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绘画的思考

2024-01-09 12:54要爱兵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画家绘画人工智能

□要爱兵/文

人工智能(AI)绘画、设计等图像识别、创作软件系统的问世,颠覆了大众对视觉设计领域的认知,不禁令人发出疑问:人工智能绘画来势汹汹,如此强势,是否会取代“架上绘画”?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超强数字运算以及不断迭代升级的自我学习能力,的确在信息化时代有其固有优势。在可知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绘画图像成品制作将会更加简单和快捷,影响的范围将会涵盖到广告设计、商业插画、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方方面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绘画在美术界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怎样认识、应对和使用人工智能绘画,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增添了全新的课题。高校教育应积极面对科技大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和利用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使之推动艺术教育的现代化,让人工智能绘画能造福于艺术,推动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之间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交流。本文对人工智能绘画展开思考,以加深大众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1 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绘画功能被不断开发,在艺术领域里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这是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绘画,有观点说:人工智能绘画使得画家不再需要苦练绘画基本功,不用进行长时间的培训,画稿之前也不再需要苦心孤诣的构思,甚至两分钟就可以运算出画和草图,使得艺术变得不再本真。但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绘画具有受众面广、成本低、质量好、效率高的绝对优势。正如印刷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人们的识字率,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一样,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也终会推动艺术的发展。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绘画是数字时代的产物,能被运用到绘画、广告、游戏设计、动画制作、电影、漫画、插画等领域,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被推广到更多的领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2 人工智能绘画与艺术创作

古往今来,绘画艺术无论怎么样发展革新,即使工具材料不同,艺术主张不同,绘画技法不同,手绘一直是主要的绘画创作方式。画家手绘创作的画作,也是人类最为喜爱的艺术品类,收藏家们尤其热衷于收藏各大画家的作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绘画在创作形式上受到科技的强烈冲击。但大画家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那么,不太知名的绘画创作者呢?

如今,艺术院校的招生依旧遵循着老一套的招生办法,大多数院校还是以写生或默写为主,专业考试内容还是绘画基础三样——素描、色彩、速写,这说明艺术院校的造型基础依旧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人工智能绘画技术恰恰无法完全取代造型基本功。这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单就传统的绘画而言,分为中国画和西方绘画,都是以纸张或布等为平面,通过各种画笔等工具,进行事物形象绘写。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创作者也可以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只是换了绘画“材料”,本质上仍然是手绘。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我国明朝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谈道:“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鲁迅在《书信集·致李桦》中写下:“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近代作家沈从文在《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中说:“若机会许可他上外国去学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成一颗放光的星子。”这些感悟中无不透露绘画艺术的魅力和影响。我们今天所谈到的绘画,在形式语言的构建上遵循视觉规律,运用图形、色彩施以构图,阐释美学内涵,从而表达画家对主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思想。

现如今谈到绘画,离不开另一个概念——“架上绘画”,它主要是指以西方油画、水彩等工具创作的美术绘画作品,如图1,也包括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与工笔画,如图2。

图1 油画作品 法国画家 安格尔

图2 水墨画作品《虾》齐白石

虽然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强势,但人工智能绘画取代不了架上绘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两种绘画创作目的有所区别

传统绘画或传统艺术创作往往是想要传达一些具体的内容或者是情感,如原始洞穴中的壁画,记录着人类狩猎的情景,而人工智能绘画则是通过机器学习和算法生成的,它缺乏一种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人工智能绘画仅仅只是数字艺术方面发展的成果。同时,即使数字科技还在向前发展,至少现阶段,也没有哪个人工智能绘画出一幅如上述例图油画那般生动而富有活力的笔触。

绘画基本在20世纪初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的艺术学院甚至取消过绘画专业。然而,绘画从那时候到现在都没有消失,而且发展也越来越广泛,变得不再单一。法国近代画家杜菲写道:“绘画不仅是工具和彩笔的问题而已,要考虑的还有头脑和灵魂;作品这东西纯粹是一种自我完成,如果画家在创作时,已经把意念传达得很清楚。就像诗人作诗,语汇文句是唯一的方法;而对画家而言,绘画则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绘画并不仅是记号的综合体而已。”他还说,“我们不能因为绘画是一种没有未来的事就推卸创作的责任。”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会激发手绘画家的创作,因为只有人会以艺术作品,进行对自我的审视。

