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茹
河北唐山,玉田县一家装配式建筑制造企业的工人正在加工钢结构零部件。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一家玻璃企业的工人在加工工艺玻璃器皿。据介绍,河间工艺玻璃制造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促就业、稳增长、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县县有集群、一产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比如,河北省安平县的丝网产业、河间市的工艺玻璃制造产业、肃宁县的裘皮产业……这一批批各有优势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据河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达333个,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
在这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不乏北京禁限目录中分散出去的行业,这些行业“抱团”落户到河北的一个个县域,“无中生有”地催生了一个个新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也催生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疏解—承接”新模式:北京企业抱团疏解,河北县域集中承接。
在唐山市乐亭县,华北康港钢构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下料、组装、焊接、调平……一组组崭新的脚手架钢管被打包成垛。
这家企业原位于北京,后与十几家同类型的北京企业一同疏解搬迁至唐山乐亭,现在车间正满负荷运转。如今像这样的钢结构及建筑支护装备企业,在乐亭经济开发区已聚集了52家。近年来,乐亭县积极承接京津建筑支护装备产业转移,形成了专业的建筑支护产业纵向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
在唐山市汉沽管理区,优驰(唐山)展览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已经完成了广州车展中一家车企的展台预搭建。客户认可效果后,这些设施已拆除打包正在运往广州,即将参加车展。
优驰公司是一家会展服务公司,原位于北京顺义新国展附近,主要承担会议会展现场的布展设计和搭建制作工作,2017年由北京迁往唐山汉沽。
“优驰公司选择汉沽主要是因为汉沽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地方政策非常重视高质量引进企业落户,在企业落户投产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如今,汉沽已经建成了国际会展产业园,有22家会展企业入驻,大部分是来自北京的外迁企业。
在廊坊市香河县,近2000家北京石材商户落户香河石材城,商户的主要客户群体也面向北京的个人消费者和家具建材市场。这里建成了京津冀地区石材展示交易平台,集消费者“一站式采购”及批发商“关联采购”于一体,形成了大规划、大配套、大集群的新一代体验式市场。香河的石材加工交易产业正在业内形成较好的口碑。
过去在北京,这些企业分布都很分散,如今“抱团”落户河北(县域),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实现了集群化集约式发展。
“北京企业抱团疏解,河北县域集中承接,这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武义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新模式是通过专业化园区和当地政府的帮助,外迁北京企业把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促进业内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平台共用,畅通产业链企业之间供需对接,变单独采购为集体团购,进一步压缩采购、运输成本。园区企业依托人才优势,在信息共享、展会搭建、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集约化优势,形成了“京津创意设计、河北县域生产转化”的“分工—合作”方式。
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对此模式也赞赏有加,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聚集效应,同时这种聚集效应也为承载地带来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集群,企业和地方实现双赢。”
为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今年7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其中提出通过企业上市、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强链补链、金融助力和冀有特色六大行动,大力培育创新卓越的“领跑者”企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河北省工信厅落实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培育优质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集群,制定《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指南》,从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激发集群创新活力、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等6个方面,明确培育要求和工作程序,构建国家、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三级培育体系。
“这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新模式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分不开的。”武义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政府主动作为方面,首先是北京“推”。针对非首都功能,北京制定了禁限目录,推动此类产业升级转移,不仅实现了“瘦身”,而且可以在腾退出的土地上布局符合北京定位的功能(如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腾笼换鸟”,做到“健体”。
其次是河北“引”。在《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引导下,河北完善园区功能,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支持政策,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形成了集群效应,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了河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牵住了‘牛鼻子,不仅疏解了存量,而且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同时助推了河北县域经济的集群化发展。”李国平说。
除了政府主动作为,有效市场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新模式的形成也功不可没。
“主要是顺应了市场规律。”武义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北京方面来看,北京禁限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企业回报率较低。但从河北方面来看,这些禁限行业又符合河北(县域)的部分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企业回报率较高,“特别是毗邻北京的地方,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由成本高的地方(京)流向成本低的地方(冀),企业回报率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
河北邯鄲,鸡泽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矩阵动力电力器材制造有限公司吊索具织带车间,工人们在进行生产作业。
在李国平看来,中介组织也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良性互动,促进了北京同一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抱团转移及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园区的形成。集群效应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又吸引了天津等地的同类企业落户河北县域,进一步增强了县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李国平认为,这种跨行政区的“政府+市场+中介”的协同模式,跳出了在各自行政区范围内谋求发展的传统思维,找到了寻求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路子。
“通过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实现了北京疏解地和河北承接地(县)的共赢。这种模式对于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疏解地在更宽领域、承接地在更大范围推广。”武义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