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鹏,张 涛(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了令他困惑的“物质利益难题”。资本的力量是什么? 资本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什么样的作用? 资本的力量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自19 世纪40 年代初以来,这个问题成为马克思关注的焦点。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认为“在德国,问题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民的统治”[1]6。马克思在《导言》中的认识视域虽然还带有黑格尔哲学的色彩,但是他逐步关注到资本力量问题。到1844 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虽然对资本力量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析,但是由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思想处于形成时期,他对资本力量问题探索还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初步成熟和对政治经济学探讨的逐步深入,他对资本力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1]415这对于我们当今认识资本、驾驭和利用资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用太多的政治经济学术语来说明资本力量是什么,但是他精彩的阐述清晰地传达出他的观点,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的话语表达得以体现。
首先,资本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402。资本力量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像生产不断变革一样“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1]403,从瓦解封建社会到建立资本主义秩序,从现代生产力建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404。其次,资本力量有其作用的起点——“封建社会的灭亡”,也有其作用结束的终点——“消灭私有制”。马克思认为,资本力量既不像某些人所述那样是一种空穴来风的力量,同样也不像某些辩护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学家那样认为它是一种永世长存的力量,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会永远常青,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资本力量终将走入“历史博物馆”——“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1]415。
资本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虽然表现为资本家个人所有的增殖财产,但是马克思认为,它是“集体的产物”,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1]415。在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下,无产阶级劳动者创造了剩余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的“利润”。当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还从资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的辩证视角来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还比如,打破人类社会的闭塞、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说明了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由于资本归属于资本家,他们必然要求手中的资本(刚开始表现为货币资本)能给自己带来“利润”,“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殖——是他的主观目的”[2]178。因此,资本家必然运用资本力量来实现这一目的。于是,资本家通过多种手段来延长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以及通过降低可变资本进一步剥削劳动者,但是加剧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私人资本无政府生产愈发无序,社会生产力在“否定之否定”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极力挣脱资本力量的“缰绳”,资本力量愈来愈难以继续发挥效用和把控社会矛盾事态,资本主义社会也由此变得危机重重,“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406,从而为无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开辟了道路。
除了对资本力量的话语表达外,马克思还在《共产党宣言》中探讨与阐释了资本力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从而加深了人们对资本力量的认识。
自封建社会末期以来,资本力量就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舞台上一位重要的“剧中人”,深刻地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高更先进的社会前进。
其一,资本力量破坏了一个封建“旧世界”,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新世界”。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由于受制于封建等级依附关系、旧式的农村公社生产关系以及封建城镇行会关系的制约,人们的劳动生产、个人生活以及社会交往都十分狭窄。农民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双重压迫以及人身依附的制约,使得农民无法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同样,手工业者(行会师傅与学徒)受到封建行会的“保护”而无法自由地扩大生产。在那个时候,虽然有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他们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形成个体生产方式,但是由于这种结合是以小生产为基础的,无法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拓展带来本质性的进步意义。
在15、16 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美洲的发现、海外商贸的开拓,资产阶级为资本“开辟了新天地”,加速了“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1]401。资本之所以破坏了“旧”的世界,并建设了“新”的世界,在于:第一,它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中世纪“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等,“几乎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1]401,当时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资本力量的到来虽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和剥削压迫,但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1]401,起到了简化生产关系的作用。“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401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分工的特点,为后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体系建立创造了生产条件。第二,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新兴资产阶级运用资本的力量,在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掠夺公地等方式破坏了原有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它把一切职业变成了“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1]403。从资产阶级发家史来看,“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871,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辩证视角来看,“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1]403。
