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玲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教育与科技系,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肩负着逐年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重任,迫切需要进行职业指导机制改革,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广泛、有效的职业指导,进而高效快捷地完成就业、创业、升学等任务,不断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2018 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数22.2 万人,截至7 月底,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76%。其中专科生11.9 万人,专科生就业率92.12%。2019 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数24.25 万人,截至8 月1 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27%。其中专科生约11.7 万人,专科生就业率92.44%。2020 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数27.4 万人,截至9 月1 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1.31%。其中专科生约14.53 万人,专科生就业率85.94%。2021 年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数30.09 万人,截至9 月1 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4.66%。其中专科生约16.27 万人,专科生就业率85.72%。2022 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数近38.3 万人,截至2022 年9 月1 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1.65%。其中专科生约22.31 万人,专科生就业率81.75%(见图1)。
图1 近五年广西高校毕业人数和初次就业率情况
从广西高校近五年的毕业生数据来看,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随着毕业生的数量剧增,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质量和职后的发展状况也存在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广西区内为调研区域,对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1. 样本的选取。结合2021 年和2022 年的就业情况,本次调查选取的高职院校以南宁市为中心,遍及周边市区,其中南宁市4 所、柳州市2 所、桂林市1 所、北海市1 所、百色市1 所、崇左市1 所,共10 所高职院校。
2. 调查的内容。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个人访谈两种方式为主。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的认识、择业意向、就业观等方面。个人访谈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已毕业多年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大学生和职业指导教师4 类人员。个人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职业指导的认知和重要性来展开。访谈过程中对象不同,设置的问题略有所偏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3. 问卷的收发情况。接受调查问卷的10 所高职院校,每校抽取2~3 个专业,填写问卷150 份。个人访谈问卷按照每所学校20 份,每类访谈人员5 份。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67 份,有效率为97.8%。个人访谈问卷共计200 份,有效率100%。
1. 问卷的调查结果。
第一:自我认识(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占比61.42%,已超过半数;二是部分学生也不太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占比41.28%。
第二: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三年发展计划的了解情况?”的问题,25.54%的学生了解,49.67%的学生不太了解,23.54%的学生不了解,1.25%的学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未认真做过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足。
对于“你对职业发展和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了解情况?”这一问题,48.23%的学生了解,45.36%的学生不太了解,4.67%的学生不了解,1.74%的学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表明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和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存在小部分学生不了解或不关心这方面的知识。
对于“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这一问题,4.35%的学生选有非常清晰计划,远期中期近期都有,44.65%的学生选有但只有近期的并没有做长期规划,有50.42%的学生选只有一点,没有很仔细考虑。另有0.58%的学生选从来没有做过。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想法,但是不具体。
第三:职业指导的认识。对于“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吗?”这一问题,68.43%的学生选愿意,20.56%的学生选可以考虑,有7.20%的学生选不太愿意。另有3.81%的学生选不愿意。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自身接受职业指导意识不强。
在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还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的认识等方面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师范类的学生又高于非师范类的学生,他们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知,对职业规划有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对职业指导认识和积极性也更高。
2. 个人访谈的调查结果。对在校大学生的访谈“在进入大学之前有无进行职业规划?”,超过半数的学生说自己没有进行过具体的职业规划,甚至报考大学、填报志愿、今后工作意向等基本上都是父母在规划,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做过粗略的职业规划。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访谈“您在读大学期间有做过哪些方面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了哪些准备?”,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有过规划,这是在校时必修课的作业,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应付了事、内容不够具体、易脱离实际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做过规划后,没有执行到位;对于就业的准备就是学校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
对已毕业多年,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大学生的访谈“您认为大学生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注意什么?”,大部分人深刻体会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每位大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职业规划关乎着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应该从一进校门就开始,或者更早就有所规划,而且要分阶段、分层次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访谈“您可以谈谈对学校的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吗?”,接受访谈的教师谈及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重视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职业指导教师在学校地位不高、职业指导缺乏持续性、职业指导的监管不够、要展开高效的职业指导工作难度比较大等。对此,访谈教师建议学校应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加大职业指导的资金支持力度、注重年轻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激励制度、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执行要有具体的监测措施、学校要重视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等。
SWOT 分析是以战略发展为导向,根据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这四个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态势分析的研究方法。将SWOT 分析法应用于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就是通过分析S 和W 两个内部因素来认识职业指导的现状,为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做背景分析;通过分析O 和T 两个外部因素来认识外部发展环境,为把握发展时机、有效规避风险作基础分析[1]。
根据广西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情况,罗列出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SWOT 分析矩阵(见图2)。
图2 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SWOT 分析矩阵
通过SWOT 分析矩阵,可清晰地了解到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进一步提出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职业视角下的职业指导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根本的指导理念,能有效地、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择业、就业等,促进学生稳定职业发展。职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的无缝衔接。因此,职业指导要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确保学生融会贯通,顺利就业。文章采用SWOT 分析法,从职业指导视角出发,结合深入调研获取的数据材料、日常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当前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并参考了广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探索出职业指导发展的一些新方法、新策略,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促使广西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更规范、科学和实用。
1. 强化自我测评。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的前提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如认清自己的特点、能力、缺点等情况。只有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正视自我,发现职业指导的价值所在,意识到合适的工作不是只靠运气就能找到,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然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学生每学期初都要开展一次自我测评,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兴趣特长、人际交往、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并做好书面成长记录,目的是使学生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2. 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观念。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这是对职业指导认知片面化的表现。职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程,存在于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它不仅要实现学生就业、人职匹配,还要保障就业稳定、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观念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探索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建立自信、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岗位需求,便于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面对人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时,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1. 加强法规政策和经济扶持。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然而,就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言,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单纯依靠《职业教育法》基础性法律的保障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一系列与之相配套、并行之有效的行业法、地方法,明确职业指导的目标、内容、措施、条件保障等方面,做到贯彻落实。再者,除了法律法规保障,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给予职业指导一定的资金支持。职业指导专项资金是必需的,主要用于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组建机构、研发课程、培训师资和建设职业指导教育实践基地等方面。
