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蕙,王 蕾
(1.山东大学 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2.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文化与旅游创意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以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造就时代新人发挥着独特价值和重要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些举措推动了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研究,同时表明,新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劳动教育理念,积极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学术研究,努力探索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有效的青少年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是我国开展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教育理论从劳动创造价值的不同维度出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唯物主义哲学视角来看,劳动最基本的功能是创造生产资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感性物质劳动,即“实践”,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关键因素。因此,人类在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一个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世界。正是通过劳动,人的感性活动才变成了现实的社会活动,创造出人类社会。同时,劳动创造了历史。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类的生产劳动才真正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基础,才是解开人类历史发展秘密的钥匙”(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劳动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维持生活所必须的生产资料,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所以,要想真正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生产劳动。劳动在创造世界和历史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自己。劳动作为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也对人类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本身产生深远影响。总之,劳动不仅规定了人的本质,也是人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集合。
其次,马克思还以一种全新的非哲学视角——经济学角度来审视劳动。他把劳动的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统一纳入到完整的劳动过程中,承认劳动是商品的唯一价值源泉,认为劳动者耗费于、体现于、凝固于该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值。因此,马克思格外强调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劳动剥削,通过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不断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和扩大再生产。劳动逐渐在生产中变为资本家进行资本增殖的工具,劳动发生了异化。因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将实现自由发展,这就意味着劳动的解放。
最后,马克思注重劳动的教育学意义,从“倡导教劳结合”的视角来论述劳动教育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存在论意义和哲学人类学的高度出发,为“劳动教育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劳动看作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根据,肯定了劳动对于人走向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推动作用,在劳动过程中人作为劳动主体,其身心、智力、德行和审美等方面的自由性不断被激发和超越,从而实现人类主体自由力量的充分发挥和发展,走向全面发展。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质得以形成,一方面劳动塑造了人的本质,另一方面,教育既承载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劳动教育就是要让人接受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开拓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就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生产劳动和智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4)毛泽东.毛泽东论教育(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91.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劳动观:“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5)邓小平.邓小平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劳动教育经验,形成了新的劳动教育理论,但由于社会改革与国内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很多挫折,使劳动教育的涵义和价值一度被曲解,将劳动教育窄化、矮化为“规训手段”,遮蔽了劳动教育的真实价值。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国家社会形态下,要实现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必须从劳动教育的内容、形态、主体等方面来重新理解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劳动教育秉持着一种开放的内容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从内容上看,物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的时代变革,模糊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界限,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作为服务性劳动被划进了劳动教育的范畴,从以往单一的“生产劳动”延伸到日常生活和服务领域,丰富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层次。从形态上看,由于劳动被置于新的时空场域之中,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充分考虑到了社会中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工艺等,融入了新的活动形态,使劳动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生产性劳动”,代之以“服务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数字劳动”等,不断适应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使劳动教育体现出时代性、适应性与创新性的新特征。从主体来看,科技引发生产力的变革,也导致人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脑力劳动和数字劳动带来的无形资本正在弱化劳动者和资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作为传统主体的任务,更是社会、家庭乃至企业需要肩负的责任,呈现出主体多样化的特点。
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是人类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劳动之所以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是因为劳动对于人类、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本源性的价值。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社会,更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培养的意义,可以从历史哲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教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予以阐释。因此,劳动是创造教育人、发展人的唯一途径,这对于理解青少年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类人猿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也改变了自身,使猿的身体变成了人的身体。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对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也指出,不仅在人类起源的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类进化的意义上也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进行劳动,以获取其生活必须的物质资料,而劳动就必然与他人发生联系,这样在劳动过程中就与他人结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产生了人类社会。在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并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使劳动生产的能力逐步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变,促进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成功的路上无捷径可走。一勤天下无难事,认准了的事情,只有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一人一家一国,因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而发达者比比皆是,因好逸恶劳、恣意放荡而败亡者也举不胜举。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8)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2).,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广大教育者和青少年的希望和要求,要引导青少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热爱劳动、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新的力量。
劳动教育在国民素质养成中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只是附属于德育或者智育,而是成为了“五育并举”的关键枢纽,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首先,劳动和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提高劳动兴趣,增强创新本领,任何一个有大作为的人,都是兴趣加勤奋使然。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发明,从而提高劳动兴趣,产生创新的积极性。其次,劳动能使人强体。身体是干好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干好事业。劳动可以使人的各器官得到锻炼,从而使身体强壮起来。勤劳的人往往身体健康,而四肢不勤、好吃懒做的人往往患病,这说明了劳动对强体的重要性。再次,劳动可以使人增智。智慧、见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增长智慧。劳动要遵从客观规律,这种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劳动就成了劳动规范,而这种劳动规范反映在人的大脑中便成了知识。劳动多了,劳动规范懂得多了,人的知识就丰富了,人的智力也就提高了。从次,劳动可以涵养培育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是做人的根本,美好道德的养成不仅要靠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靠实践的培养。实践的过程主要是劳动的过程,以劳砺德,才能使美好道德真正树立起来。最后,劳动可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劳动的产物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还激发人们追求美的欲望,激励人们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劳动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要靠教育、靠理论的灌输,更要靠在实践中的感受和生成,实践出真知。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团结的重要、帮助的可贵、创新的快乐,逐渐感知到劳动的神圣、光荣、伟大,从而丢掉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等坏习气。
劳动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他们必须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才能够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而要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就必须对人民大众有感情。感情是在相互接触中产生的。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与劳动者有了密切接触,得到劳动者的言传身教、亲切关怀、支持鼓励和指导,从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劳动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感到劳动的神圣和光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9)习近平.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1).。这深刻指出了劳动的伟大、劳动的神圣、劳动的光荣。只有经过劳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伟大意义。
