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文园中学 杨海东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学模式偏向于“灌输式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作用有限,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使学生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究。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上的创新,在学习中可以产生一个新的观点、思想,初中数学的创新思维可以看做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善于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对老问题和知识内容可以产生的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利用新的思维方式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和知识结论,并对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概括总结,通过类比对比、举一反三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
结合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优质题目培养创新思维。1.利用数学名题。数学名题中往往蕴含了我国传统数学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教学时,教师既可以利用名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可以引入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 个头,下有94 只脚。鸡兔各几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和抬脚法分别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方程与算术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利用操作题目。操作类题目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操作题目。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设计题目“图片为藏宝地图,其中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3)和(9,6),其中宝藏埋藏点的坐标为(5,7),要求在途中画出藏宝的具体位置”,该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可以已知条件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开始,操作类题目可以实现内部的思维活动。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思维。1.引导学生设计预习卡。预习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卡,预习卡的内容是学生在预习阶段存在的疑问,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数学课堂,在课上,学生的听讲会有一定的侧重点。2.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一是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应用数学思想、使用工具等方法,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举一反三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数学解题培养创新思维。1.提高审题有效性。一些题目学生自己可以解决,但仍经常出现错误,出现该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审题不认真,对题目描述的内容理解错误,无法深入挖掘题目中蕴含的隐藏条件,经常陷入题目中的陷阱中,为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审题的练习,一是在读题目时理清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二是画出关键词,三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学生需要准确辨别哪些是概念内容,哪些是数量关系,哪些是干扰项,学生需要深刻审题,四是排除干扰的条件。2.优化解题策略。在使用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解题策略,重视数学思想的应用。例如,在题目“已知-1<x<0,则x,x2,1/x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x 看做一个具体的数字,带入其中,之后进行比较,采取特殊值的方式快速解题,再比如,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进行解题,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是直接设置两个位置量,而一元一次将其中一个未知量用另一个表示出来,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面,既可以强化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