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性思辨能力的路径探究
——从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说起

2024-01-09 13:04童县城
学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性教材思维

□ 童县城

2023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不出现任何背景材料,直接呈现供考生辨析的两句话:“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要求考生由此联想与思考并写一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思辨意识。这与2022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一脉相承,2022 年是以《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引出“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主题,要求考生辨析思考,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意识。

其实,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考查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如何运用哲学思维对当下的生活和身边的人、事、物进行理性思考,正确、理智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现象与问题,并运用哲学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是近年高考作文理性思辨主题的考查要点,这也呼应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之“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1]6。

有鉴于此,从2024年作文备考的角度,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路径着手:

一、利用教材,激发理性思辨的兴趣

经过编者精心遴选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富有哲理的意蕴。诸如《赤壁赋》中水与月背后“变与不变”的思辨及宇宙人生哲理,《我与地坛》中“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与精神突围等,都可以直接作为激发学生理性思辨写作的文本,也可以作为理论素材用于论证。即使是诗文教学,教师在讲授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作理性思辨。譬如笔者在讲《沁园春·长沙》时,引导学生品析开篇的“独立寒秋”,不仅化用明徐子熙的“独立寒秋捍禹门”,更见出在寒秋里独立的不仅是伟岸的躯体,更是伟岸的心灵;只有在寒秋里敢于独立的人,他的心灵才坚毅、强健而沉着,他的心灵才充盈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笔者把这种相机的思维片段训练称之从文本中悟出人生哲理,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悟则进不悟则退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整篇作文中也便有了理性思辨的底色。

教材中有很多单元直接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任务群,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与第八单元,既有现代文单元,也有文言文单元。选修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亦然。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中有:

1.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

2.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些题目或“入乎其内”,关联课本,或“出乎其外”,跳出教材,切入学生当下生活,都具有很广阔的思辨空间。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引导学生、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而不使教材题目形同虚设,则能够激发学生理性思辨的兴趣,提升其思辨能力。

事实上,2023年全国卷命题有力彰显了新高考“教考衔接”的命题理念。《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部分提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这就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学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落实。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即密切关联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在该单元学习活动中强调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为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写作提供了思考的路径,可见关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能够很好地化解思辨写作的难题。

二、授之以渔,提供理性思辨的方法

以中学作文的理性思辨方式而言,一般包括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教师一方面要讲清这些思维的特点与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体的思辨方法——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将它们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通过因果联想训练纵向思维能力,以挖掘思辨的深度。

通过因果联想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文章就可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进而挖掘思辨的深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产生的原因。为此,我们可以由果溯因,也可以由因推果。由果溯因即分析其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如2023年甲卷材料中首句为“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直接呈现技术发展带来的一重结果,那么写作时就可以由果溯因。因为通过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人们可以迅速获取信息、处理工作、与他人沟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合作,也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材料第二句一转,呈现相反的另一重结果:“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我们依然可以从“信息过载、网络成瘾、技术依赖”等三个方面探寻原因,再延展推导其结果——丧失斗志、伤害亲情、毁掉身体、虚掷生命,这样切中肯綮地分析推导,文字方深刻。按照因果联想分析原因或推断结果,可以穿透事物的表象,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训练纵向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2.通过相似联想训练横向思维能力,以拓展思辨的广度。

相似联想即从眼前一个事物出发,进而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正像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那样“精骛八极,心游万仞”[2]92。相似联想可以训练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拓展其思辨的广度。

如分析2023年甲卷材料中第二句:“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我们可以相似联想到网络名词“网抑云”,进而深入阐述:在技术进步下,人们的关注力逐渐由人与人的关系投放到人与屏、人与网的关系之中,这大大削弱了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交往,进而造成了公共生活的衰落;为此,人们必须解放自己的注意力,将目光重新着眼于身边切实的人,而绝不应当将网络技术作为我们的整个世界,只应当视其为我们眺望世界的窗口。再揭示人与技术的关系并横向联想: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究竟用向何处、怎么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正如大数据可以挖掘信息、优化服务,也可以被不良商家用来牟利;监控设备可以保障安全、减少犯罪,也会被不法分子用来侵犯隐私;直播平台可以传道授业、交流学习,也有可能传播恶俗、污染视听……因此,合理利用技术可以使人们传递信息、播散知识、造福人类;掌控不当也可以剥夺隐私、传播谣言、高科技犯罪,把人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样,通过相似联想便拓展了人们对“人·技术·时间”这一命题的认知视野,增强了论证的逻辑力量。