劳动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使人养成美好的道德,炼成强健的身体,掌握先进的技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党对劳动教育的领导,制定完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积极探寻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5(001).要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要加强党对劳动教育的领导。学校党委要把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于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方案,师资、实践场所、落实措施等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明确抓好劳动教育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协调教务、宣传、学团、后勤、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网络等部门,共同参与劳动教育,齐抓共管、齐心合力抓好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质量的高低。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三个关键点上下功夫:一是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劳动教育不是单纯教学生学会劳动技术,而是要通过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劳动实践的锻炼,使学生在学到一定劳动技术的同时,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怀,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态度,形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达“育”的目的。二是课程结构要科学。科学合理的劳动课程对实现劳动育人的目的极为重要。劳动教育课程要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还应设多门劳动教育选修课,给予一定的学分。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教育选修课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科专业特色来确定。江苏海洋大学根据该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工程训练”作为通识劳动教育必修课,又设立了N门通识劳动教育选修课,此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公共课和专业课要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如思政课要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要讲“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还要结合新时代经济生产的状况,讲产业链、生产链、供应链,让学生明白当今的生产是相互联系的集体行为。专业课则要贯彻课程思政的原则,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
劳动教育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种劳动知识技能,而是要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走向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传承几千年来形成的勤劳、俭朴、勤奋、奉献等优秀的劳动精神。这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劳动态度的教育。
1.辛勤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辛勤劳动,他说:“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劳动”(11)习近平.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强调: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开创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J].工会信息,2018(21):4-6.。要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然需要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一勤天下无难事”,“勤”是我国的古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勤劳奋进的民族。辛勤劳动,要求人们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2.诚实劳动。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12)荀子著,王先谦撰.荀子·不苟[M].北京:中华书局,2013.。诚实二字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诚实劳动就是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劳动,不搞虚假,不搞浮夸,不剽窃他人的成果。诚实劳动最重要的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平等的劳动,只要诚实劳动,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诚实劳动不仅可以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还可赢得他人的信任和配合,以团队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通过思维、知识、技术的革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就是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般性的劳动维持着社会的运转,而创造性的劳动才促进了社会发展。创造性劳动一要有独特性的思维,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能产生超越他人、超越前人、也超越自己以往的、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想法。按照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发现新规律,或创造新的技术。二要有居于前沿的基础条件,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无法超越他人。三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任何创造性劳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克服种种困难、经受种种挫折后才能够实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性劳动尤为重要,只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上有突破,掌握科学技术的“芯片”,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使我国强大起来。
知与行是劳动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通过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价值,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劳动技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农业经济时代,需要掌握农业耕作技术;在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掌握适应机器大生产的工业生产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掌握知识劳动技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正日新月异的开展,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传统技术需要改造升级,新的技术需要创新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把当前和未来必备的技术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合格劳动者。
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传授给学生有关劳动技术的原理,明其理才好行其事。其次劳动技术教育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使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很难截然分开,只是在生产力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所付出的比重有所不同。总体说来,生产力水平越低,付出的体力劳动所占比重越大,生产力水平越高,付出的脑力劳动所占比重就会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知识化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对现代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要前瞻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落实好劳动实践课是做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劳动实践课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实践课。低年级的学生可根据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教育选修课的设计,适当安排一些校内实践活动,可通过劳动周、劳动月等活动进行。劳动实践课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如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树木花草的栽培与养护、木工制作、电脑维修、陶艺制作等,让学生自由选择。高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课可结合专业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进行。通过专业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环节,体会劳动艰辛,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创新创业的载体是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既可享受到创新创业成功的欢乐,也可体会创新创业失败的辛酸,从而使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练中成长起来。
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安排好第二课堂。现在,有的学校把学生宿舍、教室、教学楼、宿舍楼等方位的卫生都交给物业管理,学生基本上不参加日常生活的劳动,这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高人一等、鄙视劳动的心态。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应由学生自己承担,如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明确学生宿舍内务的整理,学生宿舍、教室、宿舍楼、教学楼的卫生清理安排学生自己承担,要排好值日表,所有学生轮流值日等。校园卫生清理要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以此激发师生的劳动热情。结合学雷锋活动,开展义务植树、义务管理花草树木、义务电器维修等活动。结合送温暖活动,帮助鳏寡老人、留守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展一些勤工助学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使其得到劳动锻炼。
要拓展校外劳动平台,开展好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可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开展一些知识下乡、技术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一些技术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科技知识推广活动等。
要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设计好劳动教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根据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来设计。劳动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实践为重的课程,是一种课内课外相统一、课外活动较多的课程,是一种教学部门为主,学团、后勤、企业、社会等有关部门参与较多的课程。因此,考核方式应根据劳动教育的特点科学设计。既要考核劳动过程,又要考核劳动成果;既要考核日常的劳动行为,又要考核集中劳动时的表现;既要考核劳动任务完成的情况,又要考核劳动中的发明创造;既要考核劳动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劳动态度、情怀;既可以实行教考结合,也可实行教考分离。总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以保障劳动教育的高质量。
劳动教育开展的好坏关键在教师。现在的青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掌握不足。因此,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乡村振兴等活动,让他们既学到一定的劳动技术,又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怀。除用好本校教师外,还可请一些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劳动能手来校兼职劳动教育课教师。
劳动教育是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工作者应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伟大意义,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和会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技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