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树波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因为小学低年级的计算相对比较简单,虽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那么,如何降低小学生的计算错误率,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能够认真?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同仁们共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注程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计算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1.创设有趣情境。例如,在教学利率这一部分时,可以进行“小小银行家”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并根据利率计算到期获得的利息;在學习小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到超市购物的活动,购物前先填写购物清单,结账后,计算所购物品总金额与购物小票上的总价进行核对。
2.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开展一系列有关计算的数学活动,以此挖掘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比赛加以发奖等,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挖掘他们的计算潜能,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对数字和符号一定要认真看清。不少学生在计算时不加以审题,或者审题不认真,马马虎虎地就写。对于这类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做到细致,清清楚楚地看清符号和数字,绝不能把题目抄错,用以作为确保正确计算的前提。
2.凝心秉气正确书写,做到工整有序。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只要是学生的动笔环节,我都会不停地巡视,即便是书写数字,也会督促学生认认真真写每一笔,做到每一个数字都工整有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想象思考,初步进行心算。引导学生在动笔计算之前,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将题目反复多读几遍、多思考,用心算的方式计算出结果,再通过笔算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答案,这种做法事半功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4.加强计算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小学一、二年级口算加减法和乘除法都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100以内的。我们可以采取变化多端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采用游戏等活动形式组织进行训练。课前三分钟口算,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为学习复杂一些的运算夯实基础。
5.引导学生计算要细心,学会自己避开错误。要求学生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计算,把握好节奏,对好出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尽量放慢书写和计算的速度,力争做到做一步对一步。
6.细心验算,养成勤于检查的好习惯。要强化学生做完每一步要及时“回头望”,细心检查是否正确。养成多回头看,及时查缺补漏,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正确计算的错误率。
7.学会检查,利用专题课进行改错。教师要针对容易出错的问题,或者类似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交流,查找出错误的原因,给与引导。
三、应用数学规律,克服心理因素影响
1.思维定势的干扰。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在以下三题的计算中:①5×6+4;②4×8+3;③9+3×2,经统计,近40%的学生把③算成9+3×2=12×2=24。如果要求学生说出四则运算的法则,都能正确说出,但由于①②两题的定势副作用,③题出错的机率大大增加。
2.负迁移的作用。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老方法、旧法则对新法则的干扰。如教学5-3.3时,就会受到整数加小数5+3.3=8.3的负迁移影响,错算成5-3.3=2.3。
3.注意力差。小学高年级混合运算中有整数、分数和小数,数据大,外形繁杂,学生在计算中既要注意数据、符号,又要考虑运算法则,手、脑、眼同时作用才能完成。
四、家校共育提升计算能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在“双减”等政策实施以来,家校之间的关系面临挑战与机遇,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握住手中的方向标,在第一课堂下功夫,第二课堂抓提升,第三课堂重应用。同时,要紧密联系家长,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学生评价机制,学生帮扶机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购物、乘车、规划路线等感受计算能力对生活的重要影响,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