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4-01-10 10:12:10孙雯芊郑洁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安徽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安徽体系

文/孙雯芊 郑洁(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生态系统是一个集合科技成果本地供给、科技成果转化本地要素支持保障、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政策、制度、文化环境营造的系统有机整体。按照功能定位的差异,可以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划分为供给体系、要素体系、需求体系和环境体系四个方面。供给体系的主体构成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功能定位是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要素体系的主体构成主要是地方政府、科技平台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功能定位是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供地区性政策、专业化服务和金融资金支持等;需求体系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本地民众、地方政府、地区企业等,功能定位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满足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环境体系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本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生态环境等,功能定位是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营造外部宏观环境。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供了逻辑思路,对实现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路径的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优势

1.供给体系:战略科技力量基础雄厚

安徽以健全实验室体系为抓手,打造航母级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体系建设形成了国家、省和行业及地方多层次联动发展的格局。通过战略科技力量的打造,为安徽本地科技成果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安徽新获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及“认知智能”“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组织的实验室第三方评估中,“压缩机技术”“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优秀等次。

2.要素体系:“合肥模式”引领资本赋能

政府通过成立基金,主要以股权直接投资的形式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并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以产业的集群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合肥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创投的热潮。2021 年11 月,安徽印发《“双招双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提出省级种子基金母子基金对单个企业或项目投资额提高至2000 万元,省级种子基金资金募集期可延长至10 年。此外,还将充分发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院所发起设立天使基金。支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科创投资基金,探索“创投风投+孵化”模式。

3.需求体系:重点产业链体系水平持续提升

安徽始终坚持将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倒逼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有企业可以接,有产业可以跟。安徽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新兴产业更好发展,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二是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三是精准政策供给,优化产业生态。

4.环境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安徽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本地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2022 年,安徽省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瞄准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重构或构建了五大体制机制,分别是重构成果转化评价与考核制度、构建新型科研攻关体制、构建赋权与尽职免责机制、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贯通机制和成果转移转化供需融合发展机制。

二、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面临的挑战

1.供给体系:科技成果本地供给质量不高

科技成果供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起点。虽然安徽始终坚持高水平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 年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但是科技成果本地供给的整体质量水平,和长三角兄弟省市相比仍有差距。从成果源头供给看,2021 年,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754.55 亿元,分别是江苏的67.3%、浙江的94.5%和上海的82.5%。本地高校院所作为高质量科技成果本地供给的主要单位,2022 年高校院所登记的成果数量为988 项,占全部登记科技成果的4.3%。从推进落实情况看,有的市在建强企业转化主体,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平台上的认识和行动还不够到位;有的市工作主动性不够,守着“中字号”科研单位没有用足用好,对高价值科技成果流往外省关注不足。

2.要素体系: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仍需加力

全社会研发情况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只有自主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出的科技成果质量才有保证。从全省层面看,2021 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1006.1 亿元,为江苏的29.3%、浙江的46.6%、上海的55.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 个百分点。从投入结构来看,2021 年,安徽省财政科技投入416 亿元,80%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研发活动的不到20%。从区域层面看,2021年,合肥、马鞍山、芜湖研发投入超过3%,合肥、芜湖研发投入总量占全省比重54.1%,11 个市不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亳州、宿州研发投入不到1%,一些市县全社会研发投入甚至出现负增长。

3.需求体系: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运用体系不够完善

从转化端看,全省范围统一高效的科技资源要素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安徽省210 余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能够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和资质认定、知识产权申请等低端服务的机构分别占90.6%和79.3%;从事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投融资等高价值服务的机构分别仅有31.5%、37.6%和38.5%。从产业端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革新和成果产业化最为活跃的推动者,与长三角差距较大。2021 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1368 家,仅为江苏的30.2%、浙江的39.8%和上海的56.7%,在全国排名第10 位,而江苏、浙江、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排名全国第2、4、5 位。

4.环境体系:本省科技管理水平仍需加强

从思想解放看,对标沪苏浙,安徽省科技管理效能还需提高,改革和政策措施还较为保守,习惯性落实国家要求,首创性、突破性举措还不多,对事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科研活动、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估、资金使用等放管服不够,容错机制尚不完善。从政策落实看,有的市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政策导向还没有理解透彻,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必要性缺乏政治敏感度,政策落实督查评估不够,宣讲服务不到位,在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过程中存在着工作作风不扎实等情况。

三、推进安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路径探索

根据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构建,要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效率,需要从供给体系、要素体系、需求体系、环境体系共同发力,既发挥各体系内部关键主体的作用,也要注重体系之间的协同发展,打造全过程、全周期的协同转化系统。

1.重点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发展

第一,优化从人才选聘、科研管理到绩效考核等全流程机制,多措并举鼓励本地高校院所进一步提升技术合同输出数量和质量,引导高校院所成为高质量科技成果本地供给源头。第二,进一步壮大本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重点对安徽省的国家级高新区加大政策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国家级高新区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来皖发展,成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第三,加大企业在科研项目选题立项中的参与度,完善和拓展需求牵引和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发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带动中小企业以横向合作开发课题模式推动科技成果横向扩散,纵向向产业链延伸,推动科技成果就地承接、转化、产业化。

2.提高并优化全省全社会研发水平

第一,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可支配使用项目经费数目,优化省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真正让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面向研发活动尤其是基础研发活动。第二,优化省域层面各市级研发活动不平衡的局面,鼓励科创资源较为丰富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加强与皖北等城市的对接,作为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基地,明确成果权益在输出地与承接地之间的分配比例,解决各个地市各自为政的困局,发挥全省研发活动平衡发展的向上动力推动科技成果在省域范围就地转化。

3.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运用体系

第一,实施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壮大工程,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省级层面通过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分批次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发展新质生产力,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第二,完善统一高效的科技资源要素市场建设,鼓励省级层面统筹市级搭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中试基地,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鼓励机关单位带头贡献场景应用场所,支持本地企业技术研发中试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改造优化提升技术。第三,加大对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的教育培养力度,鼓励教育致力于探索基础前沿领域,促进理实相融的技能教育模式发展。第四,对全省科技平台服务机构加强专业化能力培养,鼓励平台机构提供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投融资等服务。

4.加强科技管理服务水平

第一,进一步提高政府科技管理效能水平,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改革政策举措,出台首创性、突破性政策,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市对省级层面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细化、优化、具体化、针对化,扩大政策宣讲服务范围,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纳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单位,促进相关政策从解读到落实到督查评估的全流程体系建设。第二,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线上打造安徽省域科创大脑和各地市科创大脑,从科技成果展示、揭榜挂帅项目、双需对接地图等方面,全方位展示现有科技成果、企业科技成果需求、技术发展现状、技术知识图谱信息等。线下打造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可视化展示平台,打造省级和各市科技成果转化实景展厅,搭配服务专班,由服务专班牵线,开展线下互动交流磋商,引导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政策走深走实。[本文系2023 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QS2023004)、合肥市2020 年博士后科研项目“长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联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130)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安徽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2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0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4期)2014-03-11 16: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