3.通过对比联想训练逆向思维能力,以增强思辨的力度。

对比联想是指就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所表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由对比联想生发的逆向思维能够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可以帮助学生从积极方面看到消极因素,从消极方面看到积极因素,从而获得新颖的见解。

2023 年甲卷试题材料便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复句精辟地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两重结果,一是有利的结果,一是不利的结果,两者截然相反。这不利的结果不但与我们期望利用技术掌控时间的初衷相悖,而且容易降低我们生活的质量,难以达成既定的目标。这道作文题,便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看到消极因素,从消极方面看到积极因素,在“人·技术·时间”三元思辨中鉴别、取舍和融合。笔者也常常选择一些富有历史意蕴的格言,让学生结合时代进行“另辟蹊径”式的解读,往往别有洞天。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另辟蹊径——“前面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解读——路是人走出来的,但走的人太多,个体失去了方向,变得盲从而没有方向。又如写“常识”话题,许多学生都正面立意要秉承常识,但有一位学生却用对比联想反弹琵琶,说“要打破对常识的崇拜,用开放的头脑、审视的目光与怀疑的思想去细加辨析,在确证之前不随便轻信任何一种常识。因为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也没有绝对正确的常识”,可谓独出机杼,透彻有力。

三、探究性写作与杂文写作,是发展理性思辨的有效形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1]33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写作对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同于课堂作文,需要学生充分地占有资料,在此基础上抽丝剥茧,最后得出有较充分依据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的特点。探究性写作是发展理性思辨的有效形式。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和争辩加以解决,使探究性写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又能使学生从错误中受到教益,从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如学生到南京游学时,笔者让他们结成探究性写作小组,确定适当的课题进行探究。学生积极搜罗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甄选辨析,合作探究,形成了一篇篇内容充实的研修报告。

杂文写作是独立自主的写作姿态,也是学生理性思辨发展的有效形式。毋庸置疑,杂文写作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立人”,因为杂文是以针砭时弊弘扬正义为己任,是以鞭挞丑恶求索真理剖析人生为目标的。而杂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主要即是理性思辨。写作者需要具备怀疑精神、公民意识,善于以小见大,于青萍之末感知风向。杂文写作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得尊重、信任与理解,让学生在自由宽容的写作氛围中写作;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做出判断,质疑问难。

四、优化命题,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好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其提供较为广泛的选材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达渴望;能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即通过优化命题可以提高思辨的能力。命题的优化既需要张扬理性,引导学生在诗意蹈虚的今天抽丝剥茧,持理智冷静的态度;还需要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如以郁达夫“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英雄,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与伽利略“一个国家需要英雄才不幸”等相反相成的言语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些相反相成的言语促使学生需要作一番理性的省察,这理性的省察过程就是理性思辨意识养成的过程。

优化命题,训练思维,贵在平素勤思多练。教师可以经常性呈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语词供学生思考。笔者曾用课前十分钟时间以投影呈现辨析的语词,再让学生以精练的语句揭示其间关系,形成写作纲要,每周训练五组。如:第一组为“志气、骨气、底气”;第二组为“尺度、精度、温度”;第三组为“愿为、善为、有为”;第四组为“温柔敦厚、疾言厉色、亦庄亦谐”;第五组为“知耻、敬畏、自律”。立意分别为:①鼓起志气,要立鸿鹄伟志、守报国丹心;增强骨气,要炼钢筋铁骨、守身心清白;夯实底气,要增学识见闻、守自信通达。②无论学业还是工作,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任何时候都要按规矩来;要方向、方法有精度,方可事半功倍;要有温度,心中有爱,心中有情。③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提升“愿为”的内生动力,增强“善为”的实际本领,激发“有为”的思想觉悟。④为人既要温柔敦厚,朴实厚道,也要疾言厉色,令人敬畏;该严肃时严肃,该风趣时风趣,因时因地制宜。⑤知耻是敬畏的开端,敬畏是自律的保障,自律是自由的源泉。

总之,近几年高考作文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考生要想写出上乘作文,必须重视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并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猜你喜欢
理性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