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何旭平、孙庆军、王方昌、魏涛、赵兴运、吕士贵、王鹏、张争取、赵焕云、李晓红
RFRL50型高档剑杆织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最高设计转速800 r/m in,最大入纬率不低于1 520 m/m in,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子选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绞边。同国际上先进的剑杆织机一样具有高速、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等功能。主要的创新点如下。
(1)剑杆织机网络智能化。实现智能、电子、网络、纺织工艺的集成融合,实现了车间机群的集中管理和控制。(2)创新设计“四轴空间共点交绞”的连杆传剑机构,实现稳定精确的高速引纬。(3)织机控制系统采用CANBUS总线设计,光纤通讯技术控制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电机响应快、起停迅速,解决织机停车档的问题。(4)创新设计适应厚重织物打纬力的重型共轭凸轮轮廓曲线,以及优化滚轮结构,提高高速打纬结构的稳定性。(5)突破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控制技术,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结合伺服控制技术,实现了织机停车的精确位置。(6)创新设计织机的主传动电机刹车机构,解决离合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7)突破剑杆织机关键件设计和工艺技术,提高制造精度,确保产品质量,实现高档织机自主化生产。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适合织造厂家设备升级改造的需求,能提升国产高档剑杆织机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织机的差距。织机性能和价位更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实力,是织造行业提高产品质量、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最佳选择。它使国产高档织机替代进口织机成为可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宏大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淑红、邢承凤、许丽珍、刘海荣、冯广轩、彭健、李玉兰、肖志永、裴玉明、王玥
项目主要科技进步为:(1)外置式自动落纱,采用落纱时下龙筋向车前方向移出的落纱形式,实现粗纱机从落纱到换管、生头、开车的全自动纺纱。(2)粗纱机“四合一”集成控制,将粗纱机控制锭翼、罗拉、升降、筒管电机运转的4个独立控制器及PLC功能集成整合,实现粗纱机数控技术的国产化。(3)粗纱机全电子牵伸,取消粗纱机全部工艺齿轮,在人机界面或远程终端上设置纺纱工艺,翻改品种方便快捷。(4)粗纱张力智能控制,实时检测纱线的直径和纱线的位置,粗纱张力调整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参与辅助完成,消除温湿度变化对粗纱张力的影响。(5)粗纱机单锭断纱检测,粗纱断纱时,立即停车;具有粗纱机每锭在设定周期内的断头统计功能,并上传给纺织厂ERP系统。(6)下龙筋筒管分组传动,免维护。下龙筋筒管按组单独电机驱动,所有电机由一个变频器控制,组与组之间通过同步带串联,保证每组之间筒管速度的一致性。(7)空管错位智能筛选,粗纱机落纱时下龙筋采用2次分步移出、定位技术,有效避免落纱时下锭杆上满管粗纱与落纱架上错位的粗纱空管相撞现象。(8)通过互联网,实现设备参数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远程诊断。
项目获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经济指标:(1)纺纱速度为工艺锭速1 500 r/m in;(2)通过外置式自动落纱系统,实现粗纱机从落纱到换管、生头、开车的全自动纺纱;(3)取满纱、放空管、自动升头、空满管交换成功率均≥99.7%;(4)粗纱各项质量指标达到2013 年乌斯特公报5%~25%水平。项目提高了国产粗纱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全面提升粗纱机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粗纱机的升级改造。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主要完成人:陈大鹏、乔艳津、阎岩、梁晓晖、王静、郑剑、刘卉、王霄、胡发祥、张彤
项目采用了桌面研究、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并确立了以下技术指标。
(1)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要求的识别。项目参考国际认可的ESG框架、纺织服装行业相关标准及埃塞俄比亚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以人为本、环境保护、责任治理、疫情影响4 个维度的研究框架。(2)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发。项目基于多利益相关视角,分别面向各利益相关方,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发放了访谈提纲,包括企业高管层、企业员工、客户(国际品牌企业)、埃塞工业园区发展公司(IPDC)、埃塞投资委员会(EIC)及重要的非政府组织等。(3)企业参与情况。项目最终争取到15家企业全程参与,超过了在埃塞俄比亚运营的中资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一半,实现了项目初期的计划目标;另外,还有15家其他国籍企业参与了调研。(4)信息回收和结构化水平。项目回收企业管理者问卷28 份,员工问卷271 份,均为有效问卷,为数据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项目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现一手资料的价值,最终形成报告4万余字。
项目研究成果为埃塞俄比亚投资管理部门及当地行业组织规管国外投资提供洞见,从而使该国避免可能的由外国投资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并获得更可持续的投资。其次,研究成果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发展组织提供支持,促进国际发展组织合理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最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政府(尤其是商务部)推动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纺织服装行业开展负责任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金平良、林光华、亓国红、黄晨、崔渊文、廖用和、王利君、朱佳、甄金、陈鹏飞
