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铸玻璃中光影结构的表现

2024-01-10 18:12:29许天爰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观者光影光线

许天爰

Kiln-cast glass craft is an important glass craft. Glass,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by this craft and demonstrates a sense of big size, often shows special light and shadow structure due to the intervention of light.

玻璃具有其独特的通透性,这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在玻璃艺术的审美趣味中,光影的审美倾向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项特征。窑铸工艺作为玻璃的一项重要的工艺,其所能表现的、具有体量感的玻璃往往会由于光的介入而产生特殊的光影结构。

本文聚焦光影在窑铸玻璃艺术表现的审美取向与表现方式,从窑铸玻璃的材料特性、色彩关系、造型语言及工艺特征四方面展开,论证光影结构在窑铸玻璃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光影结构在窑铸玻璃的内部表现中呈现出透视原理、正负空间、视错觉的三种基本表现规律。

一、光影结构视角下的窑铸玻璃

玻璃区别于其他大多数艺术媒介的主要特质是其透光性。可见光不但可以通过玻璃透射,其中一小部分也会被反射、折射、散射,从而导致光线以及其中的图像、颜色发生改变。光进入玻璃内部或流于玻璃表面,在内部或是周围空间产生影,由此,不同的面折射、反射、散射光,便产生了不同的光影结构。

在窑铸玻璃艺术创作中,光影的介入使玻璃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影表现效果,光学原理为玻璃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捷克斯洛伐克艺术家斯捷潘·帕拉(Stepan Pala)在作品中强调了玻璃反射光带来特殊的空间效果的能力,他使用光学玻璃制作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几何雕塑,这些切割面产生了无数的反射,呈现出几何化的光影结构的表达。美国艺术家史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的作品体现了玻璃光影交错的空间立体感和晶莹剔透的唯美意境。作品内部的空间依靠他对气泡神一般的掌控,产生迷人的、严谨的几何性的光影效果。同样,柔和地处理外部形态也会产生柔和细腻的光影效果表达。艺术家弗拉基米拉·克伦帕尔(Vladimíra Klumpar)的作品不仅呈现出曲线美的造型,还对玻璃的厚薄进行了控制,其自身的外形在塑造光影结构的同时,光影又塑造了玻璃自身的外部造型。

除了这种通过在前期造型或烧制中途改变玻璃成型的效果影响光线结构的表现外,对光影结构的表现还体现在后期的加工方式中。英国窑铸玻璃艺术的先驱者科林·里德(Colin Reid)的作品《飞鱼》在通过冷加工改变外部形态的同时,将具体的事物造型作为作品的负形。精准的研磨角度结合高超的研磨技法,将外部的玻璃抛光,反射玻璃内部的负形,观者在大多数角度只能够看到一片清澈的玻璃,但是当处于一个特殊的角度时,就会看到鱼群满布的内部空间,展现了多重的空间维度。其外部坚硬、笔直的线条与自然造型、具象写实的内部造型还有折射的光影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出神入化、虚实相生的光影效果。

玻璃在光线的作用下无论是在表面还是在内部呈现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对比变化,其塑造的光影效果给观者带来似真似幻的视觉效果与想象空间。在光影所呈现的多样的效果中,光影结构的表现在窑铸玻璃艺术创作中不容忽视,以此形成了多样的审美表达。

二、影响光影结构的多重因素

1.穿透的光线

光线对于光影结构的影响是无法被忽视的,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专注于利用玻璃的透明性,他们创造的许多形式是透镜或棱镜,结合光学原理,从而展现富于光影效果的作品。例如艺术家斯捷潘·帕拉很好地运用了凹凸透镜的原理塑造光影结构,她的作品由两片圆形玻璃组成,通过一根铰链在中间固定在一起,如果推动该铰链,玻璃就会开始滚动,凸透镜的造型引起了玻璃在观看时的放大效果,从而改变了玻璃内部的光影结构空间。而在艺术家弗兰蒂塞克·维兹纳(Franti?ek Vízner)的作品中,即使玻璃的有一些部分很薄,但它们的颜色还是很深,这与人们通常的认知不同,人们往往认为玻璃越薄的地方光线透过得越多,颜色就会越浅(图1)。