架上绘画在商用及工艺复制上已经被数码绘画喷绘替代一大部分了,进一步发挥了装饰功能,让仿制原作走进千家万户。传世名作的复制和商业应用,使绘画艺术更加普及,有利于普罗大众的欣赏。同时,绘画工作者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码绘画。艺术没有边界,互相学习借鉴,毕竟,不管是架上绘画还是数码绘画,都是人画的,基本逻辑和原理是相通的。“勤奋劳动固然要靠万能的双手,但也需本能与经验的结合方能成功。所以,画家只需尽可能利用便捷的方式自由表现自我即可。”

2.2 人工智能绘画缺乏独特性,质感缺乏文化精神

众所周知,绘画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表现方式,需要画家们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技巧去创作。画家们通过手上的笔和画板,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现实的感知表达出来,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特色。这种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也是手绘的独特之处。

还有更多的优秀绘画作品,往往突破状物传神的局限,转而追求更高境界,以画传情,这种创作主张正合乎“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与照抄自然风光不同,作者主张的是亲近与拥抱大自然,以造化为师,从自然中寻觅朴素纯真的诗意,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这进一步拉大了与千篇一律的人工智能绘画的差距,在精神层面上又提升了作品的内涵。

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都在于画家们的个性化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人工智能绘画的生成法是电脑计算的结果,它的算法和人类绘画的思维逻辑不一样,因此,很多生成的艺术品效果都很相似,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3 人工智能绘画对美术的影响

面对人工智能绘画带来的改变,人们更多的是好奇和去尝试,一些院校也逐步引入了智能绘画软件,也去更多的适应和使用。人工智能绘画在商业插画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带动了商业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设计业态。听到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则玩笑:“7月份,某画师还在鄙视人工智能作品,9月份就已经被抢走生意。”这反映出人工智能进步之快与适应能力之强,足以看到人工智能对手绘和设计的冲击,就如同照相机的发明对于传统绘画的冲击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创作者们只能去适应,因此动漫从业者们精简艺术创作流程,用人工智能绘画设计更多底稿,直接在电脑上修改,以节省步骤和流程。可以预见,成熟的人工智能绘画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紧跟市场导向和客户要求,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人工智能绘画的流行,促进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让大多数人去实现绘画梦想。绘画创作原本是小众的专长,多数人只能望洋兴叹,现如今人工智能绘画降低了作画的门槛,构图、空间表达、质感再现等也不需创作者考虑,只需提供几张画作参考,并输入个性化词条,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作品,可以大胆地将一束花变为美少女,将天马行空的想象“投影”到现实,抑或是将梦中模糊的光景记录下来,创作超现实、超常规的画作。人工智能绘画,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但若要说人工智能可以取代艺术,仍是无稽之谈。仅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绘画确实算得上是一种艺术。不过,这种艺术更多是一种科技艺术,而非人文艺术。即使人工智能绘画工具可以呈现梵高、修拉、毕加索的画风,其所呈现的也是基于精密计算的摹写,而绝非独一无二的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件“精制”的赝品。前几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是数个画师模仿梵高的画风创作的动画电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影像艺术。承认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相反,还可以使其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催化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人工智能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只能推陈,而无法“出新”。无论大数据运算的能力如何强大,目前仍只能依赖已有的数据建模。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绘画只能临摹已有的流派和表现形式,既无法开辟新的表现形式,更无法凭空创造新的流派。科技只能替代人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传统绘画的前路才是星辰大海。

4 结语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用“光晕”来概括艺术的特性,一是它有一种神秘性,二是它具有一种模糊性,三是独一无二性和本真性,四是一种不可接近性和膜拜性。所以,说人工智能绘画取代绘画艺术是没有意义的。艺术创作不仅是纸面上的颜料色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它可以是米勒在秋后麦场上体味的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满足,是徐悲鸿在飞鬃墨骨间传达的抗争与自由,也可是林间碎叶光影的定格,是漫长深夜的孤独与惆怅。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人工智能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

猜你喜欢
画家绘画人工智能
酷炫小画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