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样态表征、影响因素与纾解之策

2024-01-08 10:54李宝贵魏禹擎
关键词:中东欧外语体系

李宝贵, 魏禹擎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引 言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1]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和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2]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发展,对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步入本土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3]目前全球共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从“走出去”向“融进去”发展,展现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具体体现与表征。[4]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是面向我国以外特定区域或国家的中文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5]中东欧国家既是“一带一路”合作者,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的共建者。多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务实均衡、开放包容与创新进取的原则,是多边主义的生动实践。[6]随着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往来合作愈发密切,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语言影响力不断提高。目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与斯洛文尼亚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持续推进中文纳入以及促进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潜力明显。同时,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区域国别代表性,持续深化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可为中文纳入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基于此,在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视角下,本研究尝试探寻推动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切实对策,加速中文全面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为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中文教育新格局提供参考。

学界围绕中文教育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现状、关键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成果: 一是关注某区域或国别中文发展现状的研究[7], 二是基于中文教育特点或发展态势的研究[8], 三是关注发展困境等关键问题的研究[9], 四是聚焦区域国别中文发展动因的研究[10], 五是开展中东欧国家语言政策特点研究[11]。相关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特征,但真正在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视角下进行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研究较少,关于中东欧的研究尤其有待充实。基于此,本研究在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理论支撑下,一方面从中文在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后续中文纳入研究提供参考范式;另一方面从中外协作、满足需求、媒介建设和智库成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中文全面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可行方案。

一、 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的样态表征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指海外各国通过颁布法令、政令、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等形式,以大中小学开课、高中会考、汉语专业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学段进行汉语教育。[8]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发展表征明显,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外语角色地位不断上升,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持续落实,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 中东欧国家持续推进中文教育教学建设

中东欧国家正探索形成完整规范的中文教育体系,并逐渐显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

第一,从培养层次来看,在高等教育阶段,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的中文课程以选修课为主;部分如波黑、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国家支持硕士层次培养;少数国家如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支持博士层次培养。

第二,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主要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以选修课为主,在学段内开展中文文化课和语言课教学,并在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中文兴趣班。

第三,从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来看,一方面,中东欧国家的中文教师主要由本土教师、公派教师和中文教师志愿者组成,其中志愿者为中东欧中文教师队伍构成的主体;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材资源主要由中国出版的中文教材、本土教材和教师自编教材3部分组合而成,而更多中东欧国家认可并使用中国国内出版的教材,如《快乐汉语》《汉语乐园》《新实用汉语课本》《轻松学汉语》等。

(二) 中文已纳入部分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宏观政策、中观规划和微观落实举措。[12]目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国中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已将中文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详见表1),并显示出独有的区域特色:一是从纳入方式来看,中文纳入上述五国国民教育体系集中于基础阶段中小学,且一般纳入某个学段而非全学段;二是从纳入形式来看,上述5国重视发挥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以开设中文选修课为主要纳入形式。

表1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措施

(三) 中文在中东欧国家语言教育领域的地位提升

某种外语对外语国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外语角色”。[13]目前,中文语言地位大幅提升,中文在中东欧国家语言教育领域处于“泛领域外语”和“基础教育外语”两个阶段(详见表2)。中文发挥“泛领域外语”作用的中东欧国家,其中文教育面向成年人。中文发挥“基础教育外语”作用的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进入其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多面向当地的青少年儿童。从纳入角度看,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也是中文在这个国家成为“基础教育外语”的标志。

表2 中文在中东欧区域各国地位一览表

**基础教育外语:一个国家(或“国家群”)的发展水平可以明显有助于他国发展甚至影响他国未来时,其语言就会进入外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成为基础教育外语。

二、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区域国别问题时,应该高度重视把握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潮流和重大突发事件对所研究的区域国别产生的影响。[14]要把握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态势就必然要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区域内部、外部的积极与消极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v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其中优势与劣势属于内部因素,机遇与威胁属于外部环境因素。这种分析法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等层面。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进程中的区域国别相关要素,充分把握优势与机遇、应对劣势与威胁,可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一)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优势(strength)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内部优势明显。中东欧学习者中文学习意愿持续增强,具备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条件。

1. 华文教育辐射作用促进中文认可度的提升

华文教育可以被理解为海外华侨华人的母语或祖语教育[15],具有促进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中东欧国家华文教育的发展可以拓宽中东欧各国学习者学习中文的本土渠道,稳固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的根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文在当地民众间的认可度,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提供辐射作用。目前,不少中东欧国家的华文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开展中文教育的重要平台。例如1998年成立的匈牙利光华中文学校设有学前班、小学部和中学部,面向未成年中文学习者;匈牙利向阳海书院则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和海外中文教育水准的提升。