2. 注重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孩子的职业生涯决策的影响十分重要。父母要改变落后的职业观念,转变“帮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为孩子好”的观念,注重引导孩子做好职业规划,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孩子的职业选择出谋划策。同时,父母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长等情况,协助和支持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3. 加强校际、校企合作。目前,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情况参差不齐,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的职业指导,必须充分利用各学校的优势,加强校际合作,做到共享资源、互助互利,从而缓解部分学校经费和师资缺乏等问题。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执行并落实好“引进来、走出去”人才培养政策。一方面,学校可邀请校外优秀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座谈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运作流程,进而获取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岗位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可帮助学生获取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环境,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缩短就业“磨合期”。
4. 完善职业指导教育方案。为了实现高效的职业指导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有一套符合学校发展情况的职业指导实施总体方案。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方案的指导思想、机构分工、实施目标(包括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实践活动目标等)、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特别是要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包括职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校级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专任教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和管理办法)。二级学院根据校级实施总方案和自身专业特色制定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配套学院实施方案。在学院实施方案中,二级学院还要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在设置机构、设置岗位、聘任教师、培训教师、激励考核、设置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易执行的规章制度。还要做到从学校高层领导到普通专任教师,从学校领导班子到二级学院,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层层管理、人人参与、职责明确、功能齐全、强化落实、结构完整、满足学生需求的职业指导工作系统,确保职业指导工作能按照方案中的实施步骤顺利开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发展,并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全程发展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不能只是开设职业指导课、发布就业信息、教授求职技巧,而要将职业指导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中,甚至在毕业后的职业长期发展中,仍发挥一定作用。因此,要推动职业指导教育由静态为动态、改短期为长期。
1. 明确课程目标。职业指导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职业规划课程,关乎学生就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可从“教学法”的角度确定课程的四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职业的一般知识以及现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掌握职业规划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掌握就业政策法规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目标职业合理制定个人职业规划,能收集、分析信息;具有求职、创业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沟通、表达、协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4)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具有审美情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善于探究、勤于反思等能力。
2. 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根据调研,笔者了解到广西部分高职院校选取的教材是旷永青主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编写。基于访谈情况,可发现部分职业指导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忽略了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如此一来,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学校职业指导机构要积极组织专任教师、心理专家等制定课程标准,以此科学评价教学活动。同时鼓励教师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学习。编制科学的职业指导校本课程时也需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职业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融入典型案例,以此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进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编排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还需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3.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职业指导,使之贯穿学习的各个阶段。面对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也要有所差异,特别要融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内容。
(1)大一阶段,职业指导重点在于自我认知和完善个人素养。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步入高职院校,对于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容易感到无所适从。而由于对自身专业的不了解,甚至不喜欢,导致对于未来的职业世界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为促使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增强对未来世界的了解和认识,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转变角色,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活规划。首先,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比如兴趣、性格、特长等,进而发现自身优势、挖掘内在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其次,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对社会、职业、职业所处领域等的了解程度,厘清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专业特色,确定职业目标。最后,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规划。学生在规划时以自身兴趣为重要导向,以此增强动力;并运用所学知识作为重要指导,学以致用,切实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学生在规划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不断督促自身努力学习,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
(2)大二阶段,职业指导重点在于提升职业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经过一年专业学习,大二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职业基础。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另外,就大二学生所处阶段而言,对其进行创业教育、树立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增强其创业能力。同时,通过讲解普及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所处创业环境与明晰创业基本步骤,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3)大三阶段,职业指导重点在于社会实践和提升职业能力。大三学生已基本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学习主要以社会实践和就业教育为重心。由于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此需要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并制定正确的就业方向。一方面,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招聘会并进行简历的投递,以此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况,降低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需要不定时开展心理调节课程,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帮助其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其应对就业压力的心理素质。同时,帮助学生定位自身角色,明确自身发展优势,增强职业信心,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4. 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不但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进行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的培养。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需要丰富多样,以此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进而推动职业指导课堂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指导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列举正反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好讲解教学要点。同时,教师可提供教学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应聘技能,增强学生的面试、简历制作等能力。通过设置相关场景,模拟真实招聘场景,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紧急情况应对等能力,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提高应聘、工作等职业能力。然而,现场模拟由于耗时长、要求高的特点,不宜频繁使用,要针对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应用。开设“职业指导课堂”,可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创业者与学生简单座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关于职业规划、选择等方面的疑问。同时,信息化的应用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可以课上课下、线上线下随时学习、咨询、教学,大大提升了职业指导的效率。
