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与改进路径分析

2024-01-09 18:53:30刘冬梅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样板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刘冬梅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尤其关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施工现场管理常面临一系列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通过逻辑分析,阐述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了现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改进策略,包括加强前期准备、建立有效的现场管理机构、全员学习并实施6S理論、设立样板区以产生模范效应,以及通过实施6S管理模式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6S理论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施工现场管理成为决定工程效率、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提升工程进度,保障工人安全,确保工程质量,从而增加项目成功的可能性。然而,现实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常常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探究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路径,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优化的逻辑分析

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不仅关乎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还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安全。首先,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人员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人员的配置、技能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因此,人员管理的优化,如科学的人员配置、高效的职业培训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的设定,能够明显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其次,设备管理的优化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占据关键角色。设备作为施工的物质基础,其性能和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和成本。因此,设备管理的优化,如提升设备维护效率、保障设备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及实施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理念,对于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具有明显效果。再次,材料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也是关键环节。材料作为施工的重要输入,其质量、数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材料管理的优化,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推行环保和节约的材料使用理念,对于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实现绿色施工有着重要作用。最后,要强调的是,人员、设备和材料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必须以整体视角来考虑,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6S管理,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全面优化,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1]。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

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施工现场管理中人员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具有显著的挑战性,尤其表现在人员配置不当和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上。这些问题通常会对施工效率、质量以及安全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首先,人员配置不当是施工现场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即人力资源的供需失衡,导致施工效率下降或施工质量受损;另一方面是人员岗位匹配度低,即工人的技能和岗位需求不符,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人员配置不当的成因主要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科学,例如缺乏有效的需求预测和岗位匹配方法。其次,人员技能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工人可能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例如熟悉操作设备、理解工程图纸等,这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增高,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人员技能不足的成因主要来自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例如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或者培训质量不高。再次,这些人员管理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例如,人员配置不当可能会加大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反之亦然。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整体上改善人员管理制度和方法,而不能仅关注单个问题。例如,通过优化人力资源规划,提高岗位匹配度,以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改善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施工安全[2]。

(二)施工现场管理中设备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也时常显现,主要体现为设备使用不当和设备维护不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施工进程,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设备使用不当,主要体现为设备运用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或者过度使用导致设备过早磨损,甚至操作错误导致设备损坏。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和施工方案的不合理。人员技能不足可能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功能,或者不能正确操作设备。施工方案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设备的过度使用或者不适合的设备被用于特定工作。设备维护不足,主要体现为设备保养和维修不及时,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突然出现故障。设备维护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维护知识的缺乏、维护资源的不足,以及维护工作的低优先级。设备维护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设备的维护方法和频率不合理,从而不能有效维护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维护资源的不足可能导致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维护工作的低优先级可能导致在面临资源和时间压力时,设备维护工作被忽视。设备使用不当和设备维护不足的问题相互关联,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设备维护知识,提供充足的维护资源,以及提高设备维护的优先级,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对于设备的采购、配置和退役,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以确保设备能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施工现场管理中材料工具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材料和工具的管理显得尤为关键。遗憾的是,诸如材料浪费和工具缺失的问题频频出现。材料浪费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它的主要表现为材料超量使用、材料存储不当导致的损坏以及对废材料的不合理处理。超量使用往往来源于施工方案的过度保守或者施工人员技能的不足;存储不当则可能因材料管理人员的失职或者储存环境的不适宜;废材料的不合理处理往往源于管理的疏忽或者对环保理念的忽视;工具缺失则主要体现为工具丢失、工具磨损过快和工具使用不当。工具丢失通常来自现场管理的疏漏,如工具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的失职等;工具磨损过快可能来源于工具质量不合格或者工具使用不当;工具使用不当则多半因施工人员技能不足或者对工具使用方法的不熟悉[3]。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

改进策略

(一)夯实前期准备工作,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构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前期准备工作和有效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是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改进的重要策略。前期准备工作的强化可以为施工现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包括全面的工程规划,准确的材料和工具估算,以及专业的人員培训等。全面的工程规划能确保施工过程的顺畅,减少因规划不周导致的材料浪费和工具缺失;准确的材料和工具估算则能避免因估算不准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缺乏;专业的人员培训则能确保施工人员具有充足的技能和知识,避免因技能不足导致的施工错误和设备损坏。施工现场管理机构的建立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应具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完备的管理制度,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清晰的职责划分能确保管理的有序性,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的管理混乱;完备的管理制度则能为管理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导,避免因制度缺失导致的管理失效;强大的执行力则能保证制度的执行,避免因执行不力导致的制度形同虚设[4]。

(二)组织全员学习 6S 理论,熟悉对应方案

6S 理论的全面学习和实施是改善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6S 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和安全,它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浪费、提升工作环境,以及保障工作安全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组织全员学习 6S 理论,可以提升全体员工的管理素养,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全员学习 6S 理论的实施方式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使全体员工对 6S 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实践操作则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践、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全体员工能熟练掌握 6S 理论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全员熟悉并执行对应的 6S 方案是 6S 理论实施的关键,这需要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 6S 方案,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和安全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然后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确保全体员工能准确执行这些方案。

(三)设定样板区,发挥模范效能

样板区的设置是一个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样板区是一种体现理想工作环境和最佳工作方式的区域。通过设定样板区,可形成一种直观的模仿对象,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和理解优良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这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样板区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样板区应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能反映施工现场的主要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其次,样板区的设定应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应过于理想化,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际操作和模仿;最后,样板区的设置应具有可复制性,即通过观察和模仿样板区,工作人员能在其他区域实现相同的工作效果。设定样板区后,发挥模范效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培训、宣传、考核等,引导和激励工作人员模仿和实践样板区的优良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同时,对模仿和实践样板区的优良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的工作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现对应 6S 管理模式的融入

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洁、清洁检查、素养、安全)是一种科学的现场管理理论。“整理”要求各项物品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和数量,保证工作现场的整齐;“整顿”要求将各项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存放,以便于查找和使用;“清洁”要求工作现场保持干净整洁,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预防因环境不洁造成的安全事故;“清洁检查”则需要定期对工作现场进行清洁检查,确保“清洁”原则的实施;“素养”要求提升员工的工作素养,使其能自觉地维护工作现场的清洁和整齐;“安全”则要求保证工作现场的安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将6S管理模式融入施工现场,需要施工现场管理机构的积极推动和员工的积极参与。施工现场管理机构需要通过培训、宣传、考核等方式,推动员工理解和实施6S管理模式。同时,需要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6S管理模式的实施。

(五)研判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效果,思考改进节点

改进策略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对其执行效果的准确评估。首先,对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效果的评估应从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这几个关键指标入手。其中,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关乎项目的长期效益;安全生产关乎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进度影响工程的交付时间;成本控制则直接关联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对这几个关键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可以对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其次,针对评估结果,可以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节点。比如,如果施工质量指标出现问题,可能需要优化施工技术或施工流程;如果安全生产指标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加强安全培训或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如果工程进度指标出现问题,可能需要优化施工计划或施工排程;如果成本控制指标出现问题,可能需要优化物资管理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确定改进节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过程需要持续进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以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提升。总之,对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效果的研判和改进节点的思考,是推动施工现场管理持续优化和提升的关键步骤。只有将改进策略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才能真正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未来工作需要持续跟踪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识别和定位改进的关键节点,以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持续优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期待这些改进策略能为施工现场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虎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4):24-26.

[2]胡朋飞.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8):119-121.

[3]张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04):152-154.

[4]谢秉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19):69-71.

猜你喜欢
样板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8:18:33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4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08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6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