2. 孔子学院/课堂中文教学为中文纳入奠定基础

孔子学院/课堂中文教学是助力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目前,中东欧区域共建有34所孔子学院和8所孔子课堂(详见表3),其中,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开设孔子学院数量较多。中东欧国家开设的孔子学院/课堂在中文纳入进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表3 中东欧各国孔子学院数量概览

一方面,孔子学院/课堂的中外合作机制,既为中东欧国家本土中文教师培养提供平台,也为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孔子学院/课堂在助力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中也发挥着纽带作用,如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协助组建中小学中文教学大纲编写组等方式,积极助推中文列入罗马尼亚中小学必修课。

(二)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劣势(weakness)

目前,中东欧多国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学体系尚不成熟,主要是受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些限制导致中文在这些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1. 中文教育资源供需不匹配情况普遍存在

当前,中东欧多国中文教育资源总量无法满足其中文教育发展的速度,导致中东欧多国中文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需两端增长的不平衡削弱了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资源基础,不利于推进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

第一,中东欧多国中文教材资源匮乏。一是教材系统化程度低。中文教学配套教材数量少、衔接性差、适配度低,不能满足多学段和系统化的中文教学。如匈牙利等国现有教材难以满足其不同层级中文教学的需要。二是教材内容老旧单一。许多中东欧国家使用的教材版本老旧,书本内容与现实需要之间的融合度低。如保加利亚的中文教材不但缺乏针对性,而且往往难度较大。[16]三是本土教材匮乏。中东欧的中文教学普遍使用中国提供的中文教材,本土教材的研发与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波兰中文教材多为中国国内编写的教材,其内容和编排较为中国化和单一化。[17]

第二,中东欧多国中文师资力量薄弱。中东欧各国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文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一是教师人数不足。目前,中东欧多个国家面临的教师资源“质”“量”缺口制约了中东欧中文教学的规模化发展。如在波黑等国,汉语师资严重缺乏。[18]二是教师资源不稳定,流动性强。中国外派教师志愿者是中东欧中文师资队伍的主体,但志愿者赴任期一般为1—3年,这就导致很多中东欧国家师资配置难以达标。

第三,中东欧多国中文教学设施落后。面对日益增长的中文学习者,许多中东欧国家不仅没有配备专门的中文教学设施,而且现有的条件也不能满足中文教学的需求,如克罗地亚没有专门的汉语课教室。[19]中文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直接影响着中东欧国家中文教学的环境,间接影响并限制了中文教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中东欧中文教学的系统发展和深入推进。

2.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缺乏深厚的民众基础

21世纪初期以来,中东欧国家对华文化关系的研究受到多方重视,但本土研究在整体上缺乏双向的考察和关注,而涵盖中东欧地区对华文化关系史的研究几近空白。[20]事实上,中东欧民众对中文教育的理解同样不够深刻。

一方面,中文与中东欧学习者较为熟悉的语言如俄语、法语、德语等差异较大,中文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有别于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很多中东欧学习者对中文教学的理解薄弱,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的中文学习认知。中东欧地区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国了解不多且比较肤浅。[21]

另一方面,中东欧学习者学习中文的内驱动力仍然不够。中文走向世界既是一种语言传播,也是一种文明传播。[15]中国与个别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模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如波兰、捷克等国家民间舆论时常出现一些对华不友好的声音,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民心相通建设受到干扰,[22]这都影响着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

(三)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机遇(opportunity)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外部环境较好,主要体现在中国同中东欧在政治、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双向积极互动。

1. 获得对象国的政治支持是实现中文纳入的关键

要使语言国际传播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获得对象国的政治支持。[23]一方面中国支持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教育与传播,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也在积极促进与中国的语言教育交流(详见表4)。中方与中东欧各方政府在语言教育领域所形成的一系列共识,促进了中文作为外语在中东欧国家的良好发展。

表4 中国同中东欧区域国际合作举措

2. 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中文纳入积蓄动力

经济发展是推进中文成为泛领域外语、基础教育外语的主要力量,而经贸合作既为汉语国际传播奠定了基础,又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24]

中东欧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区域支点”的重要角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频繁。一方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个国家)贸易额达到1 034.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2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个国家)贸易额达到1 362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中东欧国家关于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成果丰硕。例如,中国葛洲坝集团与波黑签署了达巴尔水电站项目合同,中国电建旗下公司和波兰合作方组成联营体签署了波兰铁路修复合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了“诺维萨德—鲁马”快速路项目,中匈签署协议共建航空货运枢纽,江苏与斯洛伐克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此外,“一带一路”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建设不断落实,从中国发出的多列航线密切了中国同中东欧各国的经济往来。匈塞铁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以及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在不断深化。中国积极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密切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联系,扩大了中东欧各国对中文人才、中文语言产品的需求,为中东欧国家深入开展中文教育积蓄了强劲动力。

