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赜

2024-01-10 01:50郭延政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郭延政

一、慎重选文,浅显易懂

开展文言文教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选文是否能让儿童乐于接受。对于小学启蒙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顾振彪先生说,小学低年级以培养对文言诗文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高年级以培养文言诗文的感受力为重点,选文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童趣。李振村老师也提出,要让小学生也能够学习古文,他还把那种“小家小幅,小家小作;小人小事,小清新小好玩”的古文称作“小古文”。这一切都在启示我们,教师在选择课内外文本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学情,尽量选择短小有趣的文本,以启蒙过渡和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如果只是教授课内文言文,那么不存在选文的问题,但是如果要拓展课外的文言文,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因为选文晦涩难懂让学生失去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适当放手,发挥潜力

笔者认为,我们要结合学段要求和文本的难易程度,灵活选择放手的程度。在文言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借助学习支架(如看译文、文白连线、文白对读等)自主把握主要内容。笔者在执教《精卫填海》一课时,让学生先自己对照注释,将文言文和对应的白话文连起来,再进行文白对读,省事省力。笔者在执教《铁杵成针》一课时,就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先自己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和周围的学习伙伴讨论,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没说到位的关键词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主要靠自主学习落实了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

三、融入资源,营造氛围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笔者相机会在“复述故事”“想象画面”“涵泳诵读”“感悟理解”等教学活动中富有变化地融入视频、音频、漫画、绘本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一些教学环节充满不一样的新鲜感,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如,在执教《郝隆晒书》一文时,笔者先出示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让学生猜猜“你躺在太阳底下干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学习原文(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让每句话意思的理解变得轻而易举。

四、巧用猜读,改变节奏

课堂是需要讲究节奏的,如果课堂总是一种节奏而缺乏变化,就没有了应有的律动,从而让人丧失对她的感受力。王崧舟老师就说:“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是因为我们的课不注重节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节奏,所以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来说,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就更需要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抓住孩子的心,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多种节奏的和谐对比和转化,使课堂充满强烈而持續的影响力”。

五、激活想象,涵泳感悟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篇幅短小的“小古文”,在理解意思、整体感知内容方面相对容易,但是在领略人物情感、感受精神文化等方面仍然要下一番功夫,必要时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留白之处。例如,在笔者执教的《精卫填海》一课中,“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留给人无尽的感伤和不甘,但是不经引导学生很难注意和体会到。笔者就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想象,还原生活场景,让这份无尽的感伤在反复涵泳中流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六、整合拓展,文化寻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大幅度增加,但是总共也就只有14篇,要想借此落实小学阶段的文言启蒙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恐怕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更多文言文,进行“1+X”式教学。例如,在我执教的《精卫填海》一课中,“整合”是贯穿始终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精卫鸟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精卫鸟的外形,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等到最后学完课文时,再次把这段描写精卫外形的课外原文和课文部分连起来诵读,让整合自然无痕。在领会精卫“不畏艰险、永不言弃”的精神时,我整合了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王建的《精卫词》、顾炎武的《精卫·万事有不平》、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等诗句,让学生站在中华文化长河之中体会这种精神的传承,让这种文化因子敲击心灵、融进血脉。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精卫走到我梦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填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