其二,资本力量锻造了无产阶级,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力量使前资本主义社会解体,走向一个高生产力、高交流交往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人们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满足需要”,但是这个所谓的“自由贸易”,使得人们深陷到资本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在这个“游戏”中,资本和资本人格化——资本家是“王牌玩家”,操控整个“游戏”:在生产中,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同时,提高机器生产效率,使一部分劳动者成为机器附庸,使另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斥无事可做,后者通过竞争迫使前者过度劳动,从而“都听从于资本的摆布”[2]733;在分配上,资本家利用资本的统治优势地位,给予无产阶级劳动者仅仅只够维持生计的“工资”部分,同时这个工资部分也因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下降,从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在交换上,资产者不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垄断生产资料的分配,同时在商品交换上也利用垄断权力控制着商品价格、产量、供给等,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403;在消费上,资本及资本家,通过制造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和广告,诱导无产阶级消费,但是广大劳动群众消费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瘟疫”[1]406,将整个社会拖入商业危机的深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游戏”永恒存在、“游戏规则”不可打破。马克思认为,资本力量在创造“游戏”以及主宰“游戏规则”的同时,也缔造了破坏这种“游戏”和“游戏规则”的先进力量——“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406在资本力量运作的时候,不仅导致一批又一批的人破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无产者。同样,资本在追求超额利润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巨大工厂工业和便利的交通联系,“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1]407,这为无产阶级聚集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此条件下,“产业军的普通士兵”越来越扩大联合,逐步汇聚成阶级斗争,从而组织成立无产阶级政党。随着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1]410,“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能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1]410,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逐步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不会止步于自由竞争时代,它必然会运用资本力量继续扩展,其扩展的结果是必然造成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聚,最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物质条件。资产阶级和资本缔造的“游戏”及“游戏规则”“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413,加之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不断被激化,最终无产阶级革命将人类社会摆脱资产阶级所有制下资本力量的束缚,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彻底地自由解放。
如果说资本力量的纵向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质的变化,那么资本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量的变化则侧重于横向方面。从《共产党宣言》来看,这方面主要表现为拓展人类生产系统和社会交往系统两个方面。
第一,拓展人类社会生产系统。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原始社会生产系统中,虽然土地公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直接归属于劳动者,并且与其直接结合。但是,“这种基础从一开始是有局限的”[3]738。后来,虽然随着这种局限逐步被消除,产生了新的生产系统。比如,古罗马、古希腊式的奴隶社会式的生产系统、封建社会式的生产系统等,这些生产系统虽然相对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系统有了巨大的局部扩张与发展,但是,“在这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3]738
资本一来到这个世界,它就瓦解了旧式的人身依附型的社会关系以及生产模式,并且利用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快速集中的方式,重新整合了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源,构筑了初代的人类社会工业生产系统。随着机械化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资本力量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系统的拓展作用愈发突出。在生产方面来看,资本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运用各种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科技创新。资本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创造有利于自我增殖的生产工具,客观上也创造出造福人类的各类机器、铁路系统等。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的不断改进也强化了资本家驾驭生产力的能力。从流通方面来看,资本家为了加快卖出生产的商品,获得资本补偿与利润,必然想方设法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率,运用资本力量改进交通运输条件和创建一个又一个银行信用体系,客观上推动了商品和资本流通领域的变革。资本的周转不断加快,带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加速,资本主义生产的加速进一步增加产品供给、促进商品交换。资本在商品交换中不仅收回资本价值部分,同时也实现了剩余价值的转化从而获得利润,利润的一部分又成为扩大再生产的新资本,从而拓展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商品流通加速也带来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步形成资本垄断和生产的集中,为未来无产阶级实行革命经济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来看,资本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系统的革新,广布的现代化金融信用体系,不仅成为当代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更成为当代国家实现经济调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等。
第二,拓展人类社会交往系统。由于资本内在的增殖性与运动性的特征,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04,客观上打开了世界交往的大门,推动人类社会突破各地区、民族、国家的局限,拓展了人类社会交往系统。
资本通过自身的外扩力量,一步步“蚕食”世界的任何一处角落,“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1]404。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虽然有的民族间也会通过频繁的商贸、纳贡等方式来实现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但是由于受到地理自然环境以及交通条件落后的制约,这种交流交往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同样,有的民族也因为种种主客观条件,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资本的产生与外拓,改变了这种局面。资本的本质就是寻求增殖,“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404。如果国内缺乏必备的生产原料产地,同时国内市场又处于饱和状态,那么资本必然去国外寻找自我增殖需要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在此情况下,资本的外扩必然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本土力量发生一定的冲突,“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1]404。但是,由于资本在这场冲突中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最终各民族的本土力量被其战胜。在这场冲突中有的民族被消灭、有的民族为了继续存在而不得不自我改变,建立本民族的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资本在人类社会文明交流交往中愈来愈成为主宰力量:由于资本的力量的推动,各民族可以互通有无地进行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又由于资本的力量的煽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对各个弱小的民族进行殖民战争与侵略等。