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2024-01-09 00:39孙磊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天门山古诗文诗歌

孙磊

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教学,对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了解古诗文背后的时代背景、获取古诗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等都有着积极意义与作用。同时,采用任务群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由对单一古诗文的学习转变为对多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并进一步促进古诗文教学效率与教學质量的提升。

一、基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开展古诗文教学

所谓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指,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材料与语言经验为基础,对古诗文进行分析与解读,进而实现学生文化认知的提高。在此任务群中,学生需要注重对古诗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并以此为抓手实现对古诗文的情感内涵、文化内涵的认知,达成对古诗文的全面理解。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文章,并在任务主题“四时之景”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完成对古诗文中语言知识、语言材料的学习,促进学生语言经验的增长。

以分析学习任务群中的古诗《观沧海》为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观”“东临”“萧瑟”“若”等字词的学习,做到对整首诗的有效掌握。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全文阅读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自己认为关键性的词汇进行标注,为后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在学生完成阅读感受后,教师便开始带领学生对古诗进行分析。在古诗开篇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教师提问道:“同学们,在这一句中,哪个字最重要?作者为什么要写‘东临,而不是西临、南临呢?在这一句诗中,作者交代了哪些事情?”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A认为本句中“观”字最重要,与题目进行了呼应,又适时地点明了作者是在审视沧海,对其有自己的看法。在学生B看来,“东”这个方位是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占据的,而诗中作者用“东临”一词,更显示自己是用君王的眼光来欣赏、看待沧海。接着,学生C认为作者在本句诗中交代了作者此行的地点和目的,即“碣石”与“观”沧海。接着,教师请学生思考:“诗歌中哪些是远景描写?哪些是近景描写?哪些景物是作者真实看到的?哪些又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在回答时,学生需要对每句诗进行分析,以此判断作者描写景物的状态。如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中,是作者看到的远景,有荡漾的水波、高耸的山岛,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是作者在近处看到的。

通过针对古诗文中重点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如何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样,在分析任务群中的其他诗文时,教师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入手,带领学生完成对《古代诗歌四首》的学习。

二、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开展古诗文教学

所谓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指,以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主,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理性意识,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所学古诗文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此任务群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由内而外的发展学习,即从认知古诗文到认知生活、认知社会、认知世界,从而获得自己综合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鉴赏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发现作者笔下事物的美,感受作者对生活、对亲情的认知,理解作者是如何对其进行观察与描述的,进而实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为例。在进行以《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小文言为主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时,教师需要首先为学生明确本次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是“亲情”,学生在学习与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侧重对文中作者关于亲情刻画部分的探究,以此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对此,笔者以学习任务群中的《咏雪》为例,带领学生完成鉴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冬天的雪景进行回忆想象,邀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印象中冬天下雪时的样子。接着,教师便带领学生进行文言鉴赏。在本文中,作者借助下雪的日子将儿女们召集在一起,一起咏雪。首先,谢太傅发出了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而子女们也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说是“撒盐空中”,又一说是“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中,前者将雪花比喻成撒向空中的盐,因为盐和雪都是一样的白色;而后者则将雪花比喻成柳絮,不仅是因为柳絮的颜色,更是因为柳絮的姿态——轻盈、飘逸。而二者比较看,明显后者的比喻更具韵味,意境也更为优美,可以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而且,在后者的比喻中,柳絮是春天才会出现的事物,用柳絮比喻雪花,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春天,更给人一种自然、放松、温暖、欣喜的感觉,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通过对本文的鉴赏,学生不仅可以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美景的欣赏与刻画,同时也能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从而被作者的高级审美意识、审美表现方法所折服,这对学生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三、基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开展古诗文教学

所谓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为学生拓展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并将其以学习任务群形式呈现,以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容量的目的。基于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诗文情感表现、作者意象运用等角度,进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从某一角度实现对作品的深化理解。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为例。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望岳》时,教师便可以从“山”的角度做切入,为学生构建关于“山”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以此两首诗组成学习任务群。首先,学生需要明确,《望岳》《望天门山》两首古诗分别刻画了泰山、天门山,且诗人借助对“山”的观察,传达出的情感、意蕴也存在区别。这样,学生才能继续进行对比学习。其次,在对比学习中,学生应掌握两位作者对山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借助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如《望岳》一诗中,诗人通过首联的远望、颔联的近望、颈联的细望向人们展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景色的神奇秀丽,并借助尾联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出自己的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壮志。在《望天门山》中,诗人是乘舟顺江而下,远望天门山,将天门山的壮观与江水奔流的气势进行互相映衬,故而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时,作者又将自己乘舟而行与两山进行融合,将山的静与乘舟的动完美结合,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最终呈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精神以及不愿将自己局限在小天地中的宽广胸怀。

因此,在开展拓展型群文阅读时,教师应合理选择群文诗歌,让学生有明确探究主线,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做到与诗歌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在诗歌中获得审美体验和人生感悟。

综上所述,在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语文古诗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切实的提升,学生不仅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同时在认知古诗文、鉴赏古诗文上也有明显的进步。此外,学习任务群模式,使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牢固、更成体系,且在学生认知的提高与素养的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价值与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天门山古诗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天门山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望天门山》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唐·李白《望天门山》(草书)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