绘画的特点,在那时还不能为美术家们普遍接受,而叶浅予已创作出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来了。

浅予的人物画,在这幅画之前,小品居多,一个人或两三个人的场面,常常是一些舞蹈的抒情题材,所以也有人说:“叶浅予的人物题材有局限,只能画长袖善舞。”固然读者可以要求一个老画家不但能创作抒情小品,而且能创作更多的史诗式的巨作,但是对画家来说,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画好肖像,就不会画好群像;没有许许多多长袖善舞的小品,也不可能达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巨制,而且在这幅画中,不止是长袖,也出现了短袖的干部服,从此以后,在叶浅予的画面上,开始不断地出现劳动人民的形象。

从长袖到短袖,在艺术上固然要经过不少艰难,但终究是服饰上或技法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果没有作者的世界观与艺术观的新,作者笔下人物的精神面貌就新不了。叶浅予的人物形象,与老一代人物画家比较起来就更自然、更新、更有时代感了。

浅予的人物画,得力于他几十年来不断的速写功夫。速写使他不断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速写也成为他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纽带。

我们期待着,这位老画家,勇猛精进,更加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更加巨大的人物画作品,丰富我们社会主义的绘画艺术。

对页图:叶浅予《武陵藏奇峰》138×69.5cm 纸本 1993 年 私人收藏

猜你喜欢
叶浅予速写人物画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蹲连”速写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