2.流动的色彩

玻璃的色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影结构的表达,一般来说,同一颜色的玻璃,其厚的部分往往要暗于其薄的部分。由此,当一件窑铸玻璃外部的颜色较浅,内部的颜色较深时,往往可以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空间感。在玻璃透光性的影响下,颜色会根据玻璃自身的结构特点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光影结构空间。厚度越厚的地方透光率越低,其颜色较深空间体积感较强,与薄的部分产生虚实对比,加强光影的结构感。在新西兰艺术家加利亚·阿姆塞尔(Galia Amsel)早期的作品中呈现条带状的形式,体现了这种颜色的过渡、玻璃的虚实对比,而她近期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宽阔的圆形形式,从黑暗过渡到明亮,或者从不透明过渡到半透明,通过光、颜色和图案的表达,展现流光之美,随着颜色的流动,光影的结构也富于动感。

3.复杂的形态

除了受到光线与色彩的影响,窑铸工艺由于其模具成型熔融玻璃的铸造方式,其造型可以变化多端,综合运用玻璃的材料语言,适应观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光影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家卡琳·莫奇(Karin Morch)在处理作品的外部造型時,较大程度地增强了玻璃厚薄的对比,通过大量的曲线运用改变边缘的层叠、厚薄关系,蜿蜒流动的曲线透过玻璃又在不同的视角可以被观察到,线条的流动感加深了对光影结构的塑造,较强的虚实对比改变了空间内观者对作品的感受,呈现出灵动、轻盈的效果。

4.多变的肌理

此外,对玻璃表面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会对光影结构的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研究玻璃光谱的专家海克·布拉奇罗夫(Heike Brachlow)清晰地展现了亚光和透光的不同光影结构的表现,甚至,当在玻璃表面进行雕刻时,玻璃所呈现出的光影结构效果更为不同。相对粗糙的亚光表面,会漫射光线,阻挡一部分光线进入玻璃的内部空间,阻碍视野,甚至产生白色颗粒状物质,物体会看起来是半透明而非透明的。而玻璃抛光表面后,可以允许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玻璃内部,颜色更为通透,观者可以更好地观察内部结构形式。当玻璃的一个面被抛光,而另一面亚光处理,将物体照亮,通过抛光表面并在亚光面上观察时,它看起来会比表面全部进行哑光处理的物体更亮。肌理材质的变化会改变光线的穿透与光影的效果,以此影响玻璃作品的虚实空间、光影结构。

三、光影结构在窑铸玻璃中的基本表现规律

1.透视原理

将绘画中的透视关系运用在窑铸玻璃创作中是一种常见的表现规律。玻璃的透明可以展现结构的具体形态,观者因此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内部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家运用透视原理结合光学原理与色彩表现,对玻璃造型、内部结构进行表现,分解、穿插、构建、重组多维度的空间,从而展现独特的光影结构。在玻璃立体主义大师史坦尼斯拉夫·李宾斯基的玻璃铸造作品中,抛弃了繁复的外形,应用透视结合绘画的原理,通过薄厚变化来控制光影,展现出透视原理在玻璃雕塑中的运用(图2)。

2.正负空间

在窑铸玻璃创作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规律是对正负空间的理解与运用,这种规律通常表现为玻璃的负空间的造型对玻璃内部的光影结构的影响。如澳大利亚艺术家理查德·怀特利(Richard Whitely)的作品往改变内部的造型,外部造型趋于整体、几何化的呈现,使观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内部空间的正负形变化,处理较薄(甚至是中空)的地方由于光线穿透较多,颜色較浅,因此具有一种虚空间的感受,与较厚的部分产生明暗对比,加深了作品内部的空间感与光影的结构。怀特利受到李宾斯基的影响很深,他对正负空间的运用与表现很强,捕捉或折射光线,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结合,光影结构的表现柔和而富于变化,给观者以虚实相生之感(图3)。