3. 持续良好的教育互动加深了对中文教育的认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背景下,中国非常重视与中东欧国家的语言教育合作。2016年,中国教育部牵头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旨在促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融通发展,并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25]截至2019年3月,中国共有18所高等院校开设了55个中东欧国家语言本科专业。2020年,中国有9所传统外语类高校开设了中东欧国家语言专业(详见表5)。此外,中国不仅重视并支持同中东欧国家在语言教育领域的交流,而且还在本国国民教育体系内开设中东欧国家语言课程。这表明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语言教育是双向的、互相认可的,这为中文更快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加深了中东欧学习者对学习中文的认可程度。

表5 中东欧各国官方语言专业在中国外语类高校开设举例

(四)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威胁(threat)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际的推进与发展中往往受到不少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这主要包括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受到国际合作形式变化的影响以及中文作为一门外语在中东欧国家外语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压力较大等。

1. 国际关系变化影响中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会影响到语言学习的宏观政策、机制和个体的学习态度与收益。[26]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获得了较为坚固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2021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2022年8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同时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这使得中国与波罗的海地区的合作出现结构性缺失。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形式的变化和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语言教育的合作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纵深发展。由此,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规划、措施选择等都需要作出改变,这给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2. 中东欧多国外语教育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是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但中文作为外语学科的发展尚不能与之匹配。中东欧外语教育具有多元的语言教学环境,外语市场的竞争成为中东欧国家中文教学的重要压力源(详见表6)。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的主要外语为英语、法语和德语,其中英语教育优势明显,是多个中东欧国家的第一外语。而中文并未成为中东欧各国的主要外语,甚至不能排入其外语语种的前三名。中文作为外语学科的发展空间较小,制约着中文纳入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进程。此外,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的行政边界与民族、语言边界并不重合,外语教育政策甚至整个语言教育政策比较复杂,这也给中文纳入其教育体系带来一定的阻碍。

表6 中东欧各国语言使用情况一览表

三、 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纾解之策

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27]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既具备强大潜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外政府和民间力量应基于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供针对性对策,破解推进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难题,为实现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全覆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 坚持以中东欧为主导的中外配合协作机制

一种有效的汉语国际传播,需要考虑传播国和接纳国的双方因素,即源自传播国的推力因素和对象国内部生成的拉力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8]区域国别中文教育是特定区域和国家基于自身需求而开展的外语教育,各国都享有独立自主的教育主权。中国是中文的传播国,中东欧国家是中文传播的对象区域。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实现需要中国和中东欧各国的相互协作与支持。

一方面,中东欧各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规划,统筹规划和实施中文纳入中东欧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智慧方案,做到区域协调、一国一策以及分类分层。第一,中东欧各国政府应根据本国中文需求来加大中文对教学的支持力度,可通过同中方签署中文教育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等方式,保障中文平稳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第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根据中文教育在中东欧各国教育教学体系化发展的程度,配合支配相关国家编写本土化中文教学大纲、中文水平标准等,促进中文教育在其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规范性发展。

另一方面,中方应当加大配合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力度。第一,在学科规划方面,中国相关部门应配合中东欧各国相关部门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国别化中文教学大纲,配合中东欧各国完善中文教育的顶层设计,进而形成系统化、区域化的宏观设计。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中国相关部门可协助中东欧各国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建设多样化的中文教学模式,加大中文教育项目的研发力度,如开设“双语学校”“中文教学班”等样板学校。此外,还应加强区域联动,中外合作设置中东欧区域性的中文教学中心。

(二) 满足和激发中东欧国家对中文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中东欧各国对中文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包括国家层面各领域的交往需要、社会层面语言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层面职业规划的需要等。基于此,中文教育应朝着体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满足和激发中东欧各国对中文教育的需求,提升服务本国和本区域的辐射能力,从而加快中文在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落地生根的速度,扩大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规模。

1. 精准投放中文资源,满足中东欧各国对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

面对中东欧各国中文教育资源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应当从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教材研发力度两方面入手,满足中东欧各国对中文教育的需求,弥合中东欧各国中文教育资源间的供需差,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夯实物质基础。