这表明了资本力量在拓展人类交往系统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瓦解了各民族交流壁垒、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以及商业贸易的往来,使得落后民族有了接触先进文明、从而实现本民族现代化的机会。例如,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产业转移策略,把一些产业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加深了国家之间的产业交流与国际分工协作,客观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推动人类交流也有其消极的表现。比如,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和新殖民主义利益,运用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领域上的优势肆意打压其他与其所谓价值观相悖的国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述了资本力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当前,我们尤其要重视资本的消极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的本性是追利的,它在发挥积极作用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资本的“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给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危害。可见,对于资本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科学驾驭资本,给资本套上“紧箍咒”,使其能够合时合理地发挥力量。
第一,给资本套上制度“紧箍咒”。制度是驾驭资本力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我们党在利用资本的实践中形成一套“以制促治与灵活施策”辩证统一的资本力量驾驭方式,“以制促治”保证了党对资本驾驭的不偏不倚,“灵活施策”使得资本力量始终能在党制定的制度框架内被灵活利用(张恂、吕立志,2022)[4]。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更需要发挥党驾驭资本的宝贵经验。在“促治”上,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好的制度和经验,而且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条件和实践,不断地通过创新来形成一套新的资本驾驭制度。同时,在制度设置上也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能更好发挥资本的市场效能,还能方便政府灵活调控。在“施策”上,强化制度“执行人”主体建设。从历史上看,党作为制度的“执行人”在“灵活施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强化党作为制度“执行人”主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强化制度“执行人”主体建设上可以通过提升对资本规律的学习认识能力、对资本带来的风险挑战的驾驭应对能力等以强化自身“灵活施策”的整体能力。
第二,给资本套上法律“紧箍咒”。资本在发挥其力量时往往缺乏自我规制,很容易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范引导资本发展需要“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体系,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醒、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5]220。对于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体系,形成完备的规则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对“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在当前,企业家、投资人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责任人”,他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6]263不仅对资本力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整个社会也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为此,在法律上强化他们的主体责任对规范和引导资本有着重要意义。在法律方面做到监督和教育相结合,以监督“正其身”,以教育“明其德”。二是“疏堵结合”,营造资本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生态系统。引导和规范资本力量的发挥,最重要在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生态系统。“疏堵结合”是营造这一良好生态系统的好方法,以“疏”创设经济优惠政策,鼓励资本健康发展、激发包括非公有制资本在内的活力,“发挥其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生活、参与国际竞争等积极作用”[5]219;以“堵”设置“负面”清单、提高准入门槛等,规制资本不良发展。
随着我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资本在我国发展的经济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懂得科学驾驭资本,还需要懂得科学利用资本。
第一,利用资本发展国家急需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除了受到市场制度的制约,表现为资本一般的二重性以外,还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诸多因素限制和规范,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运动节律(赵峰、田佳禾,2022)[7]。其中,最大的特点和规律就是在于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然面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国家发展。当前,某些关键领域的发展愈来愈紧迫。这些关键领域不仅分布广,同时也具有高科技性的特征,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从现实来看,发展这些关键领域需要发挥资本的力量。“企业是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重要力量”[6]274,而企业的作用也从侧面体现了资本的作用。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可以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装置设备等,为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在发挥资本力量进行国家急需领域的建设时,除了激发资本的内在活力之外,更重要在于健全党对资本领导的体制机制——以党领导、政府宏观调控为中心,以国有资本为骨干、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为侧翼。在这个机制中不仅有党对各类资本的统一领导、政府对各类资本的宏观调控,还有各资本在科技创新方面互为补充。
第二,利用资本以服务人民群众。与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资本不同,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用,又承担着促进人的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一条件要求资本需要适应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价值导向,并历史地推动这一价值的实现(刘伟,2022)[8]。要使资本适应这一价值导向和实现其历史使命,需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在“自律”方面,需要构筑企业家“自律”体系和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在构筑企业家“自律”体系上,除了发挥单个企业家自身的“自律”外,更重要在于企业家群体内部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同时,设立企业家“思政课堂”“法制讲坛”等,要让党的各种精神、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等通过各种方式走入企业家内部,使其认清企业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入领悟经济发展造福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实现企业家和企业的“自我革命”。在构筑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上,大力发挥企业党组织、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实现自我规范,形成资本和企业由内及外的服务群众模式。在“他律”方面,党和政府可以通过多途径引导资本服务人民群众,比如引导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民生领域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