3.视错觉 玻璃对光线的吸收与释放,在表达透视的逻辑规律上显示 出其独特优势,展现了运用视错觉的表现规律。艺术家在表现窑 铸玻璃内部的光影结构时会巧妙地运用光学原理与视错觉表现独 特的光影结构。通过使用切割和抛光的玻璃表面处理简单的几何 形状、反射,使观者产生视错觉。当光线穿透实体存在的铸造玻 璃作品,实现了折射与反射,玻璃内部的负形受到光影的影响, 产生了虚像,与外形在视觉上虚实相间,产生似真又似幻的空 间。如艺术家托马斯·布尔松(Tomá? Brzon)的作品中,完美 的切割反射了光线,在雕塑中创造出几何的轮廓形状,由于外部 造型简单且表面精细抛光,内部空间一览无余,使得内部结构在 光线的影响下产生光影的变化,线条与块面相互交错,产生无数 的虚像,以此产生了虚实相间的光影结构,观者在不同的视角观 看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感受到多重不一样的空间维度的 错觉。 四、玻璃创作中光影塑形的实验拓展 对光影结构的运用离不开艺术家的实验性创作,利用光学 影像的重叠交错是其中一种实验性的探索。英国艺术家海伦·斯 莱特·斯托克斯(Helen Slater Stokes)在2007年的作品《旅 途》使用了平板叠层的方式进行创作,利用不同图像的重叠来呈 现三维画面,由此创作出一个具有空间纵深感的装置。海伦在这 十年间持续对这种叠层的空间进行了探索,探索这些与双眼视觉 有关的科学原理——每只眼睛不同的视角是融合在一起并由大脑 合理化,以创建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图像。艺术家将这种叠层 的形式尝试运用在窑铸工艺中,使作品中的图像由多幅不同的图 画组成,漂浮在铸件内。这种使用具有轻微变化和添加的双图像, 允许观者凝视平面图画,也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差距,在玻璃板 中营造了风景画一般的空间场域,她的窑炉成型玻璃作品应用光 学原理探索了玻璃内3D或空间图像的创建,处理和挑战了对空 间、结构的感知。 在现当代艺术中,利用玻璃雕塑、玻璃壁画等公共艺术的 表现形式,在公共空间内进行场域的营造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实验 性探索。美国艺术家罗尼·霍恩(Roni Horn)的作品展现了在空 间场域中的观众与作品、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她通常在相对的墙 壁、相邻的房间或是一系列建筑物中安装一件作品,使观众、环 境与她的作品之间建立复杂的关系。她的作品以几何形体(尤其 是圆柱体)的玻璃为主要元素,与侧面粗糙肌理相对应的是光泽 的顶面,顶面经过抛光的处理,并在张力的作用下像液体一样微 微弯曲,这种微妙的变化使作品似是受到张力影响还未溢出的水 面。她的作品受到阳光的反射或阴天的阴影影响,依靠天气等自 然元素体现她在颜色、重量和亮度、坚固性和流动性方面的实验 性探索。在空间场域中,光和玻璃之间辩证相互作用,玻璃雕塑 不断地运用着环境的光线,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同时又对环境产生 影响。 对空间场域的营造同样体现在建筑领域中,李宾斯基在20 世纪70年代设计公共建筑项目时会选择无色透明的玻璃作为原 料,使用浮雕的方案与特殊的安装技巧以此实现光在建筑内有效 地传递,浮雕在控制厚度的同时可以改变光线对建筑内、外空间 的影响,以此形成光与空间相互交融的环境空间。 四、结论 光是展现玻璃艺术独特魅力的特殊媒介,其与玻璃结合构 成了玻璃艺术丰富的形式语言。窑铸玻璃尤以其特性呈现出光影 结构的独特魅力。光影结构视角下窑铸玻璃的审美语境体现在窑 铸玻璃工艺的多变和其材料语言的魅力上,窑铸玻璃因自身的透 光性、流动的色彩、复杂的工艺、强对比的肌理效果影响了光影 结构的表现,通过运用透视关系的转换、正负空间的结合及视错 觉的表达等表现规律,塑造了虚实相生的光影结构,造就了窑铸 玻璃流光溢彩、多维空间层次之美。

参考文献:

[1]基思·卡明斯.世界玻璃工艺史[M].薛吕,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4.

[2]罗小戍.学院派玻璃艺术中的立体主义倾向[J].美术大观,2008(4):180- 181.

[3]韩熙.捷克窑铸玻璃工艺衍化研究:1920-2020[D].杭州:中国美术学 院,2022.

[4]Heike Brachlow.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Colour in Glass[J]. Arts,2019,8(1):15.

[5]Slater Stokes Helen. Exploring the Optical Perception of Image Within Glass[D]. London: Royal College of Art, 2021.

猜你喜欢
观者光影光线
春日暖阳
光影
光影
端午节观龙舟赛
“你看不见我”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光影之下
商周刊(2017年18期)2018-01-28 00:32:44
光影行者
大众摄影(2016年8期)2016-08-01 13:27:15
心中的景致
大众摄影(2016年7期)2016-07-08 13:27:53
淘气的光线
光影
宁夏画报(2016年1期)2016-02-23 02: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