GB 50514—2020《非织造布工厂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由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 年6 月9 日发布,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被修订的GB 50514—2009《非织造布工厂设计规范》和GB/T 50904—2013《非织造布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共计23章89节475条,“标准”全篇22 章91节503条。修订中,原两项“规范”被删除条款18条,为原总条款数3.8%;8条两并一为4 条,为原总条款数1.7%;修改条款172 条,为原总条款数36.2%;新增条款50 条,为“标准”总条款数9.9%。
“标准”编制过程中,总结近年我国建设非织造布厂的经验,广泛征求业内设计、企业、专家的意见,结合非织造布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以及原两项“规范”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标准”进一步规范了非织造布厂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和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适用于非织造布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施工验收。项目相关的3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标准”适时充实了国内非织造布生产成熟的先进技术与工艺,确保标准涉及的技术和工艺与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水平合拍;“标准”涉及非织造布专业外的指标与国家相关标准相匹配;“标准”所含安全与环保的要求与规范全面、完整;“标准”内指导性的要求精准、清晰,方便企业对照执行。“标准”能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在建厂过程中顺利实现设计的各项指标,对非织造布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海关技术中心
主要完成人:许建梅、伍冬平、徐进、斯颖、蒋小葵、周颖、潘璐璐
虽然生丝纤度检验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检验设备、抽样方法等方面至今仍无法统一,使得同一批丝在国际贸易双方的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易造成贸易摩擦,甚至反倾销申诉。为此,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蚕丝纱线(以桑蚕生丝为主,也包括柞蚕丝等)纤度检验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来制定纤度检验国际标准,使各贸易国在蚕丝交易中使用一致的检验方法、评价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生丝纤度序列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调查不同规格生丝的纤度序列,建立了生丝纤度序列的特征参数估算模型与方法,为生丝虚拟检验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2)生丝抽样方法。通过实际抽样检测与模拟抽样检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生丝纤度检验中最优抽样数量。(3)检验精密度。对电子天平与纤度仪2种仪器测定方式下的试验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联合试验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蚕丝样本的非均质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4)最优烘燥温度。对生丝公量测试中烘燥温度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兼顾效率与成本的前提下应选择的最优烘燥温度。(5)制定国际标准ISO 21046:2018。通过大量的生丝纤度检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及系统的理论研究,确保该国际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通用性。
项目制定国际标准1项,发表论文6篇。项目首次实现了蚕丝纱线纤度检验指标、检验方法与检验样本容量的全球统一,为全球生丝纤度各检验指标的机构互认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准则,在欧洲、日本等生丝消费国和国内检验机构、丝绸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长春海关技术中心、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斯颖、李爱军、谢堂堂、林君峰、李卫东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纺织品某些防腐剂的测定第2 部分:三氯生残留量的测定(LCMS/MS 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和非衍生化直接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纺织品中抗菌防腐剂三氯生残留量,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证实三氯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防腐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儿童用品和个人护理品中,与人们生活及安全健康密切相关,可通过皮肤、口腔黏膜和胃肠道途径被吸收进入体内,已确认在人体血液、尿液、母乳、肝脏和脑中均可检测到三氯生残留,对人体安全健康和环境会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
部分国家已出台技术法规禁止三氯生用于消费品中,如欧盟法规2010/675/EU,我国在国际尚无统一检测标准的情况下,于2017 年向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该提案,先后经过了5 轮投票、6 次ISO/TC38/WG22工作组会议审定,在中、韩、美、意等国的9 家实验室间组织了国际联合试验,于2020年顺利发布。
ISO 22992—2:2020 是基于我国标准GB/T 33273—2016《纺织品三氯生残留量的测定》提出的,是我国标准和检测技术推向国际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并已在我国重要口岸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应用。该国际标准成果全球共享,其中ISO/TC38(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的几十个成员国均有权限使用到该国际标准的技术成果。
ISO 22992—2:2020的顺利发布,顺应了生态环保绿色理念,解决了全球对统一纺织品中抗菌防腐剂三氯生检测方法的需求;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检测技术推向了国际,使中国纺织标准在国际层面上得到认可;将助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跨越绿色壁垒,促进纺织产业向绿色生产发展,实现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