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要发挥中外联合培养力量,支持中东欧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本土汉语教师较之输入型汉语教师有诸多优势,从理论上说,大力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应成为解决汉语教师短缺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29]中东欧本土中文教师的培训机构还不发达,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要加强建设类似于“中东欧汉语教师培训中心”的教师培训组织或机构,实现一流本土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赴华培训是培养中东欧本土中文教师的主流方式,中方应继续为中东欧各国提供中文教师、教材等资源支持,特别是要注重协助制定本土中文师资标准,满足中东欧各国对中文教师资源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教材编写使用方面,要坚持中外融通编写原则,加大中文教材编写力度。一是鼓励中东欧国家通过购买版权、本土改编等方式,实现中方优秀教材本土化。与此同时,专家团队应尽快研发本土教材,破解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资源供需难题。二是教材编选应更加充分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同时,着眼于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需求,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当地特点,更加聚焦中东欧国家的中文教学趋势,充分考虑当地生活、文化和观念,教材所需教学量要与当地学制、学时相匹配,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正能量、多版本与多功能的中东欧区域国别中文系列教材。

2. 挖掘中文经济价值,实现中文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明确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要从“推广”“传播”到“交流”“合作”“服务”。[30]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更多中文学习者掌握用中文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让中文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工具,[31]实现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就是提升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一是加大中文产品和服务在中东欧合作中的有效供给,提升中文为中东欧国家经济生活服务的能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频繁。在旅游业方面,2019年,中国游客赴克罗地亚30万人次,塞尔维亚、波黑各达15万人次。多领域合作促使语言服务需求的增长,有关部门要抓住合作机遇,增加各合作领域中中文服务的占比,加大中文产品在旅游业、制造业等往来中的供给,不断助推中文走入中东欧国家民众的生活,激发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实现中文人才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中方企业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与罗马尼亚知名外卖平台Tazz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匈牙利建设全球首个海外工厂等。这就对中东欧中文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关部门要通过加强中文教育与人才市场需要的对接,提升中文对中东欧学习者的吸引力,促进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

(三) 利用多元化的媒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东欧国家的民众普遍对中国语言文化缺乏深入了解,这是造成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多元化媒介向中东欧国家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满足中东欧学习者了解中文、中华文明的需求,是增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1. 加强媒体合作,搭建多双边理解之桥

媒体合作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建设。一方面,中方和中东欧国家可依托媒体合作,形成良好互动。例如开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媒体合作论题等,切实公正报道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增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为中文纳入夯实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重视中东欧国家文化、语言的区域共性和国别特性,要综合考虑中东欧国家的本土文化、语言情况,明确受众对象,灵活选择适合中文教育的宣传材料,设置中文教育宣传专栏,塑造中国亲和形象,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桥梁。

2. 打造中文产品,提高区域内中文声望

中外人文交流是国家之间民间友好往来、相知相亲的重要途径。[32]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33]因此,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打造面向中东欧国家的系列中文产品、项目和品牌,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交流,提高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声望,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营造适宜环境。

一方面,教育部语合中心等部门持续打造中文品牌,以中东欧民众能够接受的宣传方式提高中文教学的社会认可度。如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国际中文比赛活动“汉语桥”,是面向世界大学生、中学生的比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中文竞赛项目之一。

另一方面,教育部语合中心等部门规划创新中文教育系列项目,不断开展中文互动项目,如语言冬令营、夏令营等,营造积极的中文教育氛围,提高中文在当地的影响力,增强中东欧学习者对中文学习的正确理解,自然、科学地提高中文在中东欧国家的语言声望,助力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

(四) 推动中东欧中文教育研究智库或联盟建设

中东欧国家的中文教育实践虽不断发展,但学界对中东欧中文教育的研究却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智库是汇集专业领域精英与学者的机构,对传递中国声音、增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民意相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外高校及其他中文教育研究机构要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中东欧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智库或联盟建设,为配合支持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兼具区域性和国别性的决策参考和专业支持。一是语合中心等部门要扩大关于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研究的智库或联盟建设的范围,融合对中东欧语言、教育和文化等多领域的研究,以便增强对中东欧国家的国情、语言学情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将研究成果服务于中东欧国家中文教育工作,助力实现中文全面纳入中东欧国民教育体系。二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广泛开展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的政策、动态、标准、体系和模式等研究。如开展中东欧国家的语言生活状况、语言或外语教育政策、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文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为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现实依据和可行方案,精准服务于中东欧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发展。

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纳入目标国国民教育体系对助力中文走向全球、服务世界以及对助力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阶段,中外政府要继续推动中文教育尽快进入、深度融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中文全面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目标,并以中文纳入中东欧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为实践范式,为中文纳入更多区域和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经验,从而推动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长足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促进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中东欧外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