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
2023年“五一”期间,电影《长空之王》上映。这是一部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飞员的军旅题材电影,讲述了新型战机诞生的幕后故事,让国人了解了试飞员的日常,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勇氣与担当。
银幕之外,确实存在一支这样的部队,他们就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试飞部队。
在烽火中诞生
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整个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始终不畏强敌、顽强战斗,战斗起飞26431架次,其中实战4872架次。从战场归来的战机,由于高强度的飞行与战斗,战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故障,需要及时维修。经过维修的战机不能直接返回战场,而是需要经过试飞来验证战机的各项性能是否合格。但是,当时的中国空军一时间找不到专业的试飞员。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战斗机主要从苏联引进,所以暂时没有培养与战斗机配套的试飞员。
紧急的情况下,3名空军飞行员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的危险,在短短9个月内试飞了473架战机。至此,我国第一批试飞员诞生。
献身国家航空
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越发达,与之配套的试飞员队伍也就越壮大。一架战机从生产到定型,需要经过上千次的试飞,而且需要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测试飞机的极限性能。试飞数据一方面可帮助飞机设计师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编写飞行指导手册的必备资料,基层飞行员正是借助飞行指导手册来充分了解和运用战机的各项性能。
1956年7月19日,我国首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 5在沈阳首飞成功。担任首飞的是试飞员吴克明,他曾在朝鲜击落过两架美制F- 86战斗机。他热衷于研究飞机,并善于发现不足。在试飞歼- 5期间,他一次试飞3次发动机空中停车等极限课目,把新战机的性能彻底摸透。
试飞就像是在刀尖上舞蹈,危险如影随形。试飞过程中,试飞员时刻都有牺牲的可能。1996年8月12日,试飞员唐纯文与杨晓彬一起驾驶新型战机歼轰-7执行试飞任务。他们在遇到严重故障后选择不跳伞,坚持要将战机飞回去,为的是找出故障原因。遗憾的是,战机降落时又发生起落架故障,导致战机在跑道上突然翻扣,两名试飞员壮烈牺牲。
精英中的精英
试飞员的选拔要求非常高。首先由航空兵部队推荐优秀飞行员,然后试飞部队再从中进行选拔。有幸被选中的飞行员会进入空军试飞员学校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最终进驻各个飞机制造厂的试飞大队。试飞员除了要掌握精湛的飞行技能,还要在心理、决策力、沟通能力和航空器理论等方面都表现优异才行。
日常工作中,试飞员和飞机设计师密切合作,就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试飞员反馈的每一条信息都十分宝贵,尤其是关系到安全的问题。此外,试飞员对战机的座舱布局、操作界面等有绝对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