5. 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制度。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成功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职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人生规划的重要课程,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卷面成绩作为其开展成效的唯一评价标准,需要密切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升职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成熟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对于课程的评价考核,教师理应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坚决执行。首先,针对学校考核方面,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3]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需全员参与。其次,在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中,职业指导课程作为新兴学科,需要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将其纳入学校师资评聘的管理中。再次,由于部分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不够重视,被动接受职业指导知识,因此应重视对学生的考核。最后,需要把职业指导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将课程分模块纳入学分制:在学校三年时间内参加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的时间纳入学分评价制度体系中,限定没有参加足够的时间不能得到学分;在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制作一份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创意的优劣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课程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后,应严格执行,教师与学生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反馈,并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学校定期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之处,表彰和宣传值得肯定的做法,以此确保考核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6. 丰富选课内容。职业指导主修课与相关理论的选修课并行,选修课是主修课的补充与延伸,其内容应丰富多样,不仅要有专业性强、技能性高的内容,还要有提高素养、增强跨学科涵养、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动态等方面的内容。
7. 倡导课程职业化。高效的职业指导,不仅需要做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而且需要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因此,每门课程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和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等方面,使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为职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障职业指导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应当努力打造一支具备高尚师德师风、专业能力精湛、结构合理分布、充满生命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4]。
1. 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中央财政“杠杆效应”,引领高职职业指导教育创新发展,补齐高等教育发展短板,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高职学生就业状况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家庭幸福和国家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而指导工作如何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2012 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如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管理制度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及措施,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5]。2018 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从提高教师的师德、专业素质、管理、地位待遇、保障等方面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35 年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学校要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意见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为依据,围绕“促公平、提质量”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备为目标,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2. 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需要有一整套聘任、管理制度,以规范教师队伍,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第一,要加强职业指导资格认证、聘任制度。在职业指导教师认定和聘任时,必须具备职业指导资格、心理咨询资格,并将是否具备相关资格证书作为影响劳动报酬和工作保障的重要指标,做好职业指导教师职业资格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第二,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复杂,人员相对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学校还要具有应急措施,在培养、晋升等方面有所倾斜,吸纳校内外优秀教师任教,合理安排教学岗位,采用多种方式及时补给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第三,要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教师的保障制度。推动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即:教师工作绩效制度保障,要体现出奖罚分明的原则;教师发展进修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个人生涯发展制度保障,在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保障。第四,要完善职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行多方位、多样化评价。在此过程中,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职业指导教师等都要参与进来。一是学校要对教师的各项工作的完成度、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按照奖罚制度对于优秀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给予处罚。二是学生对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三是用人单位对应聘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教师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学生的不足增加教学内容。职业指导教师之间进行互评,互助互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指导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定期开展职业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确保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政治理论素养培训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依法治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同时,应该贯彻落实职业指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意见,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业指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另外,需要创新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制定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惩治办法,对违规的教师,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完善监督评估中对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4.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实践观摩。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时长不少于55 课时,并带队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实习每个专业不少于1 周。以此促进新任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了解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使新任教师能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要加强“导师制”。每位青年职业指导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实际教育教学中。三是要提高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满足教师需求,学校应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摸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同时,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精心设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并精心选择培训内容,使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贴近教师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大继续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教师继续教育方案。职业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注重持续性和实时性,落实职业指导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资金。
5. 推行职业指导“双导师制”。职业指导“双导师制”是指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推行职业指导“双导师制”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导师制”能够培养出适合职业发展的人才,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外,职业指导“双导师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语言等方式传递的知识和通过课堂的教学获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具体的企业工作实践作“嫁接”而获取的知识。与此同时,推行职业指导“双导师制”,有助于导师和学生获得物质及精神上的回馈[6]。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可以从校外指导教师身上获取企业工作经验和一线职业最新信息;对校外指导教师而言,首先是一种荣誉,只有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能被聘任;其次是一种机遇,导师在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指导,学校应从新生进校就安排职业指导,以便于“双导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指导,进而持续到职后。
从广西高职院校的调研数据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而大部分学生也做有职业规划,但最终的成效却差异很大。究其原因,是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检查工作未到位。要想职业指导做出成效,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对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做好检查备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要根据规划条目随时检测其达成情况,并做好反馈存档,务必做到实时跟踪反馈。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督导制度,确保职业指导工作有效进行。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着学校持续长远发展。通过职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把职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做到全员参与。职业指导工